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活美丽山乡 ——探寻泸定县兴隆镇瓦斯村的脱贫奔康路

甘孜日报 2016-03-25 00:17 大字

?兴隆镇干部和群众对接产业扶贫工作。▲彭泽在照料小鸡仔。

■本报记者 唐闯 文/图

泸定县兴隆镇瓦斯沟村, 地处偏远的高半山区,交通落后,过去出了名的穷。 如今,道路修进了的家家户户,大部分人家都购买了摩托车、小汽车。“这些都是靠卖核桃和花椒赚来的。”据瓦斯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现在路修好了,再把水保障充足,村民们种点蔬菜,不久之后瓦斯村的村民也要过上小康生活了。

据了解,瓦斯村盛产核桃、李子、桃子,经过科技改良后,核桃又大又香,三个李子放在一起重达一斤,最大的桃子重两斤,而当地特产花椒更是品种优异,据此打磨的花椒粉香味扑鼻。虽然物产丰富,但在以前守着风水宝地的瓦斯沟村人却因缺乏种植和养殖技能,过着贫困的生活。一些人家因此选择离开瓦斯沟村,在山下安家。

前后的生活发生如此大的转变,瓦斯村民是如何走上脱贫奔康路?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了瓦斯村进行走访调查。

寻路

种养殖业规模化经营

去年,随着扶贫攻坚工作在全州铺开,在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兴隆镇党委立即安排部署,成立了以书记、镇长任组长,驻村干部和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脱贫奔康工作组,来到瓦斯沟村开展扶贫调查工作。

工作组进村入户,大力宣传,摸底调查,了解民意,掌握数据进行汇总,再通过民主汇商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进行公开、公平落实,确定该村特困人员、贫困户,做到不漏报,不瞒报,同时制定该村扶贫开发计划,得到全村村民积极拥跃支持。

通过一番调研,致贫的病因摸清了,当地镇党委意识到只有将零星的种养殖业集中化、规模化,瓦斯沟村得天独后的自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得到利用,而要将规模化经营转化为富民成果,必须先解决当地交通和水利灌溉问题。

探路

整合土地 成立合作社

为了尽早让群众脱贫,当地镇党委和政府多管齐下,一方面,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将全村的荒山、荒地和村民的农耕地进行整合,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促进土地多用途发展,增加收入,减少农耕闲置地。重点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把现有的几户养殖小户变成养殖大户。

另一方面,将该村贫困户、无劳动力户拉入专业合作社,让他们利用无法耕种闲置的土地,采用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增加收入。

同时,镇党委政府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对村里比较破旧的村民住房和产业入户路进行了改造建设,积极解决灌溉问题,引进适宜当地发展的作物,并扩大种植面积。

计划

为发展红色旅游打好基础

一年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两委的积极配合协调和村民的支持下,瓦斯村完成7.5公里的通村路加宽(正在准备硬化阶段)和全村20000多米人饮管道的安装工程,完成了全村安全电网的改造、6.8公里的移动光纤建设,全村水、电、路、通信四大基础设施工程基本完善,全村87户、227人用上了安全电、吃上了放心水,用上了通信设备,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大大减少。

“现阶段工作只是为将来做好准备,我们将以红色旅游为主体,将我村小寨子‘石门坎\’战斗遗址作为中心点,打造大渡河河谷旅游观光平台建设规划,发展旅游产业,带动村内外经济。”兴隆镇相关干部如是解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条精准脱贫的产业路,把瓦斯沟村人的现实与未来紧紧联系在一起。

故事

“靠山吃山不是梦”

——彭泽的脱贫之路

彭泽,今年30岁,初中文化水平,泸定县兴隆镇瓦斯村村民。家中父母皆有伤病,多年来,一家人在温饱线上徘徊。

在外漂泊打工十年后,彭泽决定回乡干一番事业。回乡不久,泸定全县高山半高山脱贫基础项目建设开始逐一落地,瓦斯村最宽处仅一米且唯一通往山下的小路,变成了4米宽的新路,道路硬化工作正在火热开展。彭泽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他立即向当地农村信用社贷款十多万元,从山下找来大车,运砖运沙,自己动手,在山清水秀的高山上,盖起了一个养鸡场。

