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精准”二字 ——一论深入落实州委常委(扩大)会精神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 本报评论员
“必须在既定的时间节点让全州1360个贫困村如期全部‘摘帽\’、17.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面脱贫,确保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五年全面脱贫,决不落下一乡一村一户一人,决不拖全国全省后腿,决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这是州委十届七次全委(扩大)会和州委常委(扩大)会发出的坚定誓言,也是对全州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1360个村,17.45万人,1882天。这三组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数字,意味着甘孜州每天至少要摘掉0.7个贫困村“帽子”,每天至少要让92个贫困人口脱贫。这既是一道摆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广大干群面前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更是一道答案就在一个个数字里和一项项指标中的“历史考题”和“时代命题”
能不能确保甘孜州扶贫攻坚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能不能将甘孜州扶贫攻坚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乡到村到户到人?能不能真正在识真贫、扶真贫和真扶贫中体现扶贫攻坚的成效?“精准”二字至关重要。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也在于精准。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学治贫、***、有效脱贫的理念,切实改变“大水漫灌”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千家万户,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走遍千村万寨,精准剖析致贫原因;吃尽千辛万苦,精准理清扶贫思路;想尽千方百计,精准拿出扶贫措施;下足万般功夫,精准抓好扶贫攻坚,力求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切实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要着力破解扶贫对象识别难题,实现扶持对象精准。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精准识别扶持对象是***的基础。“第一道关口”把不好,扶贫对象信息不准、家底不清,不仅导致扶贫攻坚瞄不准贫困人口,甚至还可能出现扶贫资金没扶到贫却扶了富。要真正把贫困的底子摸清摸实、把真正的贫困人口挑出来,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强化扶贫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只有把精准识别、动态调整这项基础性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不让一个贫困乡村、一户贫困家庭和一个贫困人口在全面小康的路上掉队。
要着力破解“造血功能”不足难题,实现项目安排精准。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增强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回应群众关切 推动“三严三实” 州纪委通报1至10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通报显示: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州征集建议意见4883条,梳理问题1994个,落实整改措施2728条,已限期整改问题1523个。1至10月,全州性会议同比下降35.38%,州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前三季度同比下降31....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