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孜州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孜藏族自治州统计局

甘孜日报 2016-03-21 12:29 大字

2016年3月4日

2015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主动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发展、民生、稳定”三件大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藏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一、综合经济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13.04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4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75.79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82.84亿元,增长6.0%。

全州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增长动力由工业带动向服务业带动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24.7:37.3:38调整为2015年的25.5:35.6:38.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96.67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GDP增速快0.3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5.3%,拉动GDP增长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69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31.65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9.33亿元,增长8.0%。

人均水平提升。人均GDP达到18423元,比上年增加327元,增长3.8%。

物价运行基本稳定。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7%,比全国和全省同期分别高出1.3和1.2个百分点。从分类看,八大类商品服务价格呈“7涨1降”,上涨的有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涨幅分别为3.9%、0.6%、5.5%、0.4%、2.0%、1.2%、1.7%;下降的有交通和通信,降幅为0.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累计比下降4.45%。从分行业看,水力发电累计比下降1.48%;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累计下降9.46%;水泥制造累计比下降10.61%;黄金价格累计比下降5.64%。

二、法人单位数

全州有9518个法人单位,比上年增长2.1%。其中,单产业 8978个,多产业540个。按机构类型分,企业1359个、事业3051个、机关1442个、社会团体2287个、民办非企业19个、其他机构3360个。按产业构成分,第一产业单位281个,第二产业单位492个,第三产业单位8745个。

全州有规模、资质或限额以上单位287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个,资质以内的建筑业企业24个,房地产开发企业6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36个,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27个,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1个,5000万元以上投资单位71个。

三、农业

全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围绕全域旅游加大高原特色生态农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三农”投入力度,积极培育和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着力在基地、企业、产品、市场、品牌上下功夫,做优“十大”特色产品,开发1500余种商品,“圣洁甘孜”系列农特产品走进内地超市、走向沿海市场,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54.91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21.97亿元,增长5.6%;林业增加值2.52亿元,增长4.3%;畜牧业增加值29.88亿元,增长2.7%;渔业增加值0.04亿元,下降4.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5.7%。

农作物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85816公顷,增长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138公顷,增长1.2%;油菜籽播种面积5679公顷,增长3.4%;蔬菜播种面积6899公顷,增长3.4%。

在播种面积扩大和单产提高的拉动下,粮食、油菜籽和蔬菜全面增产。其中,粮食产量252493吨,增长4.3%,实现从2007年以来的连续九年增长;油菜籽产量12776吨,增长1.3%;蔬菜产量达到216561吨,增长3.5%。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有效控制牲畜存栏出栏,减轻草场载畜,缓解草畜矛盾。

各类牲畜出栏97.93万头(只),增长2.9%。其中,出栏肉用猪22.83万头,增长0.5%;出售和自宰肉用牛49.09万头,增长6.7%;出售和自宰肉用羊26.04万只,减1.7%。

肉类总产量达到66696吨,增长4.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6450吨,增长4.3%。其中,猪肉产量13547吨,增长1.0%;牛肉产量48772吨,增长5.9%;羊肉产量4131吨,减少2.4%。全年牛奶产量10.17万吨,减少2.0%;禽蛋产量349吨,增长1.7%。

年末,各类牲畜期末存栏401.11万头(只匹),减0.5%。其中,大牲畜存栏为269.98万头,减0.05%;羊存栏为102.3万只,减2.1%;生猪存栏为28.81万头,增长0.4%。

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依法有效管护7127.31万亩国有森林资源和1924.8万亩集体公益林。落实集体公益林补偿,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4亿元。完成人工造林0.5万亩、封山育林3.5万亩、森林抚育36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3.48%。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要求,切实有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80.3万亩。完成2015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专项建设基地建设28853.6亩。有序实施巩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3万亩。

