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步履铿锵奔小康 ——九龙县加力实施脱贫攻坚纪实

甘孜日报 2016-08-22 00:00 大字

羊桥新村。祥瑞合作社车间。天乡茶产品。九龙牦牛。藏家新居。彝家新寨。华丘夕阳。文化墙述说我们的价值观。

聚焦成绩单

农村公路全面提升。全县19个贫困村,完成通村路硬化11条共计113.6公里,正在建设的有5条共计77公里,正在推进的有3条33.3公里,已完成投资4400万元。

民居建设成效显著。今年全县19个贫困村完成982户民居新建及改造、硬化村级道路和联户路31公里、集中安置点1个、村民活动中心1个350平方米、完善1个村民活动中心广场500平方米,大大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安全饮水全面覆盖。已完成9个乡镇、24个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有效改善灌溉面积2.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1.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605万亩,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完成饮水安全工程建设87处,解决25935人的饮水问题,入户率达100%。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今年投入320万元,新建、改建贫困村幼儿园4所,启动4个摘帽贫困村村级卫生室的建设;将163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大病救助范围,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产业发展逐步壮大。大力发展以“五朵金花”为重点的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累计投入涉农资金1.198亿元,涵盖全县18个乡镇63个村,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以500元/年速度递增,农业类政策性年人均收入达到130元,3850名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

农旅结合助推贫困群众脱贫。以藏家新居、彝家新寨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改造提升乡村道路,现已实施藏家新居1058户、彝家新寨3875户。

金融扶贫全面展开。目前筹集贫困户小额信贷、返乡创业、易地扶贫搬迁风险金1987万元,各类贷款正在逐步发放;与省农行对接4.79亿元交通建设贷款,与县信用联社商洽脱贫攻坚项目缺口资金贷款事宜积极进展,通过贷款融资项目逐步落地。

加强扶贫项目落实。今年4个摘帽村共需建设项目63个,总投资5736.7万元。截至目前,已整合项目资金4763.4万元,缺口资金973.3万元。

花椒产业。

■雷云 胡小英 文/图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九龙县立足“五个一批”,精准施策、协力攻坚,并在“半年考”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扶贫宣传手册》在手里,全县19个贫困村2101户贫困户7098名贫困人口的家庭住址、家庭成员、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帮扶成效让人一目了然”。8月18日,一名正在九龙县贫困村开展***工作的县级机关干部向笔者展示《扶贫宣传手册》,每名帮扶干部人手一册,这不是摆设,而是沉甸甸的责任。

“通村公路硬化后,我们出行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骑上摩托十来分钟就能到县城。”

“好政策让我住上了好房子,在县乡干部的帮扶下,我们找到了长远的致富产业。”九龙县呷尔镇华丘村村民向记者细数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村民生产生活发生的可喜变化。

“拔穷根”,“摘穷帽”。九龙人豪情满怀。开局之年,脱贫攻坚进展如何?县委书记赵景强立下铿锵誓言:“按照时间表、对照作战图,非常之战必须有非常之策,县乡党委必须履行‘主体\’责任、县乡政府必须履行‘主抓\’责任、各级干部必须履行‘主帮\’责任、各乡(镇)村必须履行‘主推\’责任、社会各界也要履行‘主扶\’责任,协力攻坚,确保***如期实现‘县摘帽、乡出列、村脱贫、户销号\’,确保全县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与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干部戴上扶贫“紧箍咒”

“您好,我们是县驻村扶贫办督查组,请问您在村里吗……那好,请马上到村级活动中心来!”太阳缓慢地爬上山坡,三三两两的村民正走向田间,三名年轻干部模样的人径直来到乃渠乡水打坝村,其中一人拿出手机打电话要求见驻村帮扶干部。这种进村入户“看”干部的情景,在偏远的乡村经常看到。目前,该县督查组已随机抽查了州、县扶贫驻点村12个。

选派优秀干部精准驻村入户,由形式上的“驻”村变为实实在在的“住”村。这是该县对驻村干部的基本要求。

该县要求参加扶贫的干部“住”到贫困村里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此,全县选派19名“第一书记”,派到19个贫困村,组建驻村扶贫工作队19个。该县不仅明确提出“把驻村扶贫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还规定“第一书记”严格实行签到制,擅自离岗一律按旷工处理并全县通报,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不得少于3人,每人每月住村时间不得少于15天。县委督查室、组织、纪检监察等部门采取定期、不定期进村入户进行随机抽查,到7月底累计已抽查6次。抽查时,除听取村“两委”反映情况外,还需与“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至少一名队员见面。如“第一书记”和队员不能在合理的时间内见面,则要严查细究,既对违规者进行通报,更对派出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并扣其单位年度目标考核分数。

