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区如同那绿色天然的蔬果”
29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阿坝甘孜,聚焦美丽新藏区——
□本报记者 刘淼淼
“再见了雄伟的雪山,再见了美丽的四川,再见了好客的藏族同胞!我会将你们的故事带回肯尼亚,向那里的朋友讲述汶川灾后重建的成就,色尔古藏寨的‘卡斯达温\’,马河坝村五色的彩林,丹巴的‘最美丽村庄\’,藏区牧民定居点的建设。通过我们的媒体报道新藏区、新四川!”9月15日,“文化中国·海外知名华文媒体四川藏区行”活动落下帷幕,《肯尼亚华声报》副总编高玮离开四川之际,在微信的“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段话。
4天,29家海外华文媒体走进阿坝州汶川、红原、黑水,甘孜州丹巴、道孚、康定、泸定,亲眼见证了藏区民生的巨大改善、自然风光的雄伟壮观。
“四川灾后重建是中国创造的奇迹”
在汶川的映秀镇和水磨镇,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的心情最激动,因为5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12天,他就赶到灾区报道,待了一个星期。“当时映秀和水磨我都去了,没想几年后回来就建得这么好!”他感慨万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政府救灾的强有力、还有全国人民的爱心,都在这里得到很好的印证。这是只有中国才能创造的奇迹!”
在映秀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一面五星红旗在一栋被震毁的建筑上迎风飘扬,吸引了众人目光。加拿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台长李世强听导游介绍,在地震中房屋震垮了,红旗却屹立不倒,给了灾区人民信心,便立刻拍下照片,并在微信“朋友圈”中发表说明:“据介绍,在大地震中,国旗在倒塌的瓦砾中挺立,从废墟中侥幸逃生生存的人们看到了国旗,就有一种信念,政府会派人来救援的。”不仅如此,他还拍下各处悬挂的感恩励志标语,希望将灾区人民的精神传递到世界各地。“看到重建工作井然有序,这么短的时间做得这么好,令人震撼!”美国《中外论坛》社长刘仕诚表示,这种“群策群力”的精神应该保持,并发扬扩展到各个领域。
“政府为藏区想得很周到”
“一路走来,我们都能看到崭新的民居,家家户户几乎都悬挂国旗。”高玮沿途观察,“这说明老百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十分认可。”9月13日,海外华文媒体一行来到康定县江巴村牧民定居点。许多人都没想到,在这海拔约3800米的高原上,还建有一座现代化的村民活动中心,内设村“两委”办公室、调解室、卫生室、文化室等,还配备了图书、卫星电视等设施。“以前困扰游牧民族的就医、教育等问题,都能通过牧民定居行动得到很好的解决。大家还能一起开展活动,像社区一样。”高玮对此十分赞赏。
走进牧民定居房做客,马背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设备让很多人赞叹。“我第一次看到装在盒子里的电视!政府为藏区想得很周到!”日本乐乐中国电视台台长欧阳乐耕告诉记者,他发现有一户牧民家拥有两辆小轿车,“我对藏区的印象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藏族同胞们生活得很安逸。”
藏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令众人赞不绝口。参观了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李世强评价,该校从教学体系设置到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都属一流。他特别推崇学校的宿舍知识长廊和传统文化展示馆。“这不仅让藏族传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也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热爱家乡。”
“建议打造精品民族旅游线”
从阿坝到甘孜,沿途蓝天白云、草原雪山、牛羊成群、热情淳朴的藏族同胞,构成众人心中最美的画面。“如果把现代化的都市比喻成精美的蛋糕,那藏区就是绿色天然无污染的蔬果。”加拿大华人网络电视台常务副总编辑李峰说,“人们需要蛋糕的蛋白质、脂肪,也需要蔬果中的维生素,离开都市到藏区旅游的意义就在于此。”
66岁的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克服了汽车颠簸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坚持工作,拍摄了上千张照片,希望让藏区美景为更多人知晓。欧阳乐耕每天在微信中发布数十张藏区照片,并及时播报见闻。“很多朋友都说,通过我的照片才知道藏区还有这么多美景。”
大家还纷纷为藏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言献策。“每个地方都有特色,我认为四川应该树立全局观,打破藏区州、县、乡的限制,把各个旅游景点串起来,打造一条精品民族旅游线路。”高玮建议。“旅游已成为藏区很多地方的支柱产业,这是很好的现象,但我希望旅游开发不要过度商业化。”李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建兵)12月17日,记者从甘孜州获悉,甘孜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世祥同志16日前往新龙县开展群众工作,在翻越海拔4412米的高尔寺山时,因冰雪道路发生车祸,因公殉职,终年53岁。事故发生后,省委书...
康定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康定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