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胞兄追忆尧茂书 他是长江漂流的起程碑

天府早报 2015-11-26 14:45 大字

天府早报记者专访当年陪伴尧茂书前往长江源头的三哥尧茂江,追忆当年热血

29年前的今天,中国长江科考队抵达长江与江海汇合处,历时半年,全程漂完了长江。而这一壮举的源头却要追溯到1985年。为了赶在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的探险队之前完成首漂长江,1985年5月29日,西南交大电教室摄影员、乐山人尧茂书起程,奔向长江源头,踏上那场轰动全国的长江漂流探险之旅,一个月之后,尧茂书在漂流1300多公里后不幸遇难,时年35岁。昨日,当年陪尧茂书前往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的三哥尧茂江接受天府早报记者专访,他感叹说:“仿佛这些画面就发生在昨日。”

他的决定

不容更改震惊家人

“尧茂书是中国长江漂流的起程碑。当年的长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们记起,不是因为我们漂了长江,而是那些献身长江的壮士。如果没有那些已经离去的‘长漂壮士\’,就不会有后来的‘长漂勇士\’。”昨日,1986年长漂科考队队员杨欣如此说道。

“他成功漂过了烟嶂挂峡谷,闯过了通天河,最终还是出事了……”尧茂江叹息着说,当时传来的消息说,当地群众发现一只红色橡皮船倒扣在江中一块石头上,他们在船里发现了相机、日记本、证件等物品,而这些全是尧茂书的。多年过去,尧茂江说,如果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尧茂书仍然会选择漂流长江,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惜。“因为他当年漂流长江的初衷就是,必须由炎黄子孙来揭开探索、漂流、考察长江的序幕。”

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在1985年以前,世界第一大河尼罗河、第二大河流亚马逊河、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都先后被探险人员征服。当时,漂流长江被称为是人类对地球的最后一次征服,美国探险员肯·沃伦准备在1985年8月率队漂流长江。听到这个消息,远在四川乐山的尧茂书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我要把计划提前,去漂流长江!”家人听到尧茂书的这个决定后,都震惊了。

他的计划

拍电影出影集写书

“我们知道,他一直有长漂的梦想。”昨日,尧茂江说:“书弟的心里一直都有个漂流长江的梦想。这个梦想,他从1979年就有了。”1979年,尧茂江在甘孜州工作,尧茂书便不时向他打听雅江的河段是否适合漂流。不仅如此,1979年,尧茂书还以“旅游”的名义拉着二哥尧茂钧一同前往北京,“到了北京后,书弟才说他准备漂长江,要去国家体委办手续、递申请。”尧茂书的长漂计划并没有获得国家体委的支持。从北京回来后,尧茂书并没有就此罢手,而是一到寒暑假就着手进行试漂、训练高山反应、收集相关资料。

在得知肯·沃伦的计划后,尧茂书不得不将自己的长漂计划提前。由于原本计划同去的两位助手都放弃了汛期漂流,三哥尧茂江决定陪他去长江源头,大哥尧茂森负责去沱沱河、直门达、虎跳峡接应送补给品。

看到尧茂书的长漂计划已经“箭在弦上”,尧茂钧当时就反对说:“要知道,从来没有人漂过长江,你对那里的河段、地理、气侯等情况完全熟悉吗?而且现在正是汛期,危险更大。”尧茂钧当时在重庆邮轮公司工作,他清楚地知道漂流长江意味着九死一生。但尧茂书的回答却是不容有悔的坚定,他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漂流长江的第一人应该是炎黄子孙!”在尧茂书的长江漂流计划里,他要为长江拍一部电影,出一册影集,写一本书。

■临行前夕

与姐姐促膝谈心跪地泪别老父亲

“记得当年,茂书舅舅最爱唱的歌就是《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关于要提前长漂的事,有天晚上,茂书舅舅在家里和我的母亲(尧茂书的姐姐尧显峰)深谈了一番。”外甥女袁鹤芸回忆着当晚的情形,尧显峰的语气透着深深的担忧,“一路的艰辛,我相信你都能承受。但是金沙江水流那么急,险滩那么多,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听到这番话,尧茂书的眼晴湿润了,他对姐姐说:“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作为炎黄子孙,难道不应该进行探索吗……”当晚,姐弟俩促膝谈心到凌晨3点,知道弟弟心意已决,尧显峰不再拦阻,第二天便去买了淡黄色的绒线,开始为弟弟手织防寒腿袜、防寒帽,还在帽沿上绣下了“中国长江”的中英文字样。“那个时候我虽然还很小,但是从小舅舅的话里感受到了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袁鹤芸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压岁钱61元,作为对尧茂书长漂的支持。

