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好援藏“接力棒” 让援藏项目不断档 锦江区第三批干部人才提前赶赴炉霍县
7月14日上午9时,锦江区第三批19名援藏干部人才启程赶往甘孜州炉霍县,踏上了新的援藏征程。此次援藏的19名援藏干部中,有6名为行政人员,13名为炉霍当地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他们将从第二批援藏干部手中接过“接力棒”,把援藏项目持续推进下去。而为让援藏项目“不断档”,锦江区特地安排这一批援藏干部人才率先出发,提前赶赴藏区。
选派精兵强将援藏
锦江区第二批对口支援甘孜州炉霍县工作从2012年7月开始到2014年6月结束。经过精挑细选,由区委办、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17个派员单位、派出18名援藏干部人才组成了锦江区援藏队,分别挂职炉霍县政府常委副县长1名、副县长1名、县级部门副职14名、乡镇干部2名。
作为第二批援藏工作队的副领队,王耀军主动搭建炉霍县委、县政府和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各级各部门沟通交流平台,通过衔接项目、引进资金和人才,落实并启动了秋日河风貌整治工程和晏尔龙村“爱心路”、“连心桥”等5个民生项目建设,牵头建设了炉霍县地震博物馆,还确定了2014年的7个援建项目。
“之前启动的部分项目目前还在建设当中,下一步实施的很多项目,也在之前的规划当中,推进都需要延续性。”这一次,他主动申请继续援藏两年,并被委以重任:担任锦江区援藏干部的领队,挂职炉霍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与他同行的其他18名援藏干部人才,包括5名行政人员,13名炉霍当地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6月30日刚领取结婚证的郑文和邹波,则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青春风景线”
2010年自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郑文和邹波分别考到盐道街小学东区以及和平街小学教信息技术。这次支教,郑文将到炉霍县二完小任教,丈夫邹波也将到新都小学任教———都是炉霍紧缺的专业师资。
“小学课本里有这么一篇课文———《白杨》。当时,我就萌生了支教的念头。”这次有了援藏的机会,郑文坚决地报了名;丈夫邹波也“只好”选择为妻子保驾护航。
抵达炉霍县后,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将顺利接过援藏“接力棒”:由区建设局派出的男、女两名工程师将接过“草帽局长”封正辉的担子,继续在秋日河二期等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来自成都肛肠专科医院的3名专业医护人员也将发挥所长,为第二批援藏干部在炉霍县人民医院帮扶新建的肛肠科提供核心技术支持。此外,来自教育系统的5名教师,来自区新闻中心、区食药监局等的援藏干部人才也是炉霍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
管理与关怀“双管齐下”
封正辉积极发挥技术专长,时刻奔波在各个建设项目的现场,被亲切称为“草帽局长”。炉霍县领导甚至直言,因为有了他,炉霍县城建设发展提速10年。
刘晓岚是第二批中唯一的女同志。她克服了生活不便、身体不适、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始终坚持在援藏的工作岗位上。甚至后来腿部受伤,也没有离开岗位。
过去两年,锦江区第二批援藏干部用他们的真心和实际行动,切实扭转了藏区干部群众对援藏干部一些误解,赢得了良好口碑。
据锦江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援藏干部真正能全身心投入援藏工作,该区还坚持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关怀双管齐下。
在管理方面,锦江区制定了系统的援藏工作规范,对援藏干部人才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履职尽责和廉洁自律等各方面都提出具体要求。同时,还组建了专门的考核工作组,采取集中座谈、与县领导和挂职干部所在单位负责同志个别访谈、实地考察、与挂职干部面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考核、考察,全面了解援藏干部在藏区的工作生活情况。
此外,锦江区还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措施和办法,全方位地关心援藏干部人才及其家属的实际需求,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去年9月,锦江区在全市率先提拔了援藏期间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3名援藏干部;还多次协调解决援藏干部子女入学问题,看望生病的援藏干部等。
锦江区此次要求第三批援藏干部人才提前进藏,正是希望他们到达炉霍县后,能够尽快适应当地特殊的生活环境,熟悉藏区的工作特点,尽快全身心投入到援藏工作当中去,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廖睿 王鸿明 成都商报记者 李娅
新闻推荐
刘端元正在给志愿者讲法治宣传活动的意义刘端元带领志愿者们提着米油入户看望孤寡五保老人余明伦刘端元志愿服务队向甘孜炉霍县捐赠现金10万元“做好事不是作秀,许下承诺的事就要兑现!”“关爱...
炉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炉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