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在大渡河畔的家园梦
泸定县兴隆镇和平村村民观看演出庆新年。本报记者 马建华 摄
■唐闯
樱桃“红”了(下)
去年,一个外地商人的到来让杵坭人“吃了一惊”。
成都某家公司的一位经理,匆匆来到了杵坭乡。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未在任何一家农家乐停留,便径直上了山,到了杵坭乡海拔较高的松林坪村。他在松林坪村四处逛了一圈,呆了几天,便离开了。
后来,这位来自成都的商人又再次走进了松林坪村,这一次,他带来了更多的人,这些人带走了泥土和水,考察了植被和民居。随后,这位商人出现的频率和次数逐渐增加。
人们渐渐知道,这位商人姓刘,经过这位商人的考察,他得出了结论:这里的生态条件很理想,适宜居住,但前提是除了生态经济林要继续扩大规模外,还要保护好松林坪具有川西风格的古村落。松林坪村的村长告诉记者,这位姓刘的商人似乎有意投资。
人们敏锐地意识到:仅仅满足于青山绿水,满足于樱桃节的收益似乎已经远远不够。
以生态休闲农业为根基,通过“农家乐”方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并非是泸定县的独创。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4年底,全国农家乐超过150万家,年接待游客近10亿人次,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3000万农民从中受益。
然而,从全国整个发展情况来看,曾经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呼风唤雨的以生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似乎也走到了自己发展的瓶颈期。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经出现了同质化:不管去哪里的农家乐,游客都是摘果子、钓鱼、吃农家菜。一些农民看电视上介绍休闲农业能增加收入,便效仿着开一家。这样一来不光没了自己的文化特色,还会导致游客引不进、留不住、难再来的问题。
2014年年底,农业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通知》,通知中强调要“结合当地特色,推进农业与文化的融合,加强农业文化和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乡村。”
诸多的变化都在提醒着杵坭人,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已经走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民增收得实惠的可持续的动力在于农业要有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农村要美,不仅美在生态与风景,也美在人心,美在文化内涵独具特色。
除了丰润的空气、水和阳光,泸定的文化内涵究竟是什么?怎样挖掘这些资源?心系泸定县发展的人们谈了自己的看法。
2010年,刘显成的一位朋友因心肺疾病在成都去世;同年,他的另一位朋友卖掉了在成都的房子,回到泸定定居。随着雅康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刘显成发现,他的侄子还有身边更多的朋友选择回到泸定。在这些人回到泸定定居之前,他们前往大城市定居的目的,意在追求衣食住行及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这一系列的事件促使刘显成追问泸定的魅力何在?退休后,刘显成开始致力于泸定本地文化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相关文章。他认为,宜居不仅仅是山青水秀,其核心和魅力是当地的特色文化。
除了众所周知的红军文化,由于泸定地处进藏入川的要冲之地,历史上的茶马古道贯通泸定大多数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碰撞是其重要的特点。在交流碰撞中,泸定逐渐形成了“尚文精神”,形成了尊重文化,推崇文化,以文化增进交流和发展,和谐共存的良性文化生态传统。古代文化、红军文化、现代文化构成了泸定文化的主要基调。
在泸定各民族杂居的历史和现实中,在一些村落,彝族和汉族有互相拜干亲家的传统;藏汉之间通婚,结为一家人的不在少数。如今,不管是泸定的乡村还是县城,傍晚时分,汉藏彝等民族都会聚集在一起跳藏舞、彝舞及现代舞。
刘显成还讲述了一件旧事。民国时,全国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路过泸定,在兴隆等地听见朗朗书声,甚是感慨。后来,国民政府专门给泸定拨了三千册书籍,以示鼓励。刘显成告诉记者,在传统“尚文精神”的濡养之下,在泸定各族人民都具有朴素的家国情怀,辛亥革命、保路运动、飞夺泸定桥等重要的历史时刻,都能找到泸定人的身影。
刘显成认为,这充分说明了泸定县本地文化有着开放性、包容性和对时代的敏感性。而开放性、包容性,以文化来促进交流、发展恰恰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在包容、开放的心态之中,人际关系和谐,人心得到放松,精神得到自由。这也是泸定未来吸引人们前来定居、生活游玩及体验的一大优势。
刘显成相信,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和通车,泸定一定会成为内地人梦寐以求的“后花园”。如今在泸定,像刘显成一样,不少泸定人开始致力于泸定县本土文化研究。邓明前致力于泸定乡土文化研究;董祖信致力于泸定历史文化研究;王永模致力于泸定红色文化研究。
在走访的过程中,他们都认为,泸定的文化特色及内涵是什么?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追问、不断思考、不断考证、不断挖掘的过程,这个问题的开放性就像泸定文化自身的多元开放和包容一样,需要一代代人沉下心来探索。
从第二届樱桃节开始,泸定县以及杵坭乡都在努力丰富樱桃节的内容,以此作为探索,打造本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新载体、新做法,积累经验,以推动美丽泸定、宜居泸定的建设。
2012年,第二届樱桃节,泸定县举办“樱桃丽人”评选活动,人们第一次把该项节日与“美丽”联系在了一起,“审美”成为那一届樱桃节的内涵;2013年,第三届樱桃节,多项民间才艺拼比活动开展,杵坭乡和泸定县的民间才艺项目登堂入室,泸定县特有的山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
2014年,第四届樱桃节,松林坪自行车骑行赛的举行,又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山坡坡路”的价值。2015年樱桃节,泸定县开展了首届“泸定好人”评选活动。
伴随着泸定县樱桃节的发展和逐年的创新,随着该项节日逐渐成为泸定的一个品牌和标签,成为该县开展各类文艺活动的载体,依托旅游发展和新村建设的需要,泸定县也开始思谋文化资源挖掘等工作。
2014年,泸定县岚安锅庄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定山歌、中善堂“中藏医疗法”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冷碛“天须花花”申报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甘孜州红军长征博物馆、二郎山川藏公路博物馆建设主体工程相继完成。
未来,围绕宜居,泸定还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教育医疗卫生的建设工作,并结合泸定先天的自然环境优势,探索、培育康养产业,把泸定建设成卫生、教育、及康养高地,服务全州、全省。
在15届西博会上,泸定县与四川能源投资集团签订开发协议,将投入50亿元对牛背山进行开发。据了解,在现有交通条件下,仅清明节,前往牛背山的游客就达到了7000多人次。
泸定县委书记陈廷全以樱桃节打了个比方:樱桃节是牵线搭桥的作用,其意不在卖樱桃,而在于通过一张名片把人们请进泸定山水与人文之中。但在这之前,需要把自己的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宜居舒适。
“樱桃”红了,宜居的山水之梦还远吗?对日渐发展的乡村而言,对泸定县而言,对甘孜州而言,甚至对整个中国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回答,并且一直探索下去的问题。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现场会召开 成都机关事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和“十百千”实践探索获得点赞
成都市集中办公区食堂后厨蓝、黄、绿在墙上延伸,分区避免食物交叉感染;4D厨房视体墙管理、“三段式”管理法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一场场的展销活动把“十万精品、百万特色、千万创新”名优特色产品进机...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