农村基础条件逐步改善。18个县(市)、325个乡(镇)全部与国家电网相连,告别孤网运行的历史,电力外送能力超800万千瓦,供电质量与安全保障显著提升。统筹推进表后入户工程,着力打通群众用电“最后一公里”,新解决30多万农牧民群众用电问题。电网覆盖率达到93.1%。有效灌面33.92万亩。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776处,绝大多数群众彻底告别饮水难。自来水受益村2042个,占全部行政村的74.7%;通有线电视村349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3%;通宽带村458个,占全部行政村的12.3%;通公共交通的村334个,占全部行政村的8.9%;垃圾集中处理的村243个,占全部行政村的6.5%。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6.70万千瓦,增长2.7%。农村用电量11213万千瓦小时,增长3.9%。

四、工业和建筑业

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市场需求明显不足,PPI连续走低等因素影响,全州工业生产低位运行。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4.69亿元,增长2.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6.61亿元,增长1.8%;产销率达99.7%。

从工业门类看,规模以上采矿业实现增加值7.79亿元,下降13.9%;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亿元,下降33.8%;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7.40亿元,增长10.2%。

从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0.32亿元,下降71.1%;规模以上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6.29亿元,增长3.1%。

从经济类型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4.88亿元,增长1.9%;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1.73亿元,下降14.9%。

从工业行业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27.40亿元,增长10.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实现增加值7.79亿元,下降13.9%;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42亿元,下降0.2%;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32亿元,下降2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0.68亿元,下降5.4%。

从企业效益看, 5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19户企业亏损,比上年增加4户;企业亏损面38%,比上年扩大5.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2.60亿元,下降4.6%;利税总额13.33亿元,下降5.0%。

从产品产量看,铜金属含量18289吨,增长5.5%;锌金属含量38236吨, 增长0.9%;黄金同比增长1.2%;发电量169.0亿度,增长15.8%;水泥761176吨,增长2.6%;铅金属含量16771吨, 下降6.9%。

全州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8.1%。

五、固定资产投资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投资“稳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投资项目督导检查,有力促进了全州投资和重点项目工作,但因交通“三年攻坚”,“电力天路”、川藏联网工程建设项目相继收尾和竣工,全州投资力度减弱。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1.83亿元,下降9.4%。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6.83亿元,下降9.6%。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8.79亿元,下降5.6%。第二产业投资234.37亿元,下降18.4%。其中,工业投资232.87亿元,下降18.5%。第三产业投资178.67亿元,增长5.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80.21亿元,下降6.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38.38亿元,增长37.7%。

从主体结构看,国有经济投资330.56亿元,下降10.8%;港澳台商投资0.31亿元,下降51.6%;民间投资90.96亿元,下降3.6%。

从项目结构看,重点项目投资270.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4.1%;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0.27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5.6%;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1.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0.3%。

从到位资金看,到位资金405.25亿元,下降9.5%。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88.19亿元,下降18.9%;国内贷款171.59亿元,增长4.9%;自筹资金136.66亿元,下降18%;其他资金8.81亿元,增长3.6%。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2015年,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20亿元,增长6.9%。

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65亿元,下降49.5%;零售业零售额52.10亿元,增长23.8%;住宿业零售额1.93亿元,增长27.2%;餐饮业零售额11.52亿元,增长32.2%。

从消费类别来看,全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同比增长3.7%;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6.9%;居住类商品零售额下降30.5%;行类商品零售下降54.3%。

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4]。共实施国内招商项目165个,实际到位资金155.89亿元。其中,国内省外到位资金109亿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333万美元。其中,出口额1333万美元。

