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塘县农业园区 春耕忙

甘孜日报 2020-03-04 00:52 大字

甘孜日报讯 “哒、哒……”2月27日,在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的康藏阳光种植基地,濯桑乡汉戈村民降央开着拖拉机在蔬菜大棚里耕地。

当天一早,他和其余4名机手一起像前几天一样,通过严格的防疫程序后,就开始在大棚里松土。“犁地、下农家肥后,就开始种小番茄”,他说,当上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务工,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补贴家用足够。

康藏阳光农机组组长罗超说:“现在是春耕的时间,前期步骤是先翻土,然后再用联合整地机细碎土块儿,为到时候施肥播种做准备,基本上都是机械化作业。”

康藏阳光种植基地机器轰鸣,一派忙碌的景象,该基地在抓好抓实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务工的村民们正在翻土、犁地,为今年计划种植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农作物做准备。

已试种出萝卜、小番茄、草莓等“极地果蔬”的康藏阳光种养基地,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其中白萝卜产业在四川省率先实现全产业链机械化耕、种、收、加,并直销港澳,通过示范推广根本上改变了高原无规模种植绿色蔬菜的历史。

同属于濯桑现代农业园区的玛吉阿米花园农庄,也是一派火热的春耕景象。工人们正在大棚里忙碌着,为草莓除杂草。“这段时间受疫情影响,大家都待在家里没事做,昨天老板通知我们可以复工了,今天大家早早就来了,不用出门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再累也是开心的。”能上班,在农庄务工的老员工拉西最为高兴。

玛吉阿米花园农庄负责人丁义说:“在县委政府还有分管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2月16日就开始组织工人陆续复工,到了2月18日的时候,我们整个农庄已经恢复正常运行。”

据介绍,玛吉阿米花园农庄是以田园景观和农业生产为基础,融合“产业、休闲、文化、科普”功能而规划建设的田园综合体,主要分为“创意农业、循环农业、农事体验、科普培训”四个功能区。目前,全县已推进完成27个贫困村级产业“飞地”园区,年分红额240余万元,切实解决了部分贫困村发展产业难的问题。

“极地果蔬”亮相央视,勒通牦牛走出四川,白萝卜直销港澳,理塘县初步形成“县抓园区、乡抓基地、村抓示范户”的农牧产业发展模式,目前仅濯桑园区已建成9.2万亩,培育龙头企业6家,涉及“极地果蔬”、食用菌、牦牛养殖,农业采摘体验和休闲观光等多个方面,流转土地年增收300余万元,解决贫困户等就近就业400余人,长期用工120余人,临时用工2万余人次,年度支付务工人员工资达600余万元,实现了“一园多主体、种养循环、三产深度融合”。

据了解,理塘县将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企业和农户做好春耕生产,充分发挥农业农村综合部门协调作用,做好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调度和供应,确保春耕生产农资供应充足,为实现农业稳产增收打好基础。全年力争完成农作物播种8万亩,完成粮食播面5.2万亩,粮食产量1.28万吨。扩大油菜、蔬菜、马铃薯播种面积,主导产业主导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县融媒体中心 叶强平 黄炼 文/图

新闻推荐

您在家“防疫” 我为您“跑腿”

(上接第一版)“一线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冒着生命危险,放弃妻儿团聚,保我们平安,我只是为县城居民跑一下腿,不算啥”。尼玛泽仁乐...

理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