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家电再也不是摆设了
“电力天路”点亮禾尼乡——
本报讯(刘颖 王筱静 记者 邹俊川)
“终于通电了,这些家电再也不是摆设了。”9月24日,看着通电的变电站建在家门口,理塘县禾尼乡50岁的高绒邓珠大叔有些激动。9月24日,经过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绵阳供电公司600余名施工人员艰苦奋战,四川藏区“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输变电工程——理塘禾尼35千伏输变电工程线路及35kV变电站正式通电。从此,禾尼乡3800多名藏族群众将告别祖祖辈辈烧牛粪、点酥油灯的历史,过上崭新的生活。
禾尼乡是理塘县最后的3个无电乡之一。虽然2009年建设了一座24千瓦的光伏电站,但天气好时,每天也只能供一两个小时。如遇阴雨天,整天都没电。有电,成为群众最迫切的愿望。
高绒邓珠一家以放牧为生,没有电,牲畜冬季保暖成了大问题。“三四月份如果遇上下雪,小牦牛很容易被冻死。”高绒邓珠心疼地说。
经营驴友旅馆的所波大叔也为没电而苦恼。在每年七八月的旅游旺季,平均每天旅馆要接待100余名驴友。“我们用电主要靠发电机供电,1个小时要10元油钱,成本太高,原本想扩大生意的计划不得不暂停。”
在禾尼乡卫生院医生何曹看来,没电,受影响最大的还是卫生院。“只有照电筒做手术,稍大一点的手术根本没法做。”因为缺电,上级给卫生院送来的洗胃机、B超等医疗设备无法使用,只能堆放在一个房间里。“电力天路”不仅仅“点亮”了群众家的电灯,更点亮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看到变压器架到了家门口,高绒邓珠提前就买好了液晶电视机、电冰柜、电取暖器、电动打茶机等家用电器,“今年冬天,我们再也不用烧牛粪了,也不用担心牦牛被冻死了。”
9岁的鲁绒拉姆最高兴的就是看到电灯亮起。她说,以前晚上写作业时,只能点蜡烛和酥油灯,灯光很暗,久了眼睛很痛。“现在在电灯下看书写字更清楚,我想多读书,将来考上大学。”“我们这儿的景色很美,但缺电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现在我们乡的温泉宾馆、游客接待站等设施正在建设当中。”禾尼乡党委书记高绒已经开始谋划未来的产业之路。
新闻推荐
无论是“领飞者”还是“开拓者”,都执着于开拓创新——□本报记者吴璟王眉灵5月13日至15日,全球航空界的年度盛会——2015世界机场城市大会(亚太)在蓉举行。在谈到将举办权交予成都时,大会主办单位英...
理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理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