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浇灌 静待花开 ——理塘县推进教育工作走笔
■罗林 本报记者 张嗥 文/图
9月的高城理塘已有了初冬的感觉。13日下午,当记者一行走进理塘县第四完全小学时,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响彻整个校园,这看似平常的事,对于高原牧区却是来之不易。“过去,我们总是为让适龄儿童能来校园接受教育而费尽心思,现在不一样了,老百姓的观念转变了,都争着送孩子来读书。” 第四完全小学校长洛绒说。
据记者了解,过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老百姓思想观念滞后等众多原因,理塘的教育十分落后。如今,一幢幢现代化教学楼在理塘拔地而起,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爱学习、重学习在全县蔚然成风,理塘教育已驶入了现代化教学的快车道。
“爱心父母”齐帮扶
学生养成好习惯
走在理塘县第四完全小学校园里,一幢幢现代化的教学楼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与学校周边的草原、牦牛形成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
“我们学校是2016年9月投入使用的,全校占地43290平方米,目前学校图书室、音乐室、美术室、艺体室、卫生服务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你看,这就是我们少年宫活动室,也是我们留守儿童之家”。走进教学楼,洛绒向记者一行介绍着学校的基本情况,顺着洛绒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群可爱的孩子正在少年宫活动室跳着锅庄。欢快的音乐,欢乐的笑声,让记者感受到了属于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快乐。就是这群可爱的孩子,在刚刚入校时大都不会洗头发,不会蹲厕所。
“因为我们学校的生源大多来自牧区,生活环境的恶劣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很多不文明的习惯。”洛绒感慨地说。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老师们自发地当起了“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因为是全寄宿制学校,大部分老师和学生整天生活在一起,老师们就利用周末的时间,教学生们一些必要的日常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辅导员拥中初从到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主动当起了孩子们的“爱心妈妈”。对于拥中初来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从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但她的“孩子”们却让她亲身感受到了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光荣。今年刚上2年级的高绒曲批由于家庭贫困又是单亲家庭,导致他的生活习惯和学习成绩都很差。今年3月份,拥中初成为了高绒曲批的“爱心妈妈”,从简单的刷牙、洗头,到帮他洗衣服、为他添置生活用品,拥中初履行着父母对子女般无私的关爱。一学期相处下来,高绒曲批不仅生活能自理,行为习惯也大有改善,原本性格孤僻的他也变得开朗起来。就在前几天的教师节,他还为他的“老师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在一张用作业本做成的贺卡上写着“谢谢您,祝您节日快乐,亲爱的老师妈妈”。简单的话语,却让拥中初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这张贺卡,是我当老师以来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会更加坚定要为家乡教育做出贡献的决心”。拥中初激动地说。
据了解,和拥中初一样的“爱心父母”在县第四完全小学还有很多,在他们的关爱下,全校学生不仅生活上能自理,行为习惯也有明显改善,很多学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整个校园充盈着温暖有爱的浓浓氛围。
打造“爱心校园”
促进教育腾飞
每到周末,学校副校长降央拉姆都会来学生宿舍看望她的结对帮扶对象。按照学校的规定,学校行政人员要与孤儿、三残儿童结对帮扶;学校中层干部教师要与学校留守儿童以及进城务工子女结对帮扶。
“只有真情的关爱才能真正帮助高原孩子实现梦想。”这是降央拉姆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而她也用实际行动带着老师们真情奉献。
六年级的小多吉是降央拉姆结对帮扶的对象。虽然是孤儿,但是小多吉却并没有感到孤独。他对记者说:“刚来学校时,我很不习惯,还好有拉姆老师的陪伴和关心,让我的生活井然有序,明年我就上初中了,我会努力学习,不让她失望”。
“美在师德·爱在师魂”几个大字在第四完全小学显得格外显眼。采访中,记者发现,在世界高城的教育工作者们,没有因为海拔高而退缩,而是用爱诠释着教师的“蜡烛精神”。
据了解,该县近三年来共投入教育建设资金2亿元,实施教育项目52个,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师生生活设施等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在县财力极度拮据的困境下,县委、政府举全县之力发展教育,从学校风貌改造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到教学功能房配套、校园附属设施等建设方面给予全力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真正凸显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决心和气魄。
“目前,理塘县正在全力建设爱心校园,我们要用真爱为理塘教育事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全省累计治理川西北沙化土地81.5万亩本报讯(记者吴平)记者昨(30)日从川西北防沙治沙现场会获悉,自2007年四川启动防沙治沙工程以来,10年来,全省累计治理川西北沙化土地81.5万亩,巩固治沙成果45.8万亩(次),鉴...
理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