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甘孜如何发力?
炉霍县虾拉沱村民靠种植俄色茶致富。
■ 本报记者 袁飞 文/图
甘孜,作为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和全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扶贫任务极其艰巨繁重,是全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特别是广大贫困农牧区,是全省全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多年扶贫开发,甘孜圆了世代温饱梦。但与全国、全省相比,甘孜受特殊的历史、地理、自然等综合因素制约,贫困“量大、面广、程度深”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脱贫致富的基础还十分脆弱。
新一轮扶贫开发,对甘孜来说,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一连串难题无法回避。靠传统方式、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已难以奏效。
没有甘孜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甘孜,怎样才能补上全面建成小康这块最大的“短板”? 甘孜,在扶贫攻坚战中又将如何发力?
除了激流勇进,甘孜别无选择!
扶贫攻坚 是挑战更是希望
只有把握发展大势、把握战略重点,才能让经济发展不偏离航线。
要集中打赢扶贫攻坚战,对甘孜来讲不是个轻松的话题。甘孜的贫困,是集自然环境复杂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经济发展边缘性、社会文化过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深度贫困,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州17.45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60个贫困村和18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责任大。
要集中打赢扶贫攻坚战,对甘孜来讲又是一个充满希冀的话题。根据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甘孜实际,州委、州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顶层设计,广泛动员、迅速行动,向贫困宣战,摆开主战场,打响攻坚战。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启动实施了连片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藏区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千桥”工程等专项扶贫行动,全州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36.92万人减少到2014年的17.4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9.27%下降到18.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2228元增加到2014年的6307元,增幅达283.8 %,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绝大部分群众已由解决温饱问题、巩固温饱成果,进入到加快脱贫致富、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阶段。
认清差距,才会感到压力、激发动力;看清机遇,才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要切实搞好贫困村***规划,制定贫困户精准帮扶措施,一步一步落实,一年一个变化,做到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确保按要求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广泛深入调研后提出要求,精准规划贫困村的扶贫项目、精准帮扶贫困户,全力推进甘孜州扶贫开发攻坚工作。
顶层设计 绘就扶贫路线图
如何让贫困村找准发展定位、农牧民群众找到致富门路,努力增加群众收入,加快脱贫奔康进程,几个月来,州领导密集调研,他们深入到全州各地,走村入户,(紧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五年来,甘孜州坚持面向基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州县“三馆一站”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年接待群众超过300万人次;2011...
炉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炉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