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全国率先提出全域旅游,并坚持以全域旅游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一年一主题、一年一重点,用创A活动苦练内功,用宣传营销扩大影响,推进旅游 “十大工程”和“八进”活动,加快建设稻城亚丁、海螺沟等重点景区,培育重点精品旅游线路5条,旅游航线增至11条,创建全国民族地区全域旅游试验区、打造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迈出实质性步伐。全年接待游客1076.18万人次,增长34.28%。其中,国内旅游人次1068.67万人次,增长34.8%;接待入境游客 7.51万人次,减少22.36%。实现旅游收入107.50亿元,增长34.11%。其中,国内旅游接待收入106.99亿元,增长35.38%;创汇781.53万美元,减少56.25%。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生产及建设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强力实施两轮交通集中攻坚行动,完成投资420亿元,是“十一五”期交通投资总和的6.2倍。稻城亚丁机场顺利通航,雅康高速、雀儿山隧道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全面启动。五年新建改造国省干道3094公里、农村公路2.6万公里,国道317、318线成为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全州国、省干线路面使用性能指数从全省倒数第二进入前八,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长期制约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最大瓶颈得到极大缓解。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879.56公里,增长7.8%。其中,等级公路28211.29公里,增长10.5%。全年建成通乡油路783.98公里、通村通畅公路3675.52公里,通村通达公路3288.15公里, 2015年,新增农村客运班线6条、客运站(点)80个(乡镇站20个,招呼站60个)。全年实现客运量833.22万人,客运周转量达151558.63万人公里;货运量达857.59万吨,货运周转量207600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投入17.5亿元,实施“智慧甘孜”建设,加快推进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成光缆1.6万皮长公里、基站4871个,新增宽带接入端口10.5万线,出口带宽达90G。18个县城实现4G全覆盖。通信覆盖率从2010年的20%扩大到2015年的95%。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营销突破5400万元。上网买东西、受教育等城里人的“时尚”正悄然与农牧区群众“亲密”接轨。全年邮电业务收入8.4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8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71.77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 10.75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积极培植重点财源,依法加强收入征管,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全州实现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4亿元,增长14.1%。实现税收性收入21.11亿元,增长12.4%。其中,增值税收入2.81亿元,增长6.6%;营业税收入10.58亿元,增长7.0%;企业所得税收入1.69亿元,下降4.0%;个人所得税收入0.87亿元,增长48.5%。全年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6.43亿元,增长9.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亿元,增长15.7%;教育支出33.60亿元,增长28.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9.61亿元,增长8.9%;医疗卫生支出22.54亿元,增长20.0%;农林水事务支出53.49亿元,增长37.3%;交通运输支出72.59亿元,下降7.6%。

年末,各类存贷款余额818.80亿元,增长18.0%。其中,存款余额588.31亿元,增长17.8%;各类贷款余额230.49亿元,增长18.8%;贷款余额增速较上年加快2个百分点,余额净增36.44亿元。金融业发展加快,增加值达到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3.7%,拉动GDP增长0.7个百分点。

保险行业保持稳定发展态势。2015年,全州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58亿元,增长5.8%;保险理赔支出达1.87亿元,增长20.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级各类学校共894所。其中,幼儿园369所,小学465所,中学54所(其中:普通中学51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普通高等学校1所。

在校生18405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25644人;小学在校生97110人,入学率99.14%;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0人;普通中学在校生45049人;职业中学在校生数1211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6204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专科学生数8633人,预科生454人。

各类毕业生44133人。其中,幼儿园离园人数12938人、小学毕业生13682人、普通中学毕业生12940人、职业中学毕业生426人、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838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2309人。

专任教师12802人。其中,幼儿园教师1230人、小学教师7457人、普通中学3352人、职业中学110人、特殊教育20人、中等专业学校291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342人。

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共有486所,寄宿制学生111822人,其中:小学72320人,特殊教育100人,初中27314人,职业中学1208人,高中10880人。

抓实百千万康巴英才工程。2015年全州各类人才总数达15.9万人。实施订单定向人才培养计划,培养本土紧缺人才1292名。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申请专利312项,实施科技项目254项,科技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5年,全州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65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保单位60处,州保单位221处,县保单位869处。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5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3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39个,州级非遗保护项目63个。艺术表演团体28个,文化馆19个,公共图书馆19个,文化站325个。

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节目内容日渐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通过“村村通”工程、州县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村村响”工程的实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5.99%和95.65%,分别比上年提高1.51、1.56个百分点。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申办2018年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州民族体育馆主体工程建设完毕,累计完成项目投资6200万元。完成了5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并投入使用;完成45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组队参加2015年四川省老年协会的象棋、门球、太极拳(剑)、乒乓球、健身秧歌(腰鼓)比赛,均获得优秀参赛奖,同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组团参加2015年四川省青少年锦标赛,共获得7枚金牌、11枚银牌、4枚铜牌。积极组队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项目比赛,取得3银2铜的良好成绩。

