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理塘县高原有机豌豆尖“飞”上台湾餐桌仅夏季实现收益500多万元,为贫困村增收30多万元

四川经济日报 2016-08-17 00:00 大字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叶强平 记者 杨琦 文/图)8月15日,在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圣地农庄的生产车间,20多名工人正忙着择豌豆尖,按标准进行包装,明天一早将运到亚丁机场空运至台湾、香港等地。

据了解,作为2013年四川省对口援藏、从乐山市引进理塘县的高原农业科技项目,圣地农庄定位在“生产与示范、引领与带动、传承与拓展、生产与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观光园,打造理塘县生态农业高效生产与科技示范窗口、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2016年,始终坚持走高端市场的圣地农庄,充分发挥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助力理塘精准脱贫。利用高原日照长、土地无污染的优势,以“飞机+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今年在基地种植1000余亩高原无公害有机豌豆苗的基础上,在藏坝乡甲空村推广豌豆苗种植20亩,并协助拉波乡协宗村建立台湾豌豆种繁育基地30亩,辐射带动周边贫困农户采用先进集成技术生产优质高效农产品,同时,该县引进理塘康藏阳光农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立果蔬冷链库。

据圣地农庄负责生产的燕贤能介绍,碗豆苗7月25日开始上市,10天一个采摘周期,由于是试种面积不大,每天处理在1500斤左右,经冻库预冷后运往台湾等地,因没打农药,完全是无公害种植,到台湾的餐桌要值40元一斤。

公司总经理周宴平算了一下账,目前已有20吨豌豆尖“飞”到了台湾、香港、北京、成都的餐桌。豌豆苗三个月产下来,公司将实现收益500多万元,为两个贫困村增收30多万元,当地11户特困户全家进农场务工,年收入将达4万元。

理塘县农牧和科技局局长翁登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参与到绿色蔬菜种植上来,探索出了农业产业扶贫发展新路子。”

新闻推荐

藏坝乡:从奔命走向奔康 ——高原藏区农牧民脱贫奔康的“藏坝实践”(上)

■本报记者袁飞曾经,原始、贫穷是它的代名词——“藏坝乡,穷地方,守着草原闹饥荒,年年坐等救济粮。”破烂不堪的土坏房,逢上雨雪天,外面有多大雨雪,屋里就有多少积水,祖祖辈辈跟着牛屁股转,男女老少整天在...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