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个移动抢险队员的救援日记

四川日报 2013-04-29 16:47 大字

在所有参与地震救援的人员中,也许我们的努力并不为人所知。但没什么,因为我们能感受到每一个人恢复通信后无所不在的喜悦。

地震已经过去近10天了。

几天来的救援经历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在脑海里不停闪回。陆陆续续看了很多篇关于灾区的报道,作为一个经历过抢险全过程的移动员工,我想写点什么,写给我的亲人,写给我的同事,写给我的朋友们。“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后,我成为应急救援队的一员。这事儿和家里没商量,事后虽然妻儿老小都不太支持,但我想必须得为自己退休以后留点闪亮的回忆。

几年来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救援,有惊无险,直到4月20日地震发生后。

□万瑶图片由四川移动提供

4月20日

地震后通信告急,没人通知也是条件反射往单位赶。老婆撵出家门问我何时回家,我说一天,或者三天,也有可能一个月。

临近中午,我们21人组成的突击队就这样上路了!目的地是震后通信全无的雅安宝兴县。

在电台中得知,救援车辆几乎都由成都出发驶向雅安。像我们一样沿着省道210线绕行几百公里前往灾区的救援车辆非常少,沿途只见到少量电力抢险等车辆和我们十万火急地驶向同一方向。

一路飞驰到海拔4000米的夹金山时已进入黑夜,冒着飘零的雪花和弥漫笼罩的山雾,我们缓慢穿行。山上的滚石不停捶打着路面,前方一辆大型装载车为躲避滚石落入深崖。我们通过卫星电话与甘孜州应急办联系并请求支援,在寒冷的气温下,在半山腰用近一个小时参与营救。生命如此脆弱,人生充满了艰险,这是我在高山的寒夜中对灾难的感触。

4月21日

救援队伍抵达后我们继续前行。凌晨1点到达第一个受灾基站,并迅速修复了相邻19个基站。由于前方道路严重阻断,前来支援的所有车辆只能在此扎营停留,由应急卫星电话临时解决通信。

凌晨6点,前方传来公路被抢通的消息。整装出发。

在前往宝兴县的路上,余震发生了。山上不时滚落着巨石,别无选择往前冲!活下去,是此时唯一的念想。人真是很奇怪,在生死攸关的当口,往事就像电影片段一样快速闪回。这是对生的希望,也是对死的畏惧。

距宝兴还有15公里,车辆再也无法动弹。我们决定一人携带一瓶矿泉水,跑步前行,同时将近80斤重的设备肩扛背挑,一路前行!采取两人一组的办法拉开距离,同时呼应前后并观察飞石快速前行。我想,至少飞石不会同时砸中两个人。

生死都要赌一把!

徒步走了近4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宝兴县城!放下80斤的装备时,双手已经彻底麻木。我想这辈子再也不想抱起这个重量,不管是人,还是东西,就算是80斤黄金都不要!

此时,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对我们一组人来说,维护通信畅通是一份谋生的手段,也是一份意义重大的工作,尤其在大灾大难面前。

直升飞机在县城上空盘旋。直奔基站,果然地震已经使设备几乎不能使用。

13点15分,县城基站抢通。

有手机信号了!好高兴、好高兴,整个广场沸腾了!

当我打开手机,第一个信息是我女儿发来的。她说:爸爸我也要来当志愿者,请您批准!当时我忍不住自私给女儿打通了电话,说:“不行!女儿,你才16岁,我俩都去抢险不把你妈妈急疯!”

再三劝说,女儿哭了,我的眼眶也湿润了。

4月22日

第三天是最艰难的一天,挺进“孤岛”4个重灾乡镇。

原来的传输光缆面目全非,电杆被滚石击成七零八落。余震又来了,山上的滚石像天女散花。一边放光缆,一边躲避飞石!

安全,此时只是变成了一个遥远的概念。突然,我感觉整个抢修团队像是一群正在冲锋的战士,生死已经不再重要,甚至想都不去想。

当天,4个乡镇通信全部抢通。

4月23日

任务完成。对于电力部门来说,看到夜晚灾区帐篷亮起的灯是最大的喜悦。对于我们来说,看到沿途受灾群众正在拿起手机通报平安是最大的欣慰。

在每一个灾区,有很多像我们一样的企业员工。可能我们并不夺目,也因为工作职责不会受到更多的关注。但是,抛开企业责任、企业形象不说,仅仅作为一个救灾人员和志愿者,我们和那些在最前沿的战士一样勇敢,一样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勇往直前。

对我个人来讲,此生无憾。

新闻推荐

黄万品 三种身份里,不留遗憾的快乐

作曲家、教师、院长,他的人生轨迹在这三种身份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本报记者李思忆黄万品1941年出生,四川邛崃人。1963年7月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从教40余年来,创作和出版了钢琴协奏曲...

甘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甘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