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藏族作家群的自我书写
关注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群
编者按
不久前,第十一届(2012—2015)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获奖名单揭晓,四川选送的藏族作家雍措和彝族作家鲁娟的作品获奖。作为国内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最高奖项,近年来,每届获奖名单中,都有来自四川的作家作品身影。四川是一个多民族大省,近几年,四川藏族、彝族、羌族以及白族、苗族等民族作家群体相继涌现,在创作题材、结构、思维、语言、民俗等方面都有所创新,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特质和审美惊喜。本报今起推出“关注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群”系列策划,带领读者走近部分少数民族作家,一窥四川民族文学的魅力。
8月3日下午,“康巴作家群书系”第四辑发布座谈会在甘孜州举行,推出了14本康巴作家新作和2本康巴作家群精品集。2011年四川提出“康巴作家群”概念,并策划集中推出 “康巴作家群书系”,现已出版至第四辑,共推出36部作品。
藏族作家群历来是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群中一支重要的队伍,涌现出阿来这样的国内文坛领军人物。其中,四川重点打造的以甘孜为核心的“康巴作家群”品牌,还被誉为文坛“突起的异军”,创作出版了百余部优秀作品,获得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文学奖项,并吸引青海、西藏等地的藏族作家加入进来。
□本报记者 吴梦琳
高产作家群持续发力
在四川少数民族作家群中,藏族作家群起步早、人数多、力量大,是一个十分高产的作家群。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省作协主席阿来作为藏族作家群体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创作脚步一直未停歇。去年,他的中篇小说《蘑菇圈》《三只虫草》,散文集《语自在》,中短篇小说集《少年诗篇》《奔马似的白色群山》《行刑人尔依》等作品也相继出版或发表。
据省作协初步统计,去年,藏族作家群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出版了数十部作品,像泽让闼出版小说集《冰冷的月》、康若文琴出版诗歌集《马尔康,马尔康》、班玛文巴出版长篇小说《松开的鞋带》(藏文)、泽让卓玛出版散文集《涅槃》(藏文)等等。同时,藏族作家群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也发表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或歌咏家乡,或展示地域特色,或表达个人情感,无论是诗歌、小说或散文,均品质较高,展示了四川藏族作家的整体实力。”省作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数量多,作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去年,在北京举行的“藏族青年作家丛书”国际化研讨会上,四川3位藏族作家的3部作品《康巴》《布隆德誓言》《隐蔽的脸》被列入“藏族青年作家丛书”,并由中译出版有限公司翻译成英文,正式向国外出版发行,这也是四川藏族作家群的作品首次集中走向国际。
此外,格绒追美、尹向东、夏加创作的电影剧本《格萨尔王》拍摄立项申请得到批复;达真的民族抗战题材电影《命定》与北京影视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尹向东的电影剧本《康巴寻缘》完成了审查。
离不开的是故乡烙印
在藏族作家群的书写中,离不开的是故乡的烙印。阿来也用“这块土地上的自我书写者”来定义藏族作家群体。“土地、亲情是主线,这条线年轻且充满活力。在写作中,我越来越觉得故乡像母亲,空间和时间都不会隔断身体里血浓于水的温情。”作品《凹村》刚刚荣获第十一届“骏马奖”散文奖的“80后”藏族女作家雍措告诉记者,《凹村》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康巴作家群书系”第三辑中的一本,集纳了近几年她写作的散文,从当初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到后来在《贡嘎山》杂志担任编辑。
雍措说,书写《凹村》,是基于她熟悉的故乡——甘孜康定一个小山村,但写作中的“凹村”突破了地理的界限,而是成为一个存在于她精神世界中的一个概念性村落。“写作就是站在凹村之中或凹村之外,讲述那里的人和事。”“雪域高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他们创作形态的摹本。生活在川西北高寒之地的人们,与自然环境抗争的方式跟内陆不同,他们能够承受困难和打击,又服从着自然的规律。”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原所长苏宁撰文评价。在苏宁看来,自然特性对于生活在雪域高原地区的作家群体,在创作上具有十分明显的支配性地位,“可以说他们的作品是自然心性的产物。”
泽仁达娃长篇小说《雪山的话语》,能够明显看出这样的印记。这部出版于2014年的小说,通过描述藏族雪域村庄的生存困境以及与自然抗争,被评价为“审视并回答了民族特性、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张扬、再造与重生”。
新闻推荐
胡昌升在十届州委常委会2015年第7次会议上强调 按照精准“滴灌”扶贫 积极构建“大扶贫”格局
本报讯(记者陈杨)5月31日下午,州委书记胡昌升主持召开十届州委常委会2015年第7次会议,专题学习《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听取州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会议认为,近年来,全州扶...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