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采访“接地气” 报道“捕活鱼” 中省州媒体记者关注九龙县脱贫奔康

甘孜日报 2017-06-13 04:05 大字

本报讯(雷云 钟小俊)6月7日,在九龙县乌拉溪乡偏桥村大火山移民安置点,驶进2辆中巴车,在安置区院坝的居民翘首远眺,想一睹下车“客人”的面容:“呵,下车的人个个都拿着装备,这架势是要来采访我们的”。原来,偏桥村大火山移民安置点移民安置的做法,引起了中央、省、州主流媒体的关注,他们是特地来了解情况,欲通过宣传报道将移民安置的经验扩散出去,让更多类似的移民贫困村从中得到启迪。

17个媒体24名记者到达九龙后,顾不上多日的奔波、路途的颠簸和身心的疲惫,连续奋战在采访一线,用镜头和笔头记录着该县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生动实践,用影像和文字展现着县委、县政府带领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役的信心决心,这是他们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

在九龙县乌拉溪乡偏桥村的大火山移民安置点,记者们拉着老乡们的手,深情地与他们拉家长,如亲人般关心着老乡们的生产生活。在九龙县祥瑞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奔康的故事打动着每一名记者的心灵,他们深知,只能用宣传报道来传递自己的这份感动,传递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奔小康的点点滴滴。站在离九龙县城三个小时路程的斜卡乡境内的九龙县海涛牧业公司毛驴养殖基地,记者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偏远乡能够立足区域实际,创新思维,克服困难,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当地群众把毛驴养殖基地真正建了起来,真正运行起来,真正让群众看到了脱贫的希望。当了解到在毛驴养殖基地打工的贫困群众务工一年能挣3.6万元后,他们感到此次采访不虚此行,真正体会到藏区群众在脱贫路上的幸福实践。

在该县250多公里的采访路途中,蜿蜒曲折的山路没能使记者们有颠簸呕吐的感觉,公路两旁层峦叠嶂的绿水青山也没能吸引他们的目光,车内没有谈笑风生,记者们坐在车位上东倒西歪,把座椅当成了“席梦思”,发动机的轰鸣声成为入睡的助推剂,枕着疲惫,他们相继沉入了自己的采访梦中,鼾声与发动机声交织在一起,却成了一首格外动听的行进乐曲。

柔静的月光轻轻地洒亮了九龙县城的夜空,当万家灯火一一熄灭的时候,记者所住酒店的两层楼寝室却整夜通明,是记者们克服着不断袭来的倦意,继续通宵达旦的撰写新闻稿件。困了,就喝杯浓浓的咖啡,或在室内做做运动,有的甚至掐一下自己让疼痛缓解倦意,只为以最快的速度真实记录下九龙的点滴故事。记者丁思予从白天开始肚子就一直闹腾,一度不能动弹,但晚上她仍然坚持和同事编文修图,坚持完成了既定任务。他们就是这样,文稿的一字一句从他们克服睡眠的坚持中挤了出来,这一字一句正是推动九龙县人民奔向脱贫奔康的精神食粮,弥久不能忘怀。

新闻推荐

幸福新村的“开心农场”

华丘村的休闲农业示范园。■本报记者扎西陈杨张嗥贡呷沙邓文/图“你种的番茄长得不错,我帮你尝尝看好不好吃”。6月4日,当记者来到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时,刚刚从“开心农场”满载而归的呷尔镇党委书...

九龙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