进村督查不仅发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也抓住了存在的问题。最近,县委发出一份点名督查通报和一份细化脱贫攻坚工作安排,指名道姓,道明“在督查时村里没有扶贫队员、没有完成的工作等”,要求必须限时办结整改。

“我们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有一个QQ群,县四大家和县直部门、各乡镇具体负责人100多人全部入群,指挥部和县委宣传部通报情况、发布信息、督办进程不过夜。”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总联络员任永东向笔者展示QQ群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上传下达联络机制,群成员在上下班和出差、下乡途中都可以通过登录QQ,及时掌握工作信息和动态,比批阅纸质材料效率高多了!”

“这次选出来的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让人口服心服!”在魁多乡甲坝村村民活动中心的“三务”公开栏前,该村61岁的阿木泽伙对笔者说,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参加了本次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民主评议。

“首先比困难,哪家有人生了大病,哪家有孩子上学,哪家有残疾人;其次比收入,哪家有人打工能挣钱;最后比年龄。”阿木泽伙说,“层层筛选,评议激烈,群众服气。公示至今,没人提意见。”

“为全面体现‘精准\’的要求,我们通过逐户核实、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审批备案等程序,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笔者,由于坚持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群众对评议出的贫困对象口服心服。

该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要求,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要做到人口组成情况、身体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家庭成员和子女的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基本生活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产业情况、住房及水电视讯的配套情况要摸清楚;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摸清楚”,即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的情况,教育、卫生、电力等公共服务的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移民搬迁情况要摸清楚。通过深入调研摸排和精准识别,全县***贫困村1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101户、贫困人口7098人。

“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致贫,再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这项基础工作完成后,扶贫攻坚彻底告别了底数不清、目标不准的‘漫灌\’扶贫阶段,转而进入更加有的放矢、精准到户的‘滴灌\’扶贫新阶段。”

县扶贫移民局局长王顺民告诉记者:去年9月,县上出台了《九龙县关于对***帮扶工作的督办通知》、《九龙县关于加强***工作信息报送的通知》、《九龙县关于建立完善***帮扶机制的通知》。这三个通知,大大提升了各级***工作的落实力,“倒逼”出了各级各部门的干事激情。

部门帮扶比特色、干部帮扶比效果、社会帮扶比境界。各乡(镇)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和因人制宜,群众自身也不甘落后,致富路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喜人局面。

精准发力培育富民产业

扶贫攻坚的实质就是抓实发展,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而脱贫攻坚的关键就在于补齐“短板”。尽管“短板”涉及方方面面,而补“短板”,不仅要补基础设施之短、观念和精神之短,而且更要补产业发展之短。采访中,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代理县长宋晓军不无感慨地说:“只有用好外力、激发内力,内修精神、外修产业,脱贫攻坚才能稳扎稳打、决战决胜。”

笔者在踏卡乡耳朵村看到,在一排排拔地而起的彝家新寨建设工地上,村支书乌尼长明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五一”小长假,完成民居建设的耳朵村因环境优美、气候凉爽,已接待了来自成都、重庆等地的“候鸟式避暑”游客100多人,居住最长的将近半个月。村民利用自家新建房屋,赚了一笔可观的收入。“香喷喷”的旅游饭,让捷足先登的村民们吃得津津有味。

据原踏卡乡乡长尼卜打苏介绍,面对不请自来的游客,村支书和村干部们紧急上阵,村民们更是起早摸黑、顶风冒雨地奋战在建设工地,生怕耽误工期,巴不得早点建好自家的房子,争取早日“派上用场”。虽然每天都很累,但大家乐呵得很,因为村民们看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

带着记者走彝家、看藏寨、逛汉居、问民愿、聊小康,村民们的自信让村支书对扶贫攻坚之战更是充满信心:全村实施搬迁扶贫,明年仅彝家新寨建成的331户民居就可同时接待避暑度假游客1000人以上。村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6人,除8人因病因残等原因需保障脱贫外,其余的都可以依托民居接待和种养业致富奔小康。

