不缺米不少油 就怕不来电
色达县农牧民群众这个冬天缺少啥?
11月底,气温骤降,平均海拔4100米的色达县已经飘起了雪花,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对于在色达的高原牧区来说,严寒季节里确保牧民和牲畜安全过冬是头等大事。牧区牧民过冬的物资准备得怎样?是否齐全?还有哪些困难?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程前往调查。
□周恩军 本报记者 陈建兵 文/图
不缺大米、油、面粉
即使晴空万里,阳光明媚,走在户外也感受不到冬阳的温暖。11月28日上午,记者走访了距离色达县城10公里的洛若镇甲修村定居点的桑登卓玛家。
虽然屋外气温很低,但定居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20平方米的客厅里烧着一个大钢炉,炉里燃烧的牛粪吐着蓝色的火焰,炉上的水壶冒着白汽,一家人正坐在屋里看电视。
谈起定居后的日子,59岁的女主人桑登卓玛很有感慨,“定不定居日子不一样。”她告诉我们,以前住在又小又矮的土坯房里,夏天怕下雨,冬天怕下雪。由于经济有限,想改善居住条件都不敢想。前两年修定居房,她报了名,在定居点修建了100多平米的房子,自己只花了一万多元,大部分都是国家投入的。
虽然家境并不宽裕,但在宽敞的定居房里,记者看到大米、油、面粉、茶叶等生活用品在墙角堆成了小山;床上的被褥叠放平整,简易的布衣柜里堆放着过冬的衣物。桑登卓玛家以前居住的土坯房堆放了不少过冬用的牛粪、柴草;关牲畜的暖棚架子上储备着干草。
就怕频繁停电
问起冬天还需要添置什么,桑登卓玛12岁的外孙女牛麦吉懂事地说,只等买些牛肉回来就什么都不缺了,因为前几天舅舅给自己和弟弟买了新衣服、新鞋子。
桑登卓玛的儿子腾巴说,虽然今年冬季气温比去年要低一些,牲畜过冬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但已作好了准备,即使遇雪灾,家里储备的草料吃半个月没问题。
腾巴指着定居房前的牲畜暖棚告诉我们,暖棚非常有用,牲畜关在里面,不但能抵御风寒,而且比露天喂养要节约不少草料。记者发现,牧民定居房附近都有一幢关牲畜的简易砖混结构房,大量干青草就堆放在棚内的木架上,这些都是为牲畜过冬准备的。
县农牧部门的技术员告诉记者,该县目前已修建畜用暖棚超过1300栋,今年的冬草储备达到470万公斤。冬季还没到来前,乡村干部就开始动员乡亲们修缮暖棚、储备畜草、平整畜圈。
在色柯镇约若二村牧民向卓玛家,屋外堆满了捡来的木柴,屋里的桌上摆满了饮料和糖果,客厅的钢炉烧得通红,厨房里烧着电炉,旁边的钢炉闲着。向卓玛说,如果家里没有客人,一家人平时更多时间都在厨房,因为用电方便些,钢炉只有在停电后才用。只是近期经常停电,为了应对冬天由于河水被冻而水流较小引起的频繁停电,他们家连发电机也准备了。
县委回应
保障已通电的家庭不停电
带着牧民反映的近期经常停电的问题,色达县委书记王永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州县正在想办法解决,从“新甘石”输电线经过的炉霍、甘孜延伸到色达的两条电路正在建设,相信随着明年工程的竣工,色达百姓过冬将更温暖。
记者从色达县委办公室了解到,县委县政府为应对低温寒潮天气,开展了暖冬行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抓好电力供应,电力部门要加大破冰、除冰力度,最大限度保障已通电的农牧民家庭不停电;另外动员群众做好牛粪等燃料准备。
另外,该县的暖冬行动还包括:及时足额发放草原奖补、扶贫救助、退耕还林、综合直补等各类惠民资金6848.77万元,让群众提前购买过冬物资;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工作,积极筹备冬季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救灾专项资金50万元、道路保通机具5台、救灾运输车辆3台,筹备帐篷800顶、棉被600床、衣物320套、大米20吨、清油2000公斤,一旦出现大的雪灾,能及时运送到受灾地点;加大抗灾保畜工作力度,筹备牲畜饲草630吨、牲畜疫病防治药品约3万元;四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着力保障农牧民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平抑物价上涨。
新闻推荐
今日人物色达县克果乡党委书记甲花多吉□耿冉本报记者陈建兵“卡卓,卡卓。”9月24日,甲花多吉刚走进泽西村,一位老阿妈就拉着他的手,口中不停用藏语说谢谢,一定要他去家里坐坐,喝碗酥油茶。老阿妈是困...
色达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色达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