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走对了 咱心里就更有底了 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州纪实
理塘县甲洼镇俄曲村贫困农户在广东省援建的极地果蔬基地边打工边学技术。本报资料库图
◎杨琦
阳春三月,在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桃花、梨花、油菜花……百花争艳,笑迎八方游客;一座座黑色大棚里,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村民正忙着采摘、装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广东省共安排资金11480万元,打造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去年,首批打造的42个村“五一”“十一”黄金周共接待游客27.6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627万元。
在海拔4000米的理塘县濯桑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机器翻土、犁地,村民们在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不误农时开展春耕备耕,一派忙碌的景象。
“我们种植的萝卜等‘极地果蔬’绿色、生态、口感好,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走进了都市人的菜篮子,希望今年能够走得更远!”理塘县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帆说。
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建成面积2.3万亩,实现产值1.2亿元。依托冷链物流,理塘已成为成都市农业产业转移重要生产基地和川菜直供港澳台试点基地县。
“如何增强藏区群众稳定脱贫增收‘持续力’?我们立足甘孜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深入分析甘孜有什么、缺什么和广东能做什么、给什么?着力找准与广东的互补点。” 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负责人告诉笔者。
通过调研分析,广东省“找准方向、突出特色、靶向攻坚”,大力实施特色产业培育的“造血式”扶贫,增添可持续发展动力。
在“引”上做文章,加强产业对接。去年,安排援建资金300万元,开展招商引资、平台搭建和宣传推介等活动,举办了“圣洁甘孜”走进香港、广州、珠海等系列投资推介会,签约项目67个、签约总额374.8亿元、到位资金188.05亿元,其中与广东企业签约项目8个、签约总额10.53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
去年,在广东省援川前方工作组的支持下,得荣县成功引进江苏康佳雅汉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高原汉麻产业,在得荣县不同海拔高度试种若干个高原汉麻品种共计600亩。
“通过试种发现,得荣县是种植和发展汉麻产业的理想地区。下一步,我们将对汉麻进行加工,完善产业链,提高汉麻种植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脱贫、企业增产增效,为促进得荣县脱贫及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 广东佛山市援建干部、得荣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叶平介绍。
在平均海拔3800多米的炉霍县斯木乡吉绒村,占地1000多亩的241个冬暖式蔬菜大棚在鲜水河畔铺展开,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成为春日高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棚内小番茄、黄瓜、土豆等各类时令蔬菜鲜嫩欲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碌采摘,准备运往成都等地的各大知名商超。
在广东省对口支援下,这里就是“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牧民变股民”的炉霍县“飞地”扶贫产业园区。
“能吃到新鲜蔬菜,多亏了对口帮扶的广东省。” 石渠县洛须镇村民拉姆说。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石渠县,寒冷的气候,让很多果蔬在这里生存困难。
“吃新鲜蔬菜难、吃新鲜蔬菜贵。”多年来,成为石渠干部群众面临的一大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从2018年开始,广东省援建资金4100万,在石渠县洛须镇建农业科技观光示范产业园。
如今,园区100个连片的冬暖式大棚成为了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各类蔬菜在棚内蓬勃生长。2019年,园区生产蔬菜1680万公斤,实现产值3600万元,解决当地124人就近就业,村民实现务工收入456万元。
在“育”上下功夫,创建特色产业基地。去年,广东省安排产业援助资金19588万元,通过直接投资、投资补助、贴息贷款、股权投资和运费补贴等方式,支持甘孜培育特色产业基地共38个。创建了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产业园,炉霍县冬暖式生态有机蔬菜大棚种植大棚等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支持巴塘县措普沟、丹巴县中路藏寨等知名特色景区扩容提质,建设特色乡村旅游项目5个,发展特色旅游业。
同时,利用广东援建资金1400万元,支持德格县在麦宿实施19处特色民族手工艺扶持项目,促进“小作坊”向“扶贫车间”转变,扶持特色民族手工艺。
在“实”上出效果,突出产业带贫扶贫。甘孜州出台了《关于建立更加精准有效产业援助政策的指导意见》,构建贫困户入股分红、土地流转、保价收购、务工就业和技术培训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
“以前种青稞,家里10亩地年收入3000多元,现在将土地租给公司,一年收入5000元;自己在园区务工,年收入3万多元;加上老公在园区配送蔬菜,每月收入5000元。加起来,我们家每年有8万多元收入,足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在园区采摘蔬菜的斯木镇吉绒村村民曾兴容高兴地说。
在广东对口帮扶下,炉霍县“飞地”园区已投入资金1.69亿元,建成蔬菜大棚300座,覆盖炉霍县88个贫困村及83个非贫困村,采取“土地租用+返聘务工+提成分红”模式,实现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贫困户户均增收890元,打造出产业扶贫“新样板”。
同时,对德格县麦宿19处特色民族手工艺项目扶持,新增就业岗位600余个、人均年增收1.2万元以上。
在广东援建方和甘孜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甘孜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位居四川省首位。
“得益于国家好的政策,我们土地入股,在园区就近上班,有持续增收的产业,路子走对了,咱老百姓心里就更有底了。” 曾兴容感慨。
如果说“搬得出、稳得住”是“输血”工程,那么“能致富”就是“造血”工程。只有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下功夫,实施产业扶贫,让贫困群众手握脱贫“法宝”,提升老百姓的造血功能,才能实现可持续的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种植羊肚菌。甘孜日报讯3月15日,天气晴好。在理塘县绒坝乡拉吾村羊肚菌种植大棚,村民们正忙着撒播菌种和浇水。拉吾村为201...
理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