笔者驱车来到魁多乡里伍村。在明媚的阳光下,一垄一垄茶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村民陈科荣正在自家茶园里忙碌着。说起茶园,他可谓是心花怒放:“这是铁观音,这是金观音,这是古茶。我们这里的气候和水土条件非常适合种茶,2005年,县上引进了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并免费给我们提供茶苗。当时我最担心的问题并不是种茶本身,而是销路问题。为消除我的后顾之忧,县农牧局和公司都给我打包票,保证让我在三年后见到效益,并与我签订了合同。2009年,我壮着胆子种了15亩茶。三年过去,果真见效。今年我家仅采茶一项的收入就有两万多元。再过几年,我的茶园就进入了丰产期,那时一亩地的收入恐怕能达到七八千元,一年挣上10来万简直不成问题。”

公司负责人告诉笔者:“九龙茶叶基地位于魁多、烟袋、子耳3个乡镇,拥有古茶树14万株,密植茶园3000亩。自2007年以来,在县委、政府的帮助下,我们就开始从福建引入优良茶树品种种植。如今九龙天香的‘臧红\’、‘藏雪\’品牌正式发布,并在四川茶博会上获得金奖,产品品质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作为扶贫产业和富民产业,我们将加快发展步伐,力争到2020年形成万亩茶园,并且实现年产鲜叶50万公斤,按照每公斤鲜叶20元的收购价计算,当地茶农将增收1000万元。”

8月13日,笔者来到乌拉溪乡偏桥村采访,村主任、九龙县祥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共荣向前来调研的县委书记赵景强一行汇报开来:荣获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称号的祥瑞种植养殖专业,是一家集高原特色种植养殖、产品研发、加工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现代农业企业。目前,合作社拥有入股成员160人,在其中的148名农民成员中,扶贫建档立卡户成员多达14人。合作社不仅创造105个就业岗位,而且还带动周边520余农户。

采访中,谭共荣告诉笔者,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现有蔬菜、水果基地30余亩,核桃基地3800余亩,年出栏1000余头的商品猪养殖场及年出栏1000头的标准化仔猪养殖场各1个,农副产品集配中心1个,投资2800万元建成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厂拥有三条国内先进纯净水生产线、核桃乳生产线、核桃油生产线,核桃油、核桃乳、纯净水等拳头产品在2014年7月取得了QS认证,并完成了产品包装,成功申报专业商标7个大类,并于去年6月与成都1000家红旗超市结为合作伙伴,佳佳连锁超市起步1000家,昆明市场也在去年12月进入大中型餐厅。按照“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对合作社成员及没入社的村民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核桃销售价格平均提高了50%,每户核桃种植户增收2000余元;2013年6月,合作社利用380万元自筹资金和120万元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建成了《九龙县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项目,并将国家财政补贴120万进行股权量化,将量化的股权分配到合作社160名成员头上,让成员得到股权收益。如今,以冷藏储存和冷链物流配送为主的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以其错季甚至反季销售的方式,既提高了农畜产品的价值,更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今年8月初,偏桥村22户贫困户已与祥瑞合作社签订了贷款入股合同,他们把从银行获得的每户5万元无息贷款投入到合作社发展产业,而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则可从合作社获得4000元红利。如此“一箭三雕”的作法,既降低了银行贷款风险,又解决了合作社流动资金问题,更让贫困户有了稳定可靠的收益;2013年1月,合作社流转偏桥村上下火山组村民土地308.5亩,21户流转土地后的村民不仅在今年3月欢天喜地搬到了鲁家湾移民新村,而且他们每月还能从合作社获得2500元的务工收入。不仅如此,他们种植的核桃、花椒还能通过合作社卖出好价钱。如今,彻底摘掉“穷帽”的村民逢人便说:“多亏了祥瑞合作社,既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同时每年还能分到入股红利。有了这样的惠民富民合作社,我们脱贫奔康就更有信心了!”

