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畔樱桃红 乡村振兴看杵坭

广安日报 2019-04-18 02:49 大字

本报泸定4月16日电 (记者 王林)4月16日下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记者团、红色泸定桥干部学院首批学员,来到有“中国红樱桃之乡”美誉的甘孜州泸定县杵坭乡,实地采访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传承、社会善治等方面发生的可喜变化。

最美四月天,樱桃红满山。当下季节,正是杵坭乡万亩樱桃大面积成熟的时节。走进杵坭乡杵坭村的“幸福桃源”果林,鲜红的樱桃像一颗颗红色珍珠挂在树上,游客行走在樱桃林中,樱桃触手可及。“过几天,这里会更热闹。”杵坭乡党委书记高健说,4月25日,第七届泸定县红樱桃节将在这里开幕,一年一季的红樱桃即将迎来好收成,鼓足村民的腰包。

三月看花,四月摘果,杵坭村村民邓安美已经学会如何念好花果“致富经”。2016年以前,邓安美的身份是一名“流动”餐饮服务员,村里哪家农家乐临时请帮手,邓安美就去帮忙。“人家都在开农家乐,我为什么不开一家呢?”邓安美觉得,随着村里“幸福桃源”果林名气渐涨,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自己完全可以开一家农家乐。

很快,邓安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投资5万余元,将自家的两层住房改装成农家乐,并精心修葺了家里5亩果园。邓安美定了一个规矩:只要在她家住宿就餐的游客,可以免费吃果园里的任何水果,一方面作为吸引客人的“噱头”,另一方面可以带动水果的销路。就这样,邓安美的“板板桥农家乐”正式开业了,优美雅致的环境、美味正宗的农家菜、热情好客的服务……邓安美的农家乐很快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并且回头客一波接一波。

(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对于现在的生活,邓安美很知足。她仔细算了一笔账:去年纯收入13万余元,和之前打临工年收入3万余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邓安美觉得,她爱杵坭村,因为这块土地不仅是她的“风水宝地”,在甘孜州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后,这片土地更是希望之地、文明之地、生态之地。

实际上,在杵坭村,还有36户村民跟邓安美一样吃上了“旅游饭”,他们开办的农家乐年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00余万元。短短几年,杵坭村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现在“赏花品果、修身养性”的乡村旅游名片。

当乡村旅游遇上乡村振兴战略,给杵坭乡带来的变化随处可见。该乡道路四通八达、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新村面貌得以整体提升,全乡年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4008元上升到2018年的12000元,全乡整体从发展传统农业为主转变为发展生态、高效观光立体农业,率先成为全县年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乡镇。

高健介绍,围绕甘孜州打造“成都后花园”和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两大目标,杵坭乡立足自身特色,秉承“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瞄准“果盘子、肉坛子、菜篮子、老房子、庭院子”,以“幸福桃源”为模板,做大做强全乡特色产业,努力在大渡河畔率先走出一条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新闻推荐

以“三创联动”为着力点,发挥高寒藏区“三大优势” 甘孜着力打造深度贫困摘帽“藏区样板”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邱志娟记者杨琦)近日,记者从甘孜州扶贫开发局获悉,今年该州坚持以实施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

泸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