3月16日,在彭泽的引领下,记者走进了养鸡场内孵小鸡的温室。黄黑两色羽毛的小鸡在温室里走来走去,很是可爱。

彭泽告诉记者,这些鸡都是未杂交的本地品种,无污染,不添加饲料,在市场上销路很好。随后,记者看了彭泽喂鸡的配料:玉米、小麦、油枯、当归叶子、玛卡叶子,这些鸡“饲料”都是就地取材,靠山吃山而来。还未到半年,彭泽的养鸡场毛收入2万元,利润8000多元。

“过去怎么没想到办个养鸡场?”记者问。彭泽说,过去村里道路通行条件差,山上的货运不出去,山下的材料运不上来。回忆过去,彭泽的母亲安厚英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过去为了卖猪和几斤新鲜蔬菜、水果、花椒,自己和丈夫从山上走到山下,从早走到黑,吃尽苦头,累垮身体,一年也换不回几个钱。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摆脱因交通不便带来的困境,瓦斯村的一些村民搬到了山下条件较好的沈村、德威、长沙坝。

几年前,彭家人也在山下买了一处宅基地,准备搬走。“想过搬家,但现在家里无孩子读书,岁数大了,下山也找不到什么活路可做。”安厚英说出了不搬家的真实原因。

和父母的想法不同,彭泽不愿搬到山下有他自己的理由。

几年前,彭泽在陕西省打工修隧道,他从山上带来的花椒、水果等土特产,颇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工友以及老板欢迎。彭泽说:“那时,我才意识到,山上都是好东西。”

彭泽告诉记者,回乡从事养鸡事业后,由于无污染,鸡肉的品质很高,再加上镇政府、结对认亲的泸定县审计局帮忙推荐,销路越来越好。彭泽说这也是自己留下来,坚定脱贫信念的原因之一。

目前,随着销路看好,彭泽一个人已经难以应付养鸡场的生意。他准备把还定居在瓦斯村的村民和贫困户召集起来,一起经营,一起挣钱。在养鸡场,彭泽向记者勾勒未来的计划。

养鸡场下方是一片坡地,栽种着四五亩经济果木。在坡地与养鸡场之间,彭泽修了一个粪水池,专门储存发酵鸡粪。彭泽计划通过一根根导管把有营养的粪水输送到各株果木根部。“山里长的送到养鸡场,养鸡场里的送到地里。”科学、生态养鸡是彭泽的下一个目标。

“本地人吃苦能力强,主要是穷在思想上,山上的人封闭得太久了。”彭泽把不少时间都用在了微信聊天上,他告诉记者,在外打工十年认识了不少朋友,现在相互取经,开阔眼界,受益匪浅。随着新的养鸡场建起来,他相信村里人会逐渐意识到,背靠大山也能过上好日子。

“不要等别人想拉你,也抓不住你的手。”彭泽说,这是一位在成都做根雕生意的朋友提醒自己的话。到目前为止,彭泽一直未申请贫困户名额,他相信,有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自己一定能脱贫。

记者感言

随着***工作的开展,新一代的农民渐渐成长起来,他们有干劲,有理想,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的大潮中,他们看到了国家民族前进的方向和自己发展未来的前景,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出了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从而使自己在土地上深深扎下根来。在此意义上,***无疑塑造着一代新人。

新闻推荐

德格县加力改造提升城乡风貌董正山继全州城乡提

德格县加力改造提升城乡风貌本报讯(董正山)继全州城乡提升战略现场会后,按照“做强县城、做优乡镇、做美村寨”思路和“七个提升”要求,德格县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大力实施城乡提升战略,投资4789万元...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