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名眼”看康巴作家群

甘孜日报 2015-07-25 01:03 大字

■本报记者 马建华见习记者 张嗥

2012年,甘孜州提出康巴作家群这个概念,并连续两年在成都和北京推出23位甘孜州作家的作品,康巴作家群的作家们从2008年到2012年,已创作了百余部文学作品。他们以自己的作品讲述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记忆,表达了独特的民族精神气韵,为我国文学艺术长廊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近年来,甘孜州先后有12位本土作家被吸收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会员达到70多人,且已有7人被巴金文学院聘为签约作家。到目前为止,全州还有近200名作者开始在国内文坛崭露头角。康巴作家的作品获得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四川文学奖等近10类文学创作荣誉。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副主席意西泽仁等国内著名作家,他们以独特的眼光评价了康巴作家群,并指出了康巴文学应努力的方向。

牛放:康巴作家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受到文学界的认可,创作势头不容低估,其作家作品为文学界带来了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康巴作家群是一个充满朝气与生机的创作群体,破茧之作一定会出现。

祝勇:康巴作家群现象引起全国作家、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要继续加强宣传和推广康巴作家群。要沉潜下来,克服浮躁心理,花更多时间去打造代表康巴作家实力的作品。

意西泽仁:康巴作家群代表了康巴地区的文化品牌,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作家要深入生活,接地气,和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阿来:康巴作家群有两个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一是要探索和开辟新路,尝试文学表达的多样性;二是文学作品应回应社会关切,作家要有责任和勇气关心社会矛盾,表达现实,发出自己的声音。

阿来:

文学作品要回应社会关切

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康巴作家群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活跃在中国文坛,一直都有新鲜血液加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文学创作团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且不断传承,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创作势头一直很强劲,水平整齐,在中国文坛有了一定的影响力。阿来说,康巴区域历史悠久、山水雄奇、人的生存艰难,但在上千年的文字典籍中几乎未见正面表达,直到二、三百年前,才有清朝官员、外国传教士和探险家写下其生活的依稀面貌。他认为,康巴作家群的出现,这片土地上的一部分人终于开始书写康巴大地,书写这里的激变、前所未有的生活。这是继上世纪一批西藏作家受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崛起中国文坛之后,最引人关注的藏区文学现象。阿来说,如同他自己多年致力于淡描僧侣文化,倡导关注普通藏人的命运一样,达真的小说《康巴》描写了中国大西南“马易茶”的通商脚步,所引起的一次人性的伟大解放;康巴大地由此从神与神交流的天堂,演变为神与神、神与人、人与人交往的多元乐土,串缀了沿途汉、藏、羌、回、纳西等27个民族的交流、融合。

在高度评价了康巴作家群的影响力之后,阿来认为康巴作家群有两个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一是要探索和开辟新路,尝试文学表达的多样性,因为艺无止境。尽管目前康巴作家群的整体水平较高,但要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目前,康巴作家对于历史文化、人与自然关注较多,还应遵循文学创作规律,更深入地尝试和创新文学表达方式。虽然现在康巴作家群已经找到了自己文学创作的路子,但不能停留在老路上,因为“文学不是自树藩篱,文学是沟通,一个地域上人们的自我表达较之于‘他者\’,更注重于差异性,而创作更应关注普遍性的挖掘与建构。”二是文学作品应回应社会关切。阿来认为,在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照耀下,藏区形势一片大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仍然有很多社会矛盾不容回避。康巴作家的作品在回应社会关切,关注社会矛盾方面还做得不够。阿来创作的历史题材小说《瞻对》获得人民文学奖“非虚构大奖”,评委会的授奖词写道:“作者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重审历史,并在叙述中融入了文学的意蕴和情怀。”阿来认为,他写的是历史题材,但它要回答今天的问题。阿来希望作家要有责任和勇气关心社会矛盾,要表达现实,发出自己的声音,只有直面社会矛盾、回应社会关切的文学,才能赢得更广泛读者的关注,才有较强的生命力。他期望读到康巴作家更多反映现实题材的文学作品,希望康巴作家的作品能够为中国文坛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外界了解藏区打开一扇窗口。

意西泽仁:

作家要与群众心连心

甘孜州籍作家、省作协副主席意西泽仁向记者梳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藏族文学和康巴作家创作的历程后指出,康巴作家群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文学创作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当时包括他在内的甘孜州一批作家活跃在中国文坛,从那时候起,甘孜州各民族作家都在勤奋写作,各类文学作品散见国内各级报刊杂志,但以作家作品集中出版、集体亮相,还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他对甘孜州打造的康巴作家群品牌感到欣慰,他认为,一个地区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其实是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

