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层采访感触深

甘孜日报 2015-11-07 13:10 大字

■ 刘炳科

一晃,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已经干了近7个年头。7年中,我从一个新闻“门外汉”,慢慢地成长为能够独立采写稿件的新闻通讯员,这期间的各种经历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一份宝贵的财富。

记得2009年的6月,刚调工作岗位的我,满心喜悦地接到了生平第一个采访报道任务。拿着单位的单反相机,独自一人美滋滋地来到了活动现场。作为一名通讯员,优先进入了活动场地,但毫无经验的我,如同一只无头苍蝇在那里“上蹿下跳”,拍着一些毫无意义的照片。忙活了整整一个小时后,带着资料和上百张照片回到了单位。面对着这些资料和照片,我一筹莫展,完全没有着手的方向。通过查阅资料、翻看同行们的文章,在花掉很长时间之后,我勉强凑出了我的第一篇新闻通讯稿,并发往了报社。此后的几天里,我天天瞄着《甘孜日报》,然而希望变成了失望。

作为一位新闻从业人员,工作和生活中最缺少不了的就是出差、下乡。2011年元旦节前一天,我突然接到县委组织部电话,要我随县老干部慰问团采访报道。记得在雅安慰问老干部时,刚逢二郎山大雪,小车驾驶员早上6点从康定出发,抵达雅安时已经是下午1点,而且比头车晚了近一个小时,慰问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下车后,我们立即拿出相机、摄像机赶紧补齐需要的资料和素材。活动一结束,慰问小组又踏上了去下一站的旅途。几位记者滴水未沾、粒米未进,只能继续前行。当天的行程完毕时,已经是晚上10点。为赶写的传送新闻稿件,我们只好继续战斗。事后的那种累和饿,让我真正领会到了什么叫饥肠辘辘和如饥似渴,所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因为饥饿和劳累而影响报道任务。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新闻通讯员如何与被采访对象打交道,确实是一门学问。今年9月,我陪同康巴卫视的两位记者在乡下采访时,第一天,被采访对象的主动配合,让我们的采访进行得顺风顺水。然而,第二天的情形却完全“冰火两重天”:看着镜头里他们那一张张极不情愿脸,我心里特别着急。几经启发,收效甚微。不得已,我只好用生硬的藏语同他们交流沟通。经过一番沟通交流之后,我发现被采访对象的不配合,原来是因为部分村民对他的种种流言蜚语。如何打消被采访对象的抵触情绪?我挖空心思,总算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并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采访任务。

从事新闻工作,在很多人看来是很出彩、很刺激,但只有当真正从事了这份职业后,才知道其中的酸甜苦辣。尽管工作辛苦、艰苦、清苦,但我却因为热爱而选择、因为深情而坚守。

新闻推荐

川甘青三省五州联手推进交界地区和谐稳定 尹力出席边际协作会议

本报讯(张立东)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统筹推进、协力做好交界地区工作,11月11日,川甘青三省交界地区五州“厉行法治共创平安”边际协作会议在茂县召开,探索共建四川、甘肃、青海...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基层采访感触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