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天路:将光亮和温暖送到藏乡
2014年初,四川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启动。从绵阳出发,一路向西,翻越海拔4千多米的茫茫雪山,国网绵阳供电公司上千电力建设大军来到 “平坦如铜镜的草坝”——理塘。
2014年底,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建管的“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告捷。工程涵盖甘孜州雅江、理塘、稻城3县共9个输变电项目,变电容量91.2兆伏安,线路总长度256.378千米,工程总量以及施工的难度创该公司之最。这是继该公司在2013年创造甘孜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首战告捷后,再次“举全公司之力”征战高原。
“我们祖辈白天靠自然光,晚上用松木油照亮,松木油燃烧时要冒很多黑烟,熏得人难受,娃娃不能再遭这个罪了。”让乡亲们用上稳定的国家电网,是理塘县禾尼乡党委书记高绒多年来的心愿。
如今,“电力天路”向远方延伸,为雪域高原的人们带来了持久的光亮和温暖。
□王筱静 邹俊川
无电乡迎来光亮使者
1月6日,这天是“小寒”,室外气温已是摄氏零下10度。下午,理塘县呷洼乡小学生丁真曲措有些兴奋,他放学后一溜小跑急着往家赶。晶莹的雪花点缀在小女孩的黑发间,小脸蛋冻得红扑扑的。
一进屋,丁真曲措就冲到家里新添的电暖器旁,迅速摁下了开关。丁真曲措知道,家里通上了国家电网。几分钟后,冰冷的屋里升起了阵阵暖流。她轻轻地拧开小桌子上的台灯,摊开书本开始做作业。
“以前,我非常讨厌冬天。”回想起以前的生活,丁真曲措不禁缩了缩脖子,“冬天又黑又冷,晚上只能点松木油做作业,睡觉还经常被冷醒。”
2014年3月,丁真曲措家乡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国家电网绵阳供电公司的1000多名身着橙色工装的电力建设者。用辛勤和汗水让一座座电力铁塔耸立在群山之中,一根又粗又长的“银线”伸向远方……
丁真曲措见证了电力人的艰辛。“电力叔叔们工作时要系上保险绳,然后爬上很高的铁塔。塔顶上的风很大,刮得他们的裤腿呼呼直响。很多人有高原反应,有时候脸色比白云还白,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吸几口氧再干,我觉得他们就像高原的雄鹰一样勇敢!”
近300个日日夜夜,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让电力施工难度倍增,一年到头有效工作时间短。为了早日为藏区群众送上优质可靠的电,电力建设者争分夺秒。电力人不断与大自然抗衡,与身体极限抗衡。他们鏖战的不仅是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还有穿越原始森林的危险,深夜思念至亲的寂寥。有的人在高山之巅一呆就是60余天,运输建材和生活用品只能靠索道;有人与骡子同行在无路可走的原始丛林,数次往返,将5、6吨重的塔材运到目的地……“有电了,我想念更多的书,将来去考大学,回来建设我们的美丽家乡!”丁真曲措憧憬着今后的美好生活。
WIFI通到驴友之家
去年12月初,理塘已经进入漫长的冬季。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白雪皑皑、原驰蜡象。根据前辈的攻略,驴友小杜和同伴们风尘仆仆地赶到了所波大叔的驴友之家。“孩子,累了吧,赶快进来,吃点热饭,待会洗个热水澡。”满面刻着岁月沧桑的所波大叔亲切地招呼着。
热饭?热水澡?没听错吧。这对于饥肠辘辘的小杜和同伴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大家快步走进了驴友之家,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小杜习惯性地从兜里掏出手机,“大叔,能充电不?咦,怎么还有wifi信号?”
所波大叔一边佝偻着身子为小杜和同伴们做饭,一边笑呵呵地说:“是啊,我们这儿随时有电,随时都能洗热水澡,每间房都有取暖器,两个月前还开通了wifi,你们住这就像家里一样舒服!”
63岁的所波是理塘县禾尼乡冷戈村村民,年轻时考上了理塘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藏文老师。退休后,他回到了毛垭大草原。他把家建成了家庭旅馆,为疲惫的驴友们提供家的温暖。没有通电前,旅馆只得用一台4000瓦的柴油发电机发电,每天仅能保证两个小时的供电。而禾尼乡全乡11个村都是无电村。
多年来,能够通电,成为所波和乡亲们心中的一个“梦”。
2014年3月,橙色电力铁军来到家门口,一条专门为禾尼乡修建的理塘—禾尼的35千伏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电线就要架到家门口的消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用电再不用看天吃饭了!”
2014年9月24日20时28分,35千伏禾尼变电站投运成功,禾尼乡11个村2200多名藏族同胞从此告别无电的历史。
通电了!所波大叔的驴友之家也扩建完工。旅馆新盖了11间新房,接待能力从40人增加到了100人。所波大叔还新添置了大功率的热水器,还开通了wifi,越来越多天南地北的驴友们在这里聚集。在所波大叔的带动下,村子里建起了更多的旅游配套设施,雪域高原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羌乡到藏乡千里送电
“同学们,当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可曾想过,远在900多公里外的甘孜理塘,还有同学因为没电,没有看过电视、用过电脑,晚上靠烧牛粪取暖。前两天,国家电网把电送到了藏区同学的家里。今天,我把3名藏区的学生代表带来了,让我们共同来学习安全用电知识。”2014年9月30日下午,在安县晓坝镇乡村少年宫的教室里,新上任的汪志刚“老师”正在为30多名学生讲课。“电是怎么来的?”“风可以发电。”、“水也可发电。”同学们踊跃发言。“电是‘汪阿爸\’他们给我们送来的。”8岁的丁真曲措嘴里小声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答案。
丁真曲措口中的“汪阿爸”,正是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员工汪志刚。6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摧毁了汪志刚的幸福小家,他强忍悲痛坚守在抗震救灾一线,为怕黑的女儿点亮新北川的灯。6年过去,为了感恩,汪志刚和同事们主动申请加入了甘孜州“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
像汪志刚这样舍小家顾大家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有的初为人父却顾不上回家看一眼爱儿,有的家中长辈卧床不起却只有将重担交给柔弱的妻……当节假日大家和亲人团聚时,他们只能在远离家乡数百里的工地度过。
他们热爱雪域高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青青的草皮薄薄地覆盖着地面,不易生长,非常宝贵,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保护着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电力施工现场,乡亲们常常看到橙色的身影在重复着一个动作:开工前小心翼翼地将草皮一块一块地移开,完工后,又将草皮移回来,许多原本裸露的地方还撒上了草籽。为了呵护高原上的一片绿,在运器材和设备时,电力人放弃了机动车辆等,而是采用人背马驮。“成本上去了,可对环境的破坏减少了,为了这一片蓝天白云,值得。”工程常务副指挥长唐勇说。
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对于施工车辆和施工人员的行进路线也有严格规定,施工区和生活区都设置了围栏、配有垃圾桶、员工不能乱扔垃圾……
2014年12月28日,110千伏理塘变电站顺利投运。从此,理塘电网不再孤网运行,国家电能通过变电站这颗强有力的心脏,将光亮和温暖洒向藏乡的每个角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叶强平)眼下正是高海拔地区玛咖种植的黄金时期,6月16日,在海拔3700多米的理塘县濯桑乡圣地农庄种植基地,400名农牧民正在加紧栽种玛咖种苗。据了解,今年理塘县将种植玛咖6000余亩,打造四川省玛...
理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理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