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收藏 你擦亮眼了吗?

四川日报 2015-12-04 01:22 大字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1月18日,首届四川艺术节文物专家免费鉴定的现场。来自甘孜的收藏爱好者许梦瑶一脸失落,在此之前,她耗资数十万元购买的“玉璧”、“天珠”,刚被专家鉴定为赝品。

这天的鉴定现场,近百件瓷器、字画、青铜器、玉器中,专家鉴定为真品的不足3成。而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瓷器类专家王健华曾在一次鉴定活动上直言:民间收藏的瓷器95%都是假古董。

近年,民间收藏火爆。远有紫砂壶大师顾景舟的一套茶具刚刚拍出8000万元天价,近有成都的古玩市场,每次“赶场”都有人前往淘宝。但在造假防不胜防的今天,梦想“捡漏”致富的藏友,或许更应擦亮自己的眼。

千奇百怪的古玩造假

自古以来,有人玩收藏便有人造假。用微波炉烤,用X光照,造假手法五花八门,让人防不胜防。

成都送仙桥古玩市场,喜欢“淘宝”的藏友,总喜欢逛摸底河边那一字摆开的地摊。地摊上,有“明清时期的瓷器”,有“上了年代的紫砂壶”,或者一两把泛着绿毛的青铜剑,以及各种摆件和玉器。“我敢说,其中大部分是假古董!”成都藏友简天佑说。据他回忆,成都民间收藏开始“疯狂”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藏友们从岷山饭店一带活跃到指挥街、红照壁,再到猛追湾游泳池一带。后来,成都更是发展出送仙桥、罗马假日广场等几个古玩市场。“但我真正下手买的时候却越来越少。”

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甘晓看来,前些年的古玩市场真品确实比现在多。他曾在市场上看到了汉代青铜器耳杯的真品,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玉璧,“现在至少要值几万元。”而当年,大多数地摊上的古玩只卖几十元或者几百元。自贡二道文物贩子龚建洪回忆说,以前每逢周末,他就会扛着从乡下收来的瓶瓶罐罐到猛追湾摆摊,“结果有时一二十元卖甩货都没人要。懒得再搬回自贡,干脆现场砸烂,也不心痛。”

时过境迁,真货越来越少,而藏友越来越多,造假似乎变得心照不宣。“如果你在古玩市场看到喜欢的小件或者瓷器,花几十上百元当工艺品买下,还是不错的。”简天佑说,要是碰上有人在地摊兜售祖传的玉器,或者齐白石的真迹,那就得多加小心了。“因为,这些几乎都是赝品。”

这并非藏友危言耸听。甘晓曾在福建亲眼看到玉器如何造假。“他们把颜料涂到现代打磨的一块玉琮上,然后放进微波炉烤10分钟。当玉琮用盘子盛上来,釉面已微微开裂,颜料浸进玉质,就像真是出土文物一般。”甘晓说,不止是玉器,现在市场炒作的蜜蜡,很多也是用微波炉造假。而医院用的X光,也被当成造假工具。现代的仿品,用碳14测年法检测不出年代,“但照一次X光,就能多一百年,假货可以随便穿越回任意一个朝代。”至于瓷器造假,方法千奇百怪,其中的基本流程便是把现代造的瓷器埋入土中,过个一年半载,再用盐酸等涂到瓷器上,一是去掉瓷器釉光,二是让瓷器与土结合更紧密,制造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感觉。

不同的造假还有不同的术语。书画造假有一种“穿衣服”,把不值钱的老画取出画心,再装一个造假的大师作品,往往可以以假乱真。甘晓说,书画鉴定最先看的就是卷轴是不是做旧,其次才是判断画的真伪。如果书画通过烟熏火烤、浸水等做旧,然后裱在真的卷轴上,便更容易迷惑人。而在国内,古玩制假已经形成产业。“河南仿制青铜器最有名,而景德镇做高仿的古瓷器则最有一套。但人家是按工艺品的价格卖出来,无可厚非。而有些不法分子,就钻起了空子。”

防不胜防的收藏陷阱

既然货源不用愁,售假者只需要把赝品卖出去,便能一本万利。而这些兜售的桥段,堪称跌宕起伏的悬疑大片。

成都藏友刘道远至今不愿承认自己遭了古玩贩子“埋地雷”。20多年前,他亲自从一处坟地里挖出来的多件清代官窑瓷器以及玉器,均被专家鉴定为赝品。

刘道远自认不是一个轻易上当的人。文物贩子向他兜售宝贝,只要珍贵点的都要请专家帮他“掌眼”(成交前鉴定真伪)。但是,如果宝贝是你亲自从老坟堆里刨出来,还会有疑吗?

