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轮驱动的康定路径
□陈建兵 张雪峰 李铭霞图片由康定县委宣传部提供
凭借优越的地域优势、丰富的资源条件、开放的发展思路、宏大的发展气魄,康定县近年来在川西经济版图中异军突起,成为引领藏区跨越发展的一面旗帜。
康定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的目标,奋力推进旅游全域化、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四化”联动。如今的康定正焕发无穷魅力。
旅游业上台阶,城镇化有特色,工业化出亮点,农业现代化结硕果,“四轮驱动”模式牵引着康定交出了满意答卷,数据显示,目前该县已在四川藏区县域经济排名中稳居第一。2013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8.1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13.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5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7亿元,旅游总人数达到201.4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9.3亿元。2014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93亿元,同比增长3.9%;1至8月,工业总产值达到76.15亿元,同比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79.49亿元,同比增长30.5%;招商引资项目个数达到40个,同比增长14.3%。
金秋,笔者漫步高原古城,一幅崭新的画卷徐徐展开:康定正走向繁荣昌盛的未来。
全域旅游
冲刺的不仅是“5A”而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旅游是康定的金字招牌,“康定情歌故乡、茶马古道重镇”已享誉国内外。
在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中,康定也必然要发展好旅游经济。“康定具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如康定情歌的故乡、香格里拉之巅——贡嘎山、国道318精品旅游线路等品牌都具有排他性的市场优势。”甘孜州副州长、康定县委书记唐强介绍,随着雅康高速公路的建设、川藏铁路雅康段的规划,几年后的康定将形成集高速、航空、铁路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
依托现代交通枢纽,深藏雪山草原的美景如何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世人,这成为康定近期的一个大话题。
连日来,康定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组织开展“雅康高速通车后,我们该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伴随着讨论的深入,改善基础设施、打造特色景区、彰显文化内涵、展示旅游魅力等几个方面的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旅游全域化战略正全面深入推进。“现在康定的路比过去好骑多了。上次来康定的时候正赶上修路,行走十分艰难,现在好了,全是水泥路和柏油马路,骑车是一种享受。”第7次骑游川藏线的成都“老驴”郭建国告诉笔者,这真是一次避暑、洗肺、净心“三合一”之旅,在这里可以感受到21℃的夏天、呼吸到全省最干净的空气、体验到多元交融的民俗文化。
资深驴友的感受代表着“骨灰级”游客对康定旅游的资源和产业的中肯评述。在游客领略绝美风光的背后,是地方全力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宏图。“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康定锁定全面建成“全国藏区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县”目标不放松,近年来,积极加快木雅风景道、白马桥至莲花湖、木格措至塔公等重点旅游干线和重点景区公路的建设,加大了鸳鸯坝、提吾村、东三村等精品旅游村寨培育力度,大力实施了木格措、跑马山、塔公、贡嘎山、雅哈——玉龙西、莲花湖景区提质升级工程,加快了温泉度假胜地、康定溜溜城、格萨尔文化园区、情歌大剧院、灌顶雪泉、瓦斯碉锅庄、中国最美汽车营地等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通过不断完善景区电力、供水、通信、医疗、救援、宾馆、停车场、观景台、步游道、旅游标识和咨询系统等配套设施,景区、景点的可进入性得到增强,旅游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2013年该县旅游总人次达到201.4万,总收入达19.3亿元;今年1至10月,该县旅游总人次达到190.7万,总收入18.35亿元,旅游业已成为康定重要的支柱产业。
始终坚持文旅互动、产村相融的幸福美丽新村产业发展新路子,传承民族文化,建设藏区新居,进一步做强乡村旅游业。以国道318线为主,以增收致富为要,以民族文化为魂,重点规划建设营官、东俄洛三村和折多塘幸福美丽新村。目前,全县4家星级乡村酒店有两家落户营官村,民居接待年收入平均10万元左右,有的达30万元以上。如今,国道318沿线村民家家开旅店、人人当老板,市场意识、商品意识和致富意识进一步增强。2013年,三个新村85%的群众从事民居接待,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总收入近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以上。
