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之勇:以生命诠释大爱 ——追记原德阳市人民医院院长、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范天勇
2014年3月29日,范天勇率领德阳市人民医院行政党支部党员深入社区,在旌阳区敬老院开展“党员义工日”活动,送去德医的关心与慰问。
本报记者 王三春
你就这样走了,灵魂随着漫天尘土升腾。但你倾注心血无数的事业未有停顿,正被秉承延续,这样,能否告慰你的英灵?
范天勇,2014年7月17日,在率德阳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小分队赴阿坝州若尔盖县途中,遭遇山体滑坡,在组织队员疏散和救援过程中,不幸被飞石击中,因公殉职,终年44岁。
他倒在援藏路上,精神盘旋在高远的天空
“你——匆匆地走了。
晨曦中没有锣鼓鲜花送行,你带着德阳人民的爱,踏上高原之路,盼望着要把自己的精湛医术,带给缺医少药的藏族阿爸阿妈。
……”
这是谭鸿写给“亲爱的战友”的诀别信,颤抖着的手指一笔笔在手机屏幕上划下断断续续的句子,汹涌而来的思绪令这个中年男人又一次抑制不住泪水。
德阳市人民医院援藏医疗小分队于17日清晨出发赴若尔盖县。这个行程是早前便确定下来的。
中午时分,医疗小分队分乘一辆越野车和一辆面包车抵达茂县。简单午餐后,两辆车随着众多旅游大巴和自驾游私家车继续上路。
这支由院长、党委副书记范天勇亲自带队的15人的医疗小分队,包括了医院医教、骨科、大外科、消化科、心血管、神经内科、儿科和护理部等诸多部门的主任、专家,和《德阳晚报》一名随行记者。
一切如常。
14点40多分,一干车辆缓慢行进到距离茂县县城约36公里,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石大关”的地方。公路仅有两车道,左侧,汹涌的河水奔涌而下;右侧,耸立着连绵不绝、数百米高的陡峭山崖。
道路狭窄、山势险峻,人们纷纷放慢了速度,一时间,大大小小数十辆车,拥堵在几百米长的路段上。
医疗队的越野车和面包车也被其他车辆穿插,分隔了几十米的距离。窗外,刺眼的阳光和塞车,让不少人产生了些许疲倦烦闷。
范天勇坐在越野车上,倦意全无。路上,他多次给医院打电话安排工作,跟同车的医教部部长谭鸿、大外科副主任黄卫就到达目的地后,马上要展开的事项做沟通交流。
谭鸿和黄卫很清楚,这一次进藏在范院长心中的分量。
在德阳市对口支援阿坝县和若尔盖县的大框架之下,今年,是德阳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若尔盖县人民医院的第二年。今年4月16日,若尔盖县副县长白玛措、县人民医院院长付茂松专程到德阳,两院签订了2014年对口支援协议书。
对于若尔盖县人民医院来说,眼下是个重要节点,不仅要搬迁新医院,还要力创“二甲”。白玛措恳切地说,希望德阳市人民医院多派专业技术人才进藏,给予技术指导,也希望派遣医疗队进藏巡诊、义诊,并提供一些免费药品,让老百姓享受到内地大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接下来安排进藏事宜的过程中,范天勇的细致让人有些惊讶,不仅亲自敲定医疗队专家人选,还对物资清单做了非常详细的修改,其中一些设备被他特别圈出来,按适宜高原地区的特殊要求“量身订做”,比如输液台的长短,治疗车的高度等。“他对提升藏区医疗服务水平的迫切,对藏区百姓的真挚情感,就倾注在这些小细节中,你完全可以感觉到。”黄卫说。
范天勇与藏区有着不解之缘。
2010年7月,他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疗组长,主动申请到甘孜州人民医院参加援藏工作。那段时间,他目睹了当地医疗水平、设施条件与群众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
调任德阳市人民医院后,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真情援藏、务实援藏、科学援藏”的要求,他带领班子成员,努力拓展医疗援建新模式,不论是帮助对方医院制定发展规划、优化管理流程,还是选派专业人才进藏支援、继续人才培养,他都亲历亲为、督促落实。
这一次,他再赴藏区,带去了专家,带去了藏区最需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他还与当地一名患者预约了一台手术,要用精湛医术,亲手播下藏汉情谊的种子,要让“厚德务实、敢为人先”的德阳精神,在雪域高原生根开花。
茂县,石大关,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14时45分。
(下转第六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雪姣)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获悉,近日该行向四川省甘孜州2013年公路建设工程承诺贷款22亿元,用于支持修建G317俄尔雅塘至岗托段等9条干线公路,里程共计1739公里。这是四川藏区干线公路近年...
甘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