有一年,刘道远认识的几个贩子神神秘秘找到他,“最近看了几个坟,感觉可能有东西。如果你有兴趣,我找兄弟陪你去挖。东西归你,你给点劳务费就行。”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行人悄悄来到一处坟山。然而挖了大半夜,却什么都没有挖到,气得紧张了一晚的刘道远不停埋怨。就在他想打道回府时,对方一拍脑袋,“另外一个地方还有一个坟,既然出来了,干脆再去试一次!”当然,这次奇迹发生了:盗墓贼刚从坟里刨出一个洞,便传出“发财了”的惊呼。等他打电筒钻进去一看,果然有宝贝。这批“宝贝”,让他欣然给了贩子20万元的辛苦费。然而等他后来请专家朋友到家里鉴赏时,却被告知,这批工艺品的成本最多不过两三千元。

自贡藏友陈勇刚同样遭过售假者的道。十几年前,他出差去北京时照例去了潘家园淘宝。“没逛多久,就看到两个人在争吵。我在旁边看稀奇,很快发现他们是买卖双方在就一个瓷瓶讨价还价。”当然,争吵的结果是两人不欢而散。而在一旁听了半天,明白瓷瓶是个老货时,他很快上前花了800元买下来。“当时我高兴惨了,屁颠屁颠就回了宾馆。等我办完事再去潘家园,结果居然又看到这两人在‘争吵\’,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这些骗局,有时甚至会对准专业机构。四川省翰雅拍卖行副经理黄宇,不久前便接待了一个自称家有故宫流传出来的《清明上河图》的人。“他说是抗战初期故宫文物迁移时流出来的,这件故宫藏品的包装盒上还有故宫库房的印章和封条。”然而等黄宇一看,“封条竟然是打印的。在上世纪30年代,哪来的打印封?真的都是毛笔手写。”

淘宝要有平常心

古玩造假猖獗,藏友们怎样才能斗智斗勇?在专家们看来,不仅不能有“捡漏”的侥幸,更要学习起码的专业知识。

在收藏圈,能够花很少的钱买到宝贝,俗称“捡漏”。甘晓认为,正是大多数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捡漏”之心,才屡屡上了售假者的当。

“朋友,我这里有吴昌硕的画,看不看?”“清代瓷器有一批,品相都不错,有没兴趣?”在古玩市场,不时有人热情兜售。不过老藏友们大多笑而不语,自顾自离开。但是,许梦瑶显然是一头扎进收藏且不懂回头的一类。几年前市场上热炒天珠,她便花了几十万元买了两块。不久,圈中朋友找她借钱,无法及时还款时,又拿了玉璧相抵。等她把宝贝拿到成都鉴定,才发现所谓玉璧,其实就是现代人用普通的石头雕刻后制作的。

“现在有闲钱的人越来越多,再加上各种鉴宝节目的煽动,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在收藏圈捡漏,看能不能一夜暴富。”甘晓感叹。

哪些“捡漏”是售假者导演的剧情片呢?“比如当街卖名画的这种,百分之百是假的。”甘晓说,收藏自古以来就是有钱人和文人雅士的爱好,“没有一定的根基,根本买不起收藏品。所以像唐伯虎、仇英等名家字画,要么在宫廷中代代相传,要么绝对在官宦人家或者文人骚客中,一般的百姓谁愿意把养家糊口的钱花在不实用的字画上?如果他有这么一件无价之宝,早就卖来改善生活了。”但是,甘晓也不排除有所谓落难文人用收藏的字画相赠普通人的情况出现,“这时就可以通过字画上的收藏印检查真伪。如果是真迹,绝对可以从最后一个收藏者的印章中,查得到它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由此一一上推,可以清晰勾勒出这幅画是如何流传下来的。这叫流传有序,而流传无序的话,通常都有问题。”

在甘晓看来,鉴定收藏品的真伪其实并不神秘,“因为再真的仿品,应该都能找到现代的痕迹。”这次四川艺术节的免费文物鉴定,藏友送去的一尊明代宣德年间的瓷器,他一看题款的位置就直接表示“假的”。“因为宣德年间的瓷器,题款写在器身和口沿,只有那以后的款才题在器底。而且,宣德的‘德\’字为避皇帝讳,中间会少写一横。如果知道这些历史,又怎会受骗?”此外,他还见过真人大小的唐三彩人物。“唐三彩在盛唐时期主要作为随葬品,因此陶俑大多非常袖珍,西安曾经出土过高约一米的三彩马,就已经引起业界轰动了,收藏者缺乏起码的常识。”

而有些赝品,甘晓认为普通人也能识别。有一次,电视台记者带着一个大爷找他鉴定一个明朝的铜瓶。甘晓一看,上面栩栩如生刻了《西厢记》的图案。他把瓶子拿给记者,“这个赝品本来你都可以鉴定出来。”记者细细琢磨,才发现《西厢记》的“记”字竟然是简体字。

甘晓提醒藏友尽量缩小收藏范围,把有限的资金放在喜欢的收藏种类中。而用于收藏的钱也尽量是闲钱,“这样即使买到赝品,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文中的收藏者为化名)

新闻推荐

到四川美术馆“赏雪”

本报讯(记者余如波)1月5日,四川美术馆一片“银装素裹”,由省美协等主办的“雄美之光——李兵水墨雪山画展”当天开幕。《满眼生玉色》《祥云起处玉岭飞》《冲霄傲寒霜》……记者在现场看到,展览共展出...

甘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