“我们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软实力和旅游发展的灵魂,‘中国康定·国际情歌节\’和“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是目前做得较为成功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康定县委副书记、县长甲么说,下一步还将通过抢救性发掘和深度再现木雅文化、锅庄文化、情歌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和多元民俗文化,探索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将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大美的自然风光完美结合,形成更具吸引力的大品牌,不断提升康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康定打造成为世界最佳旅游目的地。
旅游全域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5A级”,而是更为远大的“世界级”。
新型城镇
唱好交通枢纽歌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这道菜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大约70年前,来自宣汉的青年学子李依若为心爱的康定姑娘创作了这首情义满满的歌曲,他未曾料到,这首歌会如此广为传唱,他更未料到,康定这座溜溜的城会像今天一样光耀藏区。
时间的指针走向2014,跑马山下的康定城,早已翻开了历史新篇。
康定县城,国道318线穿城而过。国道两侧,民居、商铺林立,这里是康定的城市主干道,外来的重型车辆穿城而过,观光旅游大巴徐徐而来,沿线居民私家车常常占满道路,近两年来,由于车流量的增加,这条曾经的跑马古道如今也遭遇了堵车困扰。“听说跑马山隧道今年要开工,我们是由衷地高兴。”家住康定南郊国道318线旁的陈琳女士告诉笔者,这两年车流量特别大,深更半夜还在过大车,影响老人小孩休息。等跑马山隧道修好了,过境车辆不再走家门口,居住环境也就更好了。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经络,抓住交通枢纽做文章,康定谋定而后动,交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完美答卷。“立足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由四川进入藏区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按照‘一市三区四极多点\’的城镇布局,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空间改造、城镇风貌改造等重大规划为总纲,积极打造交通更加便利、空间更加开放、居住更加宜人、环境更加生态、功能更加完善的新型城镇。”
康定城镇化的目标是“全国藏区新型城镇化样板”。
与县城相距30公里的康定县姑咱镇是全州科教文化中心,这里有四川民族学院、甘孜卫校等大中专院校,还有水电、矿产、文化等支柱产业。8月初,姑咱镇还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7个部委列为全国重点镇,进入建设发展的新时期。下一步,康定县将不断完善该镇与工业发展、产业园区、文化中心相适应的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推进鸳鸯坝新农村示范点、黑日至羊厂桥公路、水厂、供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改造,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康定老街\’让我们这些‘老康定\’觉得文化气息更浓了。”在康定县工作了30多年的退休职工尼玛高兴地说,没事儿的时候坐上公交车到处闲转悠,老城、新城都建了一批文化浮雕、文化巷、文化墙和景观步行道,变化可大了,生活在这座小城舒服得很。
与姑咱镇同步打造的还有位于康定折多山以西的新都桥镇,她紧邻康定机场,素有“摄影家的天堂”和“四川进藏第一重镇”的美誉。康定县正按照中心聚集、外围散点、交通外移、中心筑城的空间规划,实施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坚定培育以绿色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的策略,着力把新都桥打造成木雅文化之城、摄影主题之城、生态低碳之城。“突出中心城镇建设的同时,我们正积极打造塔公、沙德、金汤、孔玉、贡嘎山等中心集镇和旅游乡镇建设。”甲么说,他们将乡镇发展和资源开发移民、异地扶贫搬迁、牧民定居、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旅游接待、农业观光、体验性旅游等有机结合,加大道路、水源工程、供排水管网、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中心集镇、旅游乡镇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近年来,康定县还牢固树立城市建设“三分建、七分管”理念,加快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健全城镇管理体制,努力把康定建成“宜居、宜商、宜游”的和谐家园,引导市民树立城市管理参与者、受益者意识,增强各族群众对城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目前,康定县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6.1万人,城镇化率达49.7%。
特色工业
保资源的存量 做生态的增量创新发展县域经济成藏区样板
水能资源占全州近三分之一,锂辉矿储量亚洲第一,石膏矿储量亚洲第二,硅、金、中藏药等资源充盈全县,大自然的馈赠奠定了康定经济发展的先天优势。
但自然资源终有耗尽之时,单一的资源开发难以为继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新型工业化发展大潮中,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
