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支持是“糌粑” 融入市场是“酥油茶”

四川日报 2013-08-22 15:16 大字

传承康巴文化

□张莉 本报记者 李龙俊 陈建兵

8月21日下午5点,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普马村,河坡藏族金属手工制作技艺传习所一楼窗边,4个八、九岁的孩子正跟着老师根秋丹真学唐卡绘画。绘画是制作佩刀、首饰等手工艺品的基础。绘画学到位,才能进入二楼的制作室,从事錾花、焊接、上色、抛光等工艺。传习所的产品陈列室内,摆满马鞍、藏刀、腰带等手工艺品。

河坡乡制作藏族金属手工艺品已有1300年历史,这里家家户户从事手工艺制作,“河坡造”产品远销印度等国,成为康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虽然是同样的纯手工工艺,但在白玉县副县长扎西拥珍看来,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工艺文化的传承变得更科学。过去往往是父传子的家庭传承方式,工艺流传范围窄且易失传。现在是会聚民间艺人为孩子们免费授课,技艺也因此更繁荣。”

政策的强力支持,促成了转变的发生。以河坡藏族金属手工制作技艺传习所为例,民间艺人聚集起来为孩子们教授技艺。根据补贴政策,国家级艺人每年补贴1万元,省级艺人每人补贴5000元。每带一个班,艺人们还能获得1.5万元左右的补贴。

21日上午,在三大古藏文化中心之一的甘孜德格,甘孜州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同一天,德格还举行了康巴文化“非遗”展。参加藏文书法表演的小伙子呷玛巴绒告诉记者:“我要学好藏文书法,争取将来当老师教孩子们藏文。”

“如果说政府政策的支持是传承康巴文化的‘糌粑\’,那么主动融入市场则是繁荣康巴文化的‘酥油茶\’。”中国藏学研究院博士格勒认为,繁荣康巴文化应有市场意识。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品类,开发新产品,让传统康巴文化获得市场认可,从而得到更好发展。河坡乡的艺人们在做,甘孜炉霍县炉霍雪域俄色公司董事长土布也在做。雪域俄色茶已有500多年历史,有独特的降血脂、降血压作用。“我们保存了传统的制作工艺,并通过科研促产品升级,进行规模化生产。”土布告诉记者,雪域俄色茶已销往欧洲多个国家。

链接

甘孜州在保护、传承、弘扬康巴文化方面不遗余力,目前已完成丹巴古碉楼、德格印经院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启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孜白利寺维修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完成巴塘弦子的抢救性保护工作。

按照甘孜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该州将投资30余亿元,规划75个重点项目,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新闻推荐

姑娘换肾救父 公证帮忙除障碍

武侯公证处公证员为群众办理公证本报记者兰楠文/图今年5月13日,两个年轻喇嘛匆匆走进了成都市武侯公证处。原来二人是姐弟俩,其父亲因病急需移植肾脏,所幸姐姐肾脏配对成功,故前来办理自愿捐肾声明书...

炉霍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炉霍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