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长征精神筑牢信仰之基

三江都市报 2019-05-03 07:01 大字

参观泸定桥讲座现场实景剧《飞夺泸定桥》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凉山日报供图当地农家乐红色泸定春意盎然,纪念碑前庄严肃穆,二十二勇士“矗立”两旁……4月16日,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在甘孜州泸定县正式开班,同时,“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启动。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甘孜州委、州政府和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共同主办,甘孜州委宣传部,泸定县委、县政府,甘孜日报社等共同承办。

实地学习

蜀山苍苍,泸水泱泱,缅怀先烈,筑梦未来。在4月16日的活动仪式上,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省内21个市(州)和昌都、迪庆、玉树、果洛、甘南等市(州)的党报记者,红军后代、川藏线老兵、道德模范等共200余人徐徐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广场,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接受红色洗礼,强化党性修养。

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期培训班课程包括到泸定桥、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现场体验实地学习,到甘孜州博物馆参观等,同期“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也将在沿途采访,学员和媒体记者们共同感受了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了甘孜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共同感受甘孜藏区“换了人间”,共同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而作为此次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在启动后将贯穿全年。

战斗中的“工兵王”

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聆听第一堂党课

聆听党课

4月16日,开国少将王耀南将军之子,中宣部宣讲团成员王太和来到甘孜州泸定县,为由电子科技大学教职工和省内外25家市(州)党报负责人组成的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作了专题讲座。

讲座中,王太和老师将有着“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的王耀南将军在长征时的事迹娓娓道来,深刻诠释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领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

学员强桂则表示,“第一堂课便让我们体验到了红色泸定桥学院强大的‘红色基因’,红色教育震撼力、感染力强,教学思路有特色、有亮点,可看可学,很受教育、深受洗礼。”

实地体验

川藏第一桥天堑变通途

4月17日,“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雅康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实地体验,了解因建设技术难度被誉为“川藏第一桥”背后的故事,感受天堑变通途为甘孜藏区群众带来的巨变。

从泸定高速入口进入雅康高速,穿过泸定隧道,泸定大渡河特大桥随即映入眼帘,站在桥上,风呼啸而过,黑色的桥面、鲜红的桥身,十分大气,桥下是绿色奔涌的大渡河,桥上云雾弥漫,周边是圣洁的雪山和湛蓝的天空,壮观气派的大桥和周围美丽的山水画卷浑然一体,又相得益彰,给人强烈的震撼。

“泸定大渡河特大桥是一座建立在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带、复杂风场和温场环境下的超大跨径悬索桥,是雅康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核心组成部分。”在观景台旁,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讲解员廖一静向大家介绍说,大桥长1400米、主跨1100米,通过技术创新,用436根吊锁、582554套螺栓,双向4车道绘就了藏区与全国人民同步奔康的蓝图。

廖一静说,该桥还取得了8个自主创新,实现了两个第一:悬索桥主跨1100米,川藏第一;雅安岸隧道式锚碇长159米,世界第一,而该桥混凝土浇筑量比世界第三的广州塔多了近一倍;使用的钢材,比鸟巢还多2万吨。使用的索股和缠线长达6万公里,可绕地球1.5圈。

而由四川交投投资建设的雅康高速全长135公里,是穿越芦山和康定地震灾区的生命大通道、进入藏区的经济大动脉,为甘孜藏区打破天堑大渡河制约、连通四川经济腹地注入交通动力,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民生大通道。

共同观看

《飞夺泸定桥》再现烽火岁月

“跑完240里,拿下泸定桥!”“跑完240里,拿下泸定桥!”4月16日晚,“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剧场,共同观看四川藏区第一台革命题材实景剧《飞夺泸定桥》,走进红军长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甘孜浓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据悉,为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地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标志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年,泸定县结合文化振兴工程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布局,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成立了泸定县红飘带文化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飞夺泸定桥》实景剧编排工作,今年2月正式排练完成。

实地参观

大渡河畔樱桃红村民增收笑容甜

4月16日下午,“壮丽70年·奋进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来到泸定县杵坭乡,参观了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生态文明、乡风文明等工作成效。

在杵坭乡杵坭村“幸福桃园”,一颗颗樱桃惹人垂涎欲滴。游客走在乡间的水泥路上,沿途两边的红樱桃随手可摘。

“我们起步晚,但是得益于甘孜州实施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战略,这片土地成为了我们的希望之地,幸福之地,小小的红樱桃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幸福桃园”老板邓安美告诉记者,去年,除去开销,她的农家乐净利润达到10余万元。

据介绍,在杵坭村,还有36户村民跟邓安美一样吃上了“旅游饭”。这些农家乐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多万元。

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介绍说,围绕打造“成都后花园”的大目标,杵坭乡立足自身特色,秉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强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乡域经济的总体思路和布局,瞄准“果盘子、肉坛子、菜篮子、老房子、庭院子”,“以幸福桃源”为模板,做大做强乡域特色经济,观光休闲农业、旅游全域化得到体现,率先成为泸定县人均纯收入超万元乡镇。

本版文图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张黄荣张波采写拍摄

新闻推荐

燕子沟镇 田间传授“致富经”

甘孜日报讯日前,泸定县农牧和科技局专家组一行应邀来到海螺沟管理局燕子沟镇喇嘛沟村举行农业产业培训会。会上,专家组耐心...

泸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