协力攻坚闯脱贫奔康路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县委政府瞄准年内完成4个贫困村“摘帽”和433户1557人脱贫的目标,认真按照“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目标和“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新台阶、五年全面脱贫”的要求,务创新之策、行非常之举,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加力脱贫奔康步伐。

建立脱贫奖补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九龙县贫困户脱贫奖励金实施方案》,对提前脱贫的家庭,在继续保持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对口帮扶单位不撤的前提下,对2014年、2015年脱贫销号的2422人给予每人800元一次性脱贫奖励,共发放脱贫奖励金193.76万元;如期或提前脱贫的贫困村,县政府将对扶贫成效明显、贡献突出的村组干部给予表彰;提前脱贫的乡(镇),县委将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予以嘉奖,并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对未能如期脱贫的乡镇,全县通报批评,取消其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评先资格,以充分调动贫困户、贫困村主动脱贫的积极性。

开发脱贫公益性岗位。整合公益性资金375.46万元,开发村级草管岗位、村级防疫岗位、公路养护岗位、森林资源管护岗位和乡镇综合类等公益性岗位102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1029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挖掘脱贫社会帮扶资源。今年4月,由县委书记率队组织交通、扶贫、发改等部门到广东东莞对接社会扶贫工作,加大了省外对口帮扶部门的衔接沟通力度,通过衔接,今年将选派10余名乡镇干部到东莞挂职学习;对口帮扶该县的东莞民营企业,拟通过一对一帮扶方式,帮助贫困农户、在校大学生和重大疾病患者,目前正在开展拟定方案和统计筛选工作;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今年已通过员工募集资金14.48万元,定向帮扶九龙县贫困学生132名。

探索产业助农脱贫模式。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由公司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种植技术保障,农户负责种植环节,农产品由公司统一收购销售,彻底改变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大大降低了农户风险;投入资金3931.17万元,扶持“九龙祥瑞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九龙双富花椒油厂”、“九龙藏区天乡原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九龙县鸿鑫魔芋开发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带动全县18个乡镇、63个村发展核桃基地6.67万亩,花椒基地3.63万亩,魔芋基地500亩,茶叶基地2656亩,特色农牧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2%,助农人均增收千元以上,走出了一条“扶龙头、调结构、促增收”的产业化发展之路,破解了扶贫攻坚难题。

鼓励致富能手带头脱贫。依托专业合作社、致富能手的带动作用,积极开发劳务助贫项目,按照务工人员月收入不低于3500元的标准,纳入村规民约加以约束,带动贫困群众就业1100余人,预计务工人员年均增收达2万元以上。

偏桥村的产业富民故事让人感动,乃渠乡七日村脱贫奔康的行动同样让人感慨。村支书、九龙花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双全告诉笔者,七日村依托独特地理条件已发展720亩花椒,目前450亩已进入丰产期,年产花椒1.3万公斤,创收130多万元,一大批村民通过种花椒脱贫致富。但目前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44户126人,他们也纷纷找到村支部和合作社,要求入社种花椒。乡党委书记郑显良说:“村民们积极性起来了,我们责无旁贷。我们通过在种苗、肥料、技术等方面的扶持,今年新栽植的200亩花椒长势良好。”

……

***,干部有责。但说一千道一万,最终靠群众自身的力量。村寨的百姓过惯了慢节奏的生活,不少人安于现状,发家致富的愿望远没有城里人迫切。因此,干部***,首先要激活群众的热情。

县扶贫移民局局长王顺民给笔者举了个例子。该县乃渠乡七日村一贫困户,两夫妇40多岁养两个孩子,家里虽种了5亩地的花椒,但由于不懂技术和疏于管理,一年收入仅9000多元,赶不上同等规模种植户的零头。他们虽常年在贫困线上挣扎,但没有脱贫致富的动力,家中妻子因病还欠下不少账。去年,结对干部入户指导,先从子女成长角度调动他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又联系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两口子越干越起劲,成天侍弄花椒和套种的作物,今年他家的收入将超过1.6万元。

在九龙,当地百姓为脱贫致富,倡议新的村规民约,即每天要坚持做到“十二子”:开窗子、净房子、抹桌子、扫院子,上架子、入柜子、进屉子、叠被子,谋路子、种苗子、建园子、挣票子;切实遏制农牧区大操大办之风,大力倡导文明节俭举办婚丧喜事;……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正有力推动着九龙脱贫攻坚向纵深发展。

新闻推荐

干部任前公示

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川省党政领导干部任职管理办法》的规定,为进一步减少用人失察失误,把干部选好选准,现将张全康等同志拟任职情况公示如下:张全康,男,藏族,中共党员,1968年12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