“他决定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见已经劝不住尧茂书,家里人只得支持他的长漂计划,全家人为尧茂书筹集了7000多元。同时,通过尧茂书的奔走呼吁,长漂计划收获了一些支持:上海潜水设备厂提供了最好的保温救生衣;重庆长江橡胶厂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为他设计、制造两艘橡皮船;峨眉电影厂向他提供一台电影摄影机;乐山科艺音像公司为他提供两部性能优良的相机,还借给他7000元。

1985年6月,尧茂书踏上了那场举国瞩目的漂流之旅。临行前,尧茂书来到父亲面前。当老人知道儿子的决定后,泪流满面却还是点头答应了。“爸爸,您老保重。”话音落地,尧茂书跪地叩头向父亲辞行。谁想,这一别,竟成永别。

此次长漂之行,尽管折戟沉沙,却迅速在全国掀起一股更为声势洪大的“长漂热”。1986年,一支由民间发起的、来自不同行业年青人组成的中国科考长漂队写下“生死状”,踏上尧茂书的长漂之路,接过了“中国人完成长江首漂”的大旗。

那些画面

1985年6月10日,尧茂书和三哥尧茂江抵达唐古拉山格拉丹冬雪山的长江源头——-姜古迪如冰川。此次单人单漂长江的出发点,将从这里展开。昨日,尧茂江追忆了那些天陪伴弟弟的日子。

1985年6月10日

站在冰川脚下,尧茂书兴奋地对尧茂江说,“三哥,我们在石头上题个名字,留个纪念。”两人用黄色油漆在一块岩石上写下了“西南交大尧茂书和成都二医院尧茂江于此6月10日”。

1985年6月12日

在格拉丹冬雪峰姜古迪如冰川的山坡上,兄弟俩艰难地朝雪山西南坡攀登,尧茂书对尧茂江说,要在长江源头插上中国的国旗……

当时,尧茂书身穿写有“中国长江”的上衣,套上临行前妻子特意为他手织的厚毛袜套,戴着姐姐尧显峰为他用蓝丝线绣织的有中英文“中国长江”字样的黄绒防寒帽。

尧茂书从背包里取出西南交通大学校旗以及代表上海、西安、西南和台湾新竹等5所交通大学校友会的纪念章放在身边的一块冰岩上,把这些一一整齐摆好后,尧茂书挥舞着国旗问尧茂江:“你看,这个形象行不行呀!”尧茂江说:“太棒了!”透过镜头,尧茂江看见,挥舞着国旗的尧茂书面颊上挂满了泪水……说到那一刻的情形,尧茂江感叹,“仿佛这些画面就发生在昨日。”

1985年6月20日

尧茂书在沱沱河上游的纳钦曲下水,长漂正式开始。“高原反复多变的气侯给了我们第一个下马威,冰雹、雨雪、大风轮流侵袭,嘴上、脸上的皮肤全部冻裂了。”

1985年6月23日

尧茂书乘着他的 “龙的传人号”来到沱沱河沿岸。次日,假期将满的尧茂江带着长漂第一批成果:18盒电影胶片、40多个照相胶卷与弟弟告别。“在这期间,我们只能通过媒体报道和书弟的电报,来了解他的漂流进展。

1985年7月28日

从媒体传来噩耗:7月24日,尧茂书在漂流了1300多公里后,于金沙江通珈峡遇难身亡。

明日预告

热血长漂·勇士篇

尧茂书1985年用生命奏响了长漂第一个音符后,次年,一群由科研工作者、工人、教师、会计等各个行业的年青人组成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再次踏上尧茂书长漂之路,穿越800里无人区,然而多名队员为此行付出生命。1986年11月25日,中国长江科考队抵达长江江海汇合处,全程历时半年。这群中国人用悲壮的方式完成了人类首次全程漂流长江的壮举,他们被称为 “长漂勇士”。天府早报记者郑其(部分照片为资料图片)

新闻推荐

刘奇葆参加驻川部队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四川贡献力量再立新功

本报讯(四川日报记者方小虎李旭)5月18日下午,刘奇葆代表参加省第十次党代会驻川部队代表团审议,强调驻川部队要继续积极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当先锋,发挥主力军和突击队作...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