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成都支教夫妻入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记者张彧

四川日报 2012-02-04 19:34 大字

成都支教夫妻入选央视“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

本报讯 (记者 张彧希)“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2月3日,在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12年的成都教师夫妇胡忠、谢晓君入选中央电视台 “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组委会和推选委员给两人高度赞誉。(本报曾于2011年9月9日对胡忠、谢晓君夫妻的事迹进行报道)

10多年前,胡忠还是成都的一名普通教师。偶然看到塔公乡一所福利学校急需教师的报道,他决定先去看看。甘孜州西康福利学校位于海拔3800米的塔公乡,创办于1998年,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共招收了甘孜州13个县的100多名孤儿和特困生,来自藏汉彝羌四个民族。胡忠对妻子谢晓君说:“我想到这里来当老师。”胡忠的想法得到了家人尤其是妻子的支持。2001年夏天,胡忠背上行囊,再次踏上了这片高原。从此,他和十几位老师与100多个孩子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10年间,胡忠先后担任过三个年级的班主任、男生生活老师、全校思想品德老师,教过小学和中学的语文、数学、政治、生物、化学和音乐,从学校德育工作到行政工作,从团队负责人、教务主任、后勤主任直至升任校长。

在学校里,很多孩子都叫胡忠“爸爸”。这个严肃而慈爱的老师,不仅和孩子们同吃同住,还帮他们洗衣服甚至洗澡。“我到这所学校的时候有风湿病,他知道后,天天关心我,还把他的毛裤和拖鞋给我穿,就像我的父亲一样。”一名学生动情地说。

2003年,谢晓君带着只有3岁半的女儿,追随丈夫来到西康学校。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学校创办,谢晓君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如今,作为校长的胡忠,身份却仍是名志愿者,月工资仅有300元。长年的高原生活,谢晓君落下了背痛的顽疾,而刚刚40岁出头的胡忠已是满头银丝。

10年辛苦,胡忠说,看着孩子们一点一点进步,是他最幸福的事。“爱心是幸福的源泉。我们相信,爱心会传递下去,力量会越来越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命运。”获评感动中国人物后,胡忠和谢晓君动情地说,他们会继续坚守在高原,把这份爱延续下去。

胡忠、谢晓君是成都市众多支教老师的一个缩影。2001年以来,成都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对口支援甘孜州民族地区教育工作。先后选派2000余名干部教师到甘孜州民族地区支教,累计派出由3000余名名师组成的讲学团赴甘孜州民族地区讲学。10年来,共计援助建设资金5451.014万元,援助物资价值约6000万元。建成理塘县民族寄宿制学校、石渠县职业教育中心、德格县汪布顶乡锦江希望小学等。成都市19个区(市)县及高新区所属学校和市直属学校分别与甘孜州的18个县的445所学校建立了对口支援关系。

新闻推荐

张莉本报记者陈建兵随着藏历水龙新年临近甘孜州各地群

□张莉本报记者陈建兵随着藏历水龙新年临近,甘孜州各地群众置办年货进入高峰期。在康定县新都桥小集镇上,切玛、风干肉、人参果、奶渣、点心摊等一字排开,熙熙攘攘的农牧民挑得开心。穿新衣过新年,藏...

康定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康定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