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立体措施防沙 对症下药治沙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8-31 06:02 大字

全省累计治理川西北沙化土地81.5万亩

本报讯(记者 吴平)记者昨(30)日从川西北防沙治沙现场会获悉,自2007年四川启动防沙治沙工程以来,10年来,全省累计治理川西北沙化土地81.5万亩,巩固治沙成果45.8万亩(次),鉴于川西北海拔高、积温低、植被恢复难等条件导致的特殊沙化类型,四川省率先研究创新了沙地立地分类,对症下药构建了11个治理模式。

因地制宜 治沙对症下药

在土壤改良、沙障营建、灌木栽植等10余项治沙新技术的支撑下,“流动沙地以灌为主,灌草结合,固定半固定沙地以草为主、草灌复合,露沙地补肥补草”的基本策略得到了贯彻落实,形成了11个沙地治理有效模式。

理塘县因暴雨冲刷,治理区易出现被流沙覆盖而效果反复的问题,为此,该县明确了“先难后易”的治理思路:先治理植被盖度10%以下的流动沙地,结合挡土墙控沙,防止其高速蔓延,再治理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治理区平均植被盖度提高了50%-60%,流动沙地基本实现了林草植被有效恢复。

色达县则控鼠治沙,从人工弓箭射杀、设置招鹰架到引入无公害C型肉毒素控鼠,并采取“鼠虫害防治+施肥+植灌+种草+围栏+管护”的综合治理。此外,若尔盖县的柳条方格治沙,红原县生态经济治沙,石渠县机械播草治沙等模式实现了沙区生态改善,助推了农牧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

制度完善 形成立体保障

《完善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机制专项改革方案》首次划定了沙区植被红线1320万亩,防沙治沙长效机制得到完善;在多项防沙治沙规划中,环保、水利、农业等部门共同参与,在实行沙化土地治理的同时,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系列配套工程也同步实施。

同时,沙区初步建立了科技支撑服务体系。自2010年起,省林科院在川西北沙化治理区布设各类监测调查样地300余个,获取监测调查数据2万余个,沙化工程治理后林草植被盖度平均达到60%以上,物种数5种以上,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约30%。

鉴于适宜高海拔的乡土树种、草种较少,且植物生长期较短,下一步将加强与科研院所及高校的对接,加强治沙材料繁育研究,以骨干苗圃为依托,大力培育治沙乡土植物种苗种子,夯实治沙基础。

新闻推荐

从殉难者到假行僧:一个川藏线菜馆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川藏线是一条川菜厨师的大道。无论是暮色苍茫的康定折多山拐,或者是冰风呼啸的珠峰定日脚下,总有一家川菜馆油腻腻的玻璃门为你留着温暖的夜灯,其中就有郑师傅的店。没有两间店面,甚至都写不下郑师傅...

理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理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