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扶贫解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甘孜州扶贫解困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15-08-04 13:37 大字

■ 本报记者 陈斌

扶贫解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今年,州委、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中央、省各项扶贫解困政策的落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根据甘孜州实际情况进行落实,为城乡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农牧民发展生产、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千桥工程”等都是甘孜州做实扶贫解困这项民生工程的有效着力点,随着工程的实施,困难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产业扶持 帮助贫困群众脱贫

一幢幢红白相间的民居,一排排长势良好的大棚蔬菜……在群山连绵绿树掩映之下,泸定县加郡乡房背后村因科学发展彰显蓬勃生机,因建整扶贫旧貌换了新颜。当地村民按照州县提出的“打基础、兴产业、惠民生、强组织”要求,用他们的激情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打响了一场建整扶贫攻坚战,绘就了一幅和谐发展的唯美画卷。

过去,这里一条条崎岖泥泞的小道,一栋栋依山而建的木屋,自然条件相当落后,出门靠走路,来回两头黑。村民王成林说,自己经历了那个路不通、业不兴、民不富的年月,尝遍了酸甜苦辣,同时也见证了自扶贫开发以来,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面对村民们翘首企盼的眼神,迎着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州县决定把房背后村作为首批扶贫攻坚点。要求大力实施精细化扶贫,使房背后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村容村貌、老百姓生产生活和文明程度都有大的飞跃、质的变化,实现长期脱贫,逐步走向富裕。

一石激起千层浪。房背后村建整扶贫,由此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高点破题;由此注入前所未有的磅礴动力,全新开篇。州县领导多次深入房背后村调研,鼓励村干部和村民树立产业发展的信心。驻村扶贫工作组也通过各种形式帮助村干部和村民重新认识村情,千方百计给予资金扶持,开辟致富路子,加快发展本地核桃、枇杷及大棚蔬菜。现全村大量种植“辽核”、“香林核”等核桃品种,种植面积达700亩。同时,该村探索建立了“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将蔬菜种植户联合起来,统一规划种植基地,形成连片种植辣椒、茄子、花菜和西红柿的规模效应。

产业的崛起,点燃了群众致富的激情。村民王成林由衷地发出感慨:“我以前建了5个蔬菜大棚,种蔬菜有搞头,明年我计划再建3个,全家人平2个。现在村公路通了,自来水有了,村集体经济兴起了,村里面貌变样了,过日子的劲头更足了。”

“脱贫致富,我们要与时间赛跑。在党和政府给予政策、资金支持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贫困农户自身的“造血”功能,继续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使扶贫开发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房背后村村支书记方强告诉记者,产业扶贫,是一场思想的变革,不但要通过培训传授群众的农业生产技能,更重要的是改变群众的小农经济意识。近几年,在扶贫产业实施过程中,我们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到村传授果树栽培、蔬菜种植技术。

“扶贫解困,任重而道远,让扶贫解困工程惠及更多困难群众,让更多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州扶贫移民局局长周道君介绍说,现在扶贫步入了精准化轨道,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光靠帮扶干部的责任心和对农牧民的感情办事,还需具体实用的帮扶措施。为此,我们要求干部职工在驻村帮扶中,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因村施政、因户施策,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进行扶持。

强基固本 帮助贫困群众致富

穷在山、困在路,苦在水。色达县旭日乡沙尔底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过去,人们常年过着交通靠走、运输靠背的日子。改善基础设施就是改善农牧民的生存环境,从而使他们可以迅速步入致富的快车道。于是,该县加强村级公路建设,眉山市交通对口支援工作组与当地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一起,多次实地踏勘线路,积极协调争取交通部门项目资金,组织当地干部群众铺路架桥,在山间刻下了他们战天斗地的足迹。经过两年多的艰苦鏖战,一条长8公里的通村水泥路终于打通,缩短了通往村外的距离。

在沙尔底村,色曲河将该村一隔为二,附近村民出行困难。沙尔底村地理位置特殊,色曲河的一个道角将该村土地一分为二,大部分村民住在河对岸,而种植的庄稼在河的另一边。每年汛期,河上的小型钢索吊桥桥面常被淹没,村民过河不方便。因过河难,村民难以照顾庄稼,一部分土地也因此荒废。修桥成为了当地村民多年的期盼。村民叶达说,“这座钢索吊桥有近三十年的历史,桥面已破损不堪。每年汛期,群众为过河饱受熬煎,农畜产品运不出去,生产生活资料购不回来。”

村民生产生活的不便,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注。县乡党委政府多次深入沙尔底村委会,走村入户、探访民情,向群众了解他们对政府的意见,群众反映得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桥的问题。

“为了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问题,我们积极向上反映情况,协调争取资金,用于新建一座车行桥。”旭日乡党委书记王永生告诉记者,车行桥建成后,沙尔底村及附近5个村1000余名村民的期盼将成为现实,彻底解决“过河难”问题。村民出行更方便,他们的农畜产品也能拉到城里卖个好价钱。(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坚持品牌统领 注重整体推进甘孜州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

喜人的佛手柑。(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谢辉)今年,泸定县得妥乡河家山村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村民种植了1000多亩的佛手柑,村民何公清高兴地说。“多亏党的政策好,种植成功后,国...

泸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泸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