意西泽仁认为康巴作家群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甘孜州处于藏汉结合部,历史、人文资源厚重,藏、汉、回、彝多民族文化交融共生,相互影响碰撞,不同民族的作家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怀,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有独特的文化积淀,不同民族的作家能够捕捉生活和历史文化积淀,所以作品能够出手不凡;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内地部分作家转向追逐经济效益,而甘孜州作家能够静下心来深入生活,关注藏区的发展变化,理性思考社会人生,集中推出优秀作品是必然的;三是甘孜州作家甘于清贫,博览群书,打开了眼界和思维,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深度;四是由于甘孜州作家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他们带来了各自民族的文化记忆,因此,文学作品丰富多样;五是甘孜州作家创作文本富有特色,与众不同,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

他认为,康巴作家群的作品在国内甚至国外都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作家们要博览群书,要多读不同门类的书籍,提高文学修养;要深入生活,接地气,深刻认识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从而回归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上来,因为个体作者对文学的表达方式各有千秋,要有个性化的特色,甘孜州作家有实力写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在创作时,要注意在题材选择和创作思路上有新的突破。他建议要形成康巴作家群梯队发展,不断发现和培养新人,为康巴作家群输送新鲜血液,为康巴文学繁荣提供人才支撑。他不赞成以作家数量衡量康巴作家群的实力,而应注重康巴作家作品的质量。他相信只要甘孜州作家耐得住寂寞,苦练内功,加强学习交流,甘孜州作家的作品还能够更上一层楼。

祝勇:

希望康巴作家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著名作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祝勇说,康巴是一块非常神奇的地方,这里的历史宗教、神话、民俗、建筑、歌舞较之于其他藏区有很强的特殊性,他长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游走,写了不少关于康巴的文字,受到读者的好评。康巴这块土地是出好作品的沃土,孕育了当下特别活跃的康巴作家群,康巴作家群现象引起全国作家、评论家和读者的关注,康巴这块土地上出现这么多的作家在其他地区是不多见的。

他认为,康巴作家群具有以下几个特性,第一,从体裁上讲具有全面性,康巴作家的作品囊括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在小说、诗歌、散文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涌现出了列美平措、达真、格绒追美、尹向东等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的作家。康巴作家创作的内容囊括了康巴地区古代、当代、城市生活、草原生活、现实生活、历史传奇等方方面面,每个人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创作,从整体上形成了一个历史和现实的完美拼图;第二是地域性,由于特殊的地域性和文化资源的丰富性给康巴的作家们提供了丰厚的创作资源,体现了很强的地域特点,形成了康巴作家群独特的文字气息。第三是当下性,康巴作家群相对活跃的是中年作家,他们经过自己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形成了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他们的写作在方法上、语言上、结构上、叙述方式上是与时俱进的,他们较为成熟的表现形式,与当下文学态势是紧紧衔接的。

他建议甘孜州要继续加强宣传和推广康巴作家群,近年来,州文联通过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对康巴作家群及其作品进行了广泛推荐,但还要在推广方面加强。目前,康巴作家群中还没有出现引起全国轰动的作品,所以,推出康巴这个写作群体不失是一种推广方式,在国内不少地方也有类似的作家群体。但康巴作家群整体推出后,立即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关注,效果非常明显。其次,需要康巴作家们沉潜下来,集中精力,花更多时间去打造代表康巴作家实力的作品。文学是一项寂寞的劳动,写作者犹如寺庙里画壁画的僧人,需要内心的坚定和长久的修持。康巴作家群要继续走,不能热闹几年就散了,希望康巴作家克服浮躁心理,十年磨一剑,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出来。

牛放:

康巴作家创作势头不容低估

《四川文学》杂志副主编、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副主席牛放表示,康巴作家群所创作的作品受到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协的关注,是因为一大批作品吸引了国内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们的目光。牛放在阿坝州生活了20多年,他的作品也是反映藏区的人文和生态。他坦言,文学作品不是一个集体创作,而是作家对他所生活的地区的认知和感悟。康巴作家群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被日益破坏的今天,作为江河源头的藏区,还有一片良好的生态环境,藏区的作家们热情讴歌大自然对故乡的馈赠,讴歌这里古朴别样的民族风情和人文,受到文学界的认可,其创作势头不容低估。

牛放认为,从2012年起,甘孜州的作家们走出高原,在成都和北京相继召开新作研讨(发布)会,作家作品集体亮相,为文学界带来了一道清新亮丽的风景。但他认为,康巴作家由于同处于一个区域,关注的是共同话题,作家个体素质差异,作品还存在浅层次、一般化的倾向,让人为之一振的作品还没有出现。

牛放毫不讳言地说,在江河源头,在广袤的藏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都是作家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资源,康巴作家十分勤奋,这些年出了100多部作品,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这是一个充满朝气与生机的创作群体,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作协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康巴作家们一定能够推出好作品,破茧之作一定会出现。

新闻推荐

履行经理国库职责 支持甘孜经济发展 ——访中国人民银行甘孜州中心支行副行长何家鸿

■本报记者1985年国务院颁布《国库金库条例》,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职责,30年来,甘孜国库依法履职,圆满完成了各级预算收支任务。今年是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30周年,也是新《预算法》实施的开...

甘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