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牵 快乐成长
(紧接第一版)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成为了全州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
明特色,着力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坚持立德树人,针对甘孜州实际,始终把“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在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活动中开展思想教育,突出甘孜藏区特色。学校着力打造积极向上、文明优美的校园文化,努力突出文化育人的甘孜教育特色。根据学生特点,经常性开展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为主要内容的演讲、绘画、作文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社会实践等活动,切实加强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着力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其爱岗敬业、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抓机遇,着力实现特教事业新跨越
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带领教职工深入农牧区宣传,并在甘孜电视台、康巴卫视、微信、教育网站等媒体发布信息,在折多山设立了大型户外招生广告,主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宣传工作,努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特殊儿童进校学习,彻底改变了招生难的状况。现在学校已发展到8个教学班,其中听力障碍班6个,视力障碍班1个,启智班1个,在校学生达到108人。
州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还注重发挥教师队伍中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传”、“帮”、“带”作用,因材施“培”,“导”学相长,促使教师迅速成长。经常性分组分批组织教职工到成都等特殊教育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到高校参加专业培训,以此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十分注意加强硬件建设,在每个教室配备了多媒体,建成律动室、心理咨询、语训室等特色教室,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满足特殊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坚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原则,为实现“人人有用、人人成才”而奋斗。开设沟通、康复、形体、律动等特殊教育国家性课程,增设唐卡、按摩、缝纫、烹饪、舞蹈、藏戏面具制作等地方性课程,坚持把文化知识传授、藏区特色技能与学生职业发展相结合,深化就业技能培训。针对盲生,开设按摩课,聘请州盲协主席杨定明老师和成都特校李小明老师任教,并在老城开设按摩实训基地;对于聋生,开设了理发和缝纫课,专门外聘相关职业技师进行教学,使学生习得一技之长,为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基石。
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党员踊跃带头,全体干部职工无私奉献,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每周坚持升国旗、唱国歌、国旗下演讲;坚持传统美德与法制教育相结合,筑牢“警校共育”机制;坚持以“小手拉大手”等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诚信做人、奉献社会、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爱心唤醒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信心”,党员带头,发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帮助残疾学生摆脱心理的阴影。因为残疾,他们经常生病,教职工24小时不间断地细心照料;因为残疾,他们饱受歧视,教职工正面引导,不断修复他们受伤的心灵;因为残疾,他们自信不足,教职工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恢复生活自信。“用无私大爱换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希望”。在校党支部的深深感染下,全体教职工,把不言放弃作为永恒的行动准则,总是不厌其烦,一个字、一个词,手把手、无数次地教、学、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一点一滴积累,教会学生生存技能,让所有学生在州特殊教育学校这个大家庭里感受爱、感受温暖。
新闻推荐
阵容空前 渠道多样 形式丰富 “第九届康巴艺术节”宣传报道“大会战”即将上演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小兵)为了做好“第九届康巴艺术节”节前造势营造气氛、节中升温全面报道、节后跟进彰显亮点各项工作,保障对其新闻报道的效率、质量和影响范围,甘孜日报社、州广播电视台、甘孜新闻...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