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建议提案更加“接地气”

甘孜日报 2017-03-07 13:00 大字

■张守帅

“不给人民留遗憾,自己就无憾。”3月3日,笔者采访全国人大代表、甘孜州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时,他突然说了一句特别感性的话。

63岁,满脸风霜,一身朴素,快人快语。当了21年村支书,张国富经常充当普法员,调解村民日常矛盾,他坚信,“如果自己都不懂法,说出来的话谁信?”

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是村里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人”,群众人人盯着,上行下效。而对于代表委员来说,依法履职是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利与义务,是法治精神的直接体现。他们像是无线路由器,通过履职把对法治的信仰传输出去。履职越优秀,输送信号越强大。

张国富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算了下,包括联名建议在内,已向全国人大提交了64份建议。联名提出的出台放开“二孩”政策、抚恤优待抗战老兵等建议,最终都得到了回应和妥善解决。

建议从哪来?张国富有个体会,不当某个村的“代言人”,而要关注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广泛地调研,充分倾听民意。甘孜州地广人稀,面积相当于山东省那么大,做到这点不容易。去年,他在雪域高原上走了8个县,2015年则是18个县(市)全覆盖。走得越深入,问题自然摸得越清楚。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他对如何补强民族地区的薄弱环节关注较多。一线调研中,他发现了问题:虽然农牧民处理纠纷更多靠村规民约,但难免也会对簿公堂,而懂藏汉双语的法官少,农牧民距离法院远,软硬件不足导致打官司难。张国富就此提建议。后来,甘孜州开辟出一系列的司法便民渠道:帐篷法庭、车载法庭、马背法庭。

每个代表委员都有各自的履职故事,这些精彩叠加在一起,就是法治中国的鲜活进步史。张国富认为,法治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要尊重和相信基层智慧。比如,在甘孜州,法治宣传的方式有山歌、评书、戏曲,还有藏语版“脱口秀”等,群众喜闻乐见。

这些源自民间的智慧,是基层法治的润滑剂,也使得代表委员的建议、提案更加“接地气”。

新闻推荐

坚持以牦牛、花椒、核桃等为发展抓手九龙县开启“五朵金花”产业扶贫“新模式”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阿布克的记者杨琦)一栋栋蓝瓦白墙、错落有致的联排别墅星罗棋布,纵横交错、干净整洁的水泥坝子……这里现代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这是日前记者在九龙县乌拉溪乡偏桥村大火山产...

九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