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农村引得“雁归来”

甘孜日报 2015-09-10 00:54 大字

泸定县烹坝乡黄草坪村村民在摘苹果。罗楚凯 摄

从前,山里的孩子都想“走出去”。现在,走出去的孩子选择了“再回来”。

今年21岁的葛璐出生在泸定县黄草坪村,大学毕业后,带着建设家乡的期望,带着发展家乡的想法,她毅然决定回到黄草坪,回到山区,成为一只“归雁”。

■杜静 杨琦

水泥路让落后村脱贫致富

如今,大学生葛璐回村已近3年,她特别开心,因为现在的黄草坪村,已从落后山区变成让人艳羡的“世外桃源”,家家小别墅,户户观景房。

近年来,山外的发展大潮涌进山村,2007年,泸定县黄草坪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黄草坪村56户村民全部入社,自创品牌“雪域野农”,主打产品为苹果,主要品种为糖心红富士、金冠。

发展思路有了,发展模式建立了,销售渠道却不好打通,主要原因是因为通往山外的路不畅通,让收购的买家进不来,成熟的苹果卖不出去,运输全靠人背马驮,是制约黄草坪村苹果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2009年,在政府的帮助下,一条宽一点的土路建成了,2012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泸定县制定高半山扶贫政策,通过交通三年攻坚等具体项目再度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水泥路通到每家每户门前,从此以后,黄草坪村踏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烹坝乡副乡长田宏说:“我2013年来乡里工作,联系这个村,以前这里不通路,种植技术落后,产业也不大,生产、销售全靠人拉马拖,这一两年路通后,苹果源源不断地销售出去,大家去外面学习经营理念,到苹果种植大户去考察交流,现在,通过产业发展,村民的住房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变,住房装修别致,一点也不比城市差。”

2014年,黄草坪村完成新村建设,合作社在项目资金、技术培训上得到了县里的大力支持,在县扶贫项目的推动下,全长2.6公里,总投资70多万的产业路再次落地黄草坪,该村成为全乡第一个把道路修进果园的村子。

38岁的村民李德林正在家门前忙着盖车库,他告诉笔者,今年,他家里的苹果能产3到4万斤。不远处的村民陈元林也在忙着翻修房子,葛璐说,村里每年平均有两户人家会改建房屋,且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车。

据了解,近两来,黄草坪村每户年收入6万元左右,都得益于苹果产业的发展,村民种苹果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水泥路通以后,村里的人均收入每年都有递增,每户人均至少增加千元以上。

合作社促“小苹果”成“大产业”

作为合作社的副理事长,村里的老党员葛平说:“2009年以前,村里没有产业,2009年以后,路通了,大家才开始发展产业。”

在村里,黄草坪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将村民拧成一股绳,他们以离太阳最近、离城市最远为理念,以绿色无污染、无公害为本,发展特色水果种植,大家一起出主意,统一管理各家各户的果树,合力打开销售市场。现在,这里不但是甘孜州无公害水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还通过审核成为了国家级合作社。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有海拔2000米以上种植基地1000亩,年产300万斤苹果。就在进村的大露台前,一排科普画廊很醒目,葛璐告诉笔者,除了合作社,村里的科技协会也是国家级,科普基地主要指导苹果种植专业技术,主要通过多媒体播放远程种植知识,或由村支部书记、党员及县上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教授。

目前,黄草坪的红富士苹果不低于8元/斤,青苹果为4元/斤,谈到销路,田宏说,“据我了解,现在黄草坪的苹果根本不够卖,市场反映最多的,就是买不到真正的黄草坪苹果。”

2014年,葛璐开了微店,通过微信销售苹果,市场反响热烈,只是购买者多集中在甘孜地区,下一步,他们计划在网上开店,进一步扩大销路。

葛平家就在葛璐家的隔壁,走进葛平的后院,果实压弯枝头的老果树下,是村里今年新培育的品种——盆栽苹果,这个品种不但耐病耐寒,且都已经挂果,面对一串串红红绿绿的果子,葛平欣喜地摆弄着果树枝,初秋的艳阳不如他的笑温暖,“老果树的果子品质不是很好了,我们现在不但种植新树,还在培育新品种,优化产业链,进一步扩宽市场。”

据了解,黄草坪村还有八百亩未开发的土地,准备种苹果和中药材,海拔1700以上种苹果,以下种野生仙人掌(仙桃),仙人掌为纯野生,管理粗放,不施化肥,不打农药,果实带点青色,所以又叫翡翠果。

此外,黄草坪村还将发展旅游,“我们这里每家每户都是观景楼,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大渡河第一湾,海拔一千米左右还有茶马古道,海拔七百米左右有五百年的古树,住民居的话只需一百元一天,包吃包住,喝的是冰雪融水,吃的是绿色食物……”说到村里未来的发展,葛璐充满了信心。

盼更多“归雁”回来建家园

漫步在黄草坪村,随处可见洒满阳光的小院里鲜花绽放,有老人或晾衣,或晒太阳,或悠然散步。在黄草坪村,有一半的村民是老人,60岁以上的有低保,且都是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村里每隔两到三年还会带他们出去旅游。

据了解,黄草坪村256人,有三分之二都上了大学,在校生28人,而回村的只有葛璐一个。作为村里的文书,葛璐每天除了忙村里的繁琐事务,宣传政策法规,还要负责村里的文体活动、村级交流活动,带村民出去参展,负责宣传,学营销的她还要帮村里做销售、出方案、卖苹果。

葛璐说:“以前家里比较穷,就尽量走出去,现在发现自己家挺好的,就回来了,主要想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奉献家乡,我只是提前了一步,而且个人感觉现在城市有点浮躁,不是很适合自己的性格。”

据泸定县农办主任万俊蓉介绍,通过扶贫攻坚项目的实施,泸定县高半山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基础产业基本形成,下一步,黄草坪村还将进一步扩大产业链,整合临近村子和乡村的土地和资源,改变农户单打独斗的模式,进一步扩大销售渠道。

“如果要走旅游路线,现有的路还需要加宽3米左右,村里的建设需要注入年轻人的活力和新的价值观,我们正在改变,面对新的转折,更需要有文化爱家乡的年轻人来完成。”葛璐希望,村里的“归雁”能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小粮仓垒起“新希望”

喜领小粮仓。海螺沟景区新兴乡地处半高山地区,当地群众主要种植玉米、土豆,每户平均年产玉米1000公斤。“以前家家户户都把玉米装在编织袋里垒在一起,这样即占地方,又经常会被老鼠啃咬。”喇嘛寺村党...

泸定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定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