医疗卫生机构2725个。其中,医院41个、疾控中心19个、卫生监督机构19个、妇幼保健院19个、乡镇卫生院334个、急救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3个、社区服务机构2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2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7个、诊所医务室139个、村卫生站(室)2129个。卫生人员达到90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849人,其他技术人员202人,乡村医生2133人,卫生员107人,管理人员509人,工勤人员264人。病床达到4918张。其中,医院2998张,卫生院1707张,其他卫生机构213张。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78元,增长8.7%;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7051元,增长11.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1.7%,下降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08元,增长14.5%。生活消费支出人平达6117元,增长1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58.4%;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深入实施“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全州城镇新增就业747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151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58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7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98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90.79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11万人。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标准从每年693元提高到2376元。康北儿童福利院竣工投用。“三无”“五保”对象和孤儿集中供养基本实现全覆盖。设立州爱心慈善基金,累计筹集善款达1.3亿元。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达到8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4945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8044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8066.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56078人,农村低保资金支出29977.27万元。

十二、人口

年末,全州户籍人口为109.23万人,下降1.9%。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2‰,人口死亡率为4.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

户籍人口中,男性55.32万人,女性53.91万人;非农业人口16.36万人,农业人口92.87万人。

年末常住人口116.49万人,增长1.5%;城镇化率为28.06%,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

十三、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各项工作,落实责任,着力抓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2015年,单位GDP能耗上升0.51%,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2.06%。

全州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50起,死亡41人,比上年事故起数上升6起,增长4.17%;死亡人数减少28人,下降40.58%。

十四、区域经济发展

按自然地理位置,甘孜州分东部、北部和南部三个区域,东部地区包括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和九龙县,北部地区包括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新龙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和色达县,南部地区包括雅江县、理塘县、巴塘县、乡城县、稻城县和得荣县。

(一)东部地区

东部常住人口35.91万人,增长1.2%。实现地区增加值103.91亿元,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49.74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40.29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34.34亿元,增长0.5%。粮食产量6.48万吨,增长2.6%。各类牲畜存栏66.38万头(只匹),增长0.2%。各类牲畜出栏24.31万头(只),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86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66亿元,下降9.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3亿元,增长10.8%。康定、丹巴和九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6953元、25094元和26152元,泸定县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康定、泸定、丹巴、九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9843元、8997元、9624元、10308元。

(二)北部地区

北部常住人口52.76万人,增长1.4%。实现地区增加值59.75亿元,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9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3.04亿元,增长7.8%。工业增加值6.08亿元,增长16.2%。粮食产量11.37万吨,增长4.5%。各类牲畜存栏242.54万头(只匹),下降0.7%。各类牲畜出栏49.24万头(只),增长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4.11亿元,下降16.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亿元,增长27.6%。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5亿元,增长33.1%。甘孜、石渠、色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6253元、27536元和27897元,道孚、炉霍、新龙、德格、白玉低于全州平均水平。北部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最高的白玉县为8219元。

(三)南部地区

南部常住人口27.08万人,增长2.1%。实现地区增加值49.38亿元,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5.95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18.53亿元,增长8.5%。工业增加值3.88亿元,下降1.8%。粮食产量7.40万吨,增长5.3%。各类牲畜存栏92.18万头(只匹),下降0.7%。各类牲畜出栏24.38万头(只匹),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53亿元,下降5.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54亿元,增长28.8%。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2亿元,增长26.2%。雅江、理塘、稻城、得荣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分别达到25963元、27193元、26030元和25759元,巴塘和乡城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稻城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州平均水平,达到8615元,其余各县均低于全州平均水平。

新闻推荐

甘孜州实施党员***示范项目秋麦近日甘孜州

甘孜州▼实施党员***示范项目本报讯(秋麦)近日,甘孜州正式启动实施党员***千户示范工程,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在136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每个村确定1个示范项目,支持帮助贫困党员率先脱贫,示范带动...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