保住资源开发型产业的存量,做大生态型产业的增量,用创新发展模式,撑起县域经济发展蓝图,力争成为藏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样板。
确定发展方向的康定工业,迅速起步腾飞。
唐强说,按照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优势矿产业,着力培育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中藏药业和手工艺品加工业,加快建成全州清洁能源、中藏药加工、优势矿产开采加工、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的“两有序、三培育、四加快”产业发展思路,康定坚持绿色、生态开发理念,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正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藏区特点、康定特色的工业发展模式。“这几年,县里搞水电开发,我们也是受益者。”康定县孔玉乡村民陈永强说,水电开发以来,他们组建了农民运输公司投入到电站建设中,移民安置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
近年来,康定县加快推进水电开发,在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建立利益分享机制前提下,加快大渡河流域三级电站建设,全力推进中小电站建设进度,保持水电开发强劲投资,巩固和扩大水电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为矿产业、中藏药业发展提供充足能源。
同时,围绕建设全州矿产资源加工转化中心目标,按照“大企业开发大矿山”和“原矿不出州”原则,加快推进了沿大渡河工业园区和一批矿业基地建设。
建设锂辉矿、铅锌矿、金矿、非金属矿四大优势矿产基地,推进塔公锂辉矿业、金汤石膏建材业、孔玉汉白玉加工业等工业园区项目;建立健全中藏药业资源保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积极规划实施食品加工业园区建设,支持加工业发展壮大;着力培育手工艺品加工业,积极推进民间手工艺品研发、生产、销售……
一系列产业发展举措的实施,康定的经济“蛋糕”不断做大。
现代农牧业联姻旅游业 做好名优特农牧民得到了实惠
作为农牧业大县,康定的农牧业资源极其丰富。
野生菌、牦牛肉、藏香猪、青稞制品……被都市人群视作雪山圣品,草原的特色农牧产品美食在康定比比皆是。
强大的市场需求,代表着农牧产业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康定县立足特色优质青稞、蔬果、畜禽等优势,发挥农牧民在促进农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以“旅游全域化”为中心,树立“大农业”理念,以打造国道318沿线农牧业观光旅游带和“折东特色水果观光示范区”、“折西农作物大地景观旅游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发展民居接待户和旅游专业协会,借助旅游业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实现旅游与农牧业产业的融合;大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加强州县、校地交流与合作,开展大规模的农牧民培训,通过构建农牧民“参与式”发展农牧业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模式,不断增强内在动力,全面提升农牧业综合效益。
“康定县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措施,我们开发的野生菌、牦牛肉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青藏谷地农牧业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说,他们采用“公司+农牧户”的办法,构建了“产、供、销”一体的市场体系,在企业赢得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就业、促进了农牧民增收。
“我们家每年光卖核桃就能收入五六万元,现在的日子好过得很。”康定县时济乡的益西志玛家种植了上百棵核桃树,他说,这多亏了当年县上请来的省农科院和州农科所的专家,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核桃园。
行走在康定的城市、乡村,像益西志玛一样感到幸福的人还有很多……这些,都得益于康定县深入推进“四化”联动,奋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秀美康定带来的“普惠阳光”。
喜人的是,通过“四化”联动,康定不仅建立了以旅游为支撑、城镇为依托、工业为主导、农牧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更形成了以产带城、以城促产、产业互动的良性发展局面。而这无疑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生动力,为康定在全国藏区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勇敢的实践者总是向着上升的目标迈步。康定,曾因一首《康定情歌》而名扬海内外;如今,她更因实施“四化”联动,勃发出新的生机。
新闻推荐
康定,素有“情歌故乡”美誉,是四川重要旅游目的地,也是众多游客向往之地。特别是在冬季,更是游客赏雪、泡温泉、感受高原阳光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往。康定“11·22”地震发生后,景区的情况...
康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康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