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尝到甜头 黄草坪合作社抱团闯市场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5-06 06:13 大字

苹果价高不愁销,为啥扩种却遇阻?

□本报记者 吴平

10元一个的糖心苹果,不愁销只愁不够卖。4月30日,康定恩珠电商公司副总韩思七介绍说,烹坝镇黄草坪村的苹果产业,在整个泸定县算是发展得最成熟的,却也只有600亩。再想扩大规模,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好果不易得一波三折闯市场

饮着山泉水,享受着每天8-10小时的“日光浴”,五一前后,平均海拔2000米的黄草坪村的苹果花开得茂盛。为了保证挂果质量,村民还要疏花和拉枝,防止其旺长。待到国庆前后,一颗颗饱满水润、有着特殊蜂蜜香味的苹果将被销往北上广和甘孜州本地市场。

“虽然总量少,但产值高,每斤价钱高于市面2倍;靠着600亩果园,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4800元。”烹坝镇党委书记王永桥介绍,但发展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黄草坪村原村支书李春明回忆:本地苹果是绿皮的高原“金冠”品种,不耐储存,存放时肉质会变软;经过考察,上世纪90年代起,从山东引进了几棵红富士树苗,先试种的几亩早熟品种“红将军”,口感不好没有市场;好容易选对了“柿子红”等晚熟品种,却又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些村民砍了苹果,种了花椒等其他经济林木,但不少村民还是坚持了下来。大家看到果形好、个头均匀的苹果仍然卖钱,隔年市场回暖后,村民们对技术规范更上心了。”李春明说,该镇最早种苹果的并非黄草坪村,但历尽波折坚持下来并取得成绩的目前仅此一村。2007年,为了搞好苹果产业,黄草坪苹果种植合作社成立,李春明任理事长,黄草坪村52户村民全部入社。

这几年,苹果价格坚挺,看到黄草坪村尝到了苹果的甜头,镇政府和其他村子也跃跃欲试,但初步看来不甚理想。

扩种碰钉子合作社经营闯路子

同属烹坝镇的岚安村气候、水源条件与黄草坪村一致,是扩展种植的最佳选择。当提出两村建立合作社,流转土地共同发展时,却遭到了岚安村村民的拒绝。泸定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邱先惠解释,村民们一则担心赚到的大头被黄草坪分走,二则担心种植周期太长,四五年间没有收益,风险大。

“羊肚菌、蔬菜这些来钱快,更容易被接受。”邱先惠说道,如今,岚安村的苹果树虽说在项目支持下种了下去,但是村民始终积极性不高,没有用大坑栽植,前期基肥施得不够,果树长势不好。

出师不利的李春明没有放弃,又到50公里开外的冷碛镇尖茶坪村寻求合作,终于有了突破。“我们合作社流转了该村集体土地40亩,3户困难户的土地60亩,租金400元/年,单这一项就够以前种苞谷的收入了。此外,他们在园区打工的收入,一户一年有一万元。苹果卖钱后,给该村集体5%的分红。”

那么会不会如岚安村担心的,最后黄草坪村合作社拿走大头?

“我们巴不得村民用土地入股,以后可以获得可观的分红。”李春明说,尖茶坪村平缓的荒坡较多,可以栽种更多苹果树。然而当地村民为保险起见,更倾向于流转土地,而非以土地入股。“这样旱涝保收,不管四五年后市场如何,流转的租金是拿到了。”李春明说,但对合作社而言,这意味着前期投入的资金压力非常大,由此也制约了发展。

“合作社不是空壳子,我们有一个250立方米的冷藏库,还在县城最繁华的路段租了铺面,搞起专卖店。”李春明说,如果持有合作社的股份,资产可以共享,收益合理分配。“中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市场饱和度已很高,抱团合作,不搞对立,才能更好带动本地苹果发展。”现在,岚安村已有个别村民想加入合作社了。

邱先惠认为,泸定县土地资源有限,公益林又占比较高,农村经济要长足发展,必须在单位亩产值上做文章;一旦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更应以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加强推广,分享适宜且先进的经营管理知识,让小果子惠及更多村民与消费者。

新闻推荐

肖友才在泸定县调研时强调 聚焦问题补短板找准症结明措施 务实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讯(记者张涛)2月23日,州委副书记、州长肖友才赴泸定县调研城乡提升、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情况。州政府副州长杜德清、郑天强参加调研。肖友才走进冷碛镇康东农特产品加工园区,详细了解企业生产...

泸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