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育林树人终不悔

甘孜日报 2016-04-28 12:17 大字

■ 见习记者 刘小兵

说到林业工作者,我们很容易想到栽树、护林、生态建设,却很难把他们和教育联系起来。然而,道孚县林业局长陆明新却一直有着一份深厚的教育情怀。

4月10日,为了解道孚县生态建设情况,记者走进了陆明新的办公室。墙面上挂着的十几面锦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送旗单位除了上级机关、兄弟部门,还有某某学校、某某受助学生,部分锦旗上还直接写着“敬赠陆局长”。原来,道孚县林业局长期以来除了做好林业工作,还积极扶持该县的学校和贫困学生,而这一切的推动者便是该局局长陆明新。

陆明新,70年代末出生在九龙县一个偏远山村的彝族家庭,打死也不安心学种地而要起早贪黑步行几个小时去上学,让他从小就是这个世代遵循着“种地—娶妻—生娃—种地”规律村落里的异类。陆明新回忆,那时全村都以读书为耻早婚为荣,自己几乎以死相逼才被允许“自己挣学费,读完小学”。1993年,陆明新由全家族第一个读书的人升级成为全村第一个考上初中的人,母亲却对他说:“你是老大也是最听话的,不读书了,给弟弟们做个榜样。”他又哭又闹好几天父母才妥协。

1999年,陆明新成了家族中第一个“吃皇粮”的人,改变了族人对他的看法。通过读书脱离了“吃饭不用筷子,睡觉没有被子”的落后生活,陆明新更加坚信教育是改变落后生活的最好途径。

陆明新的第一份工作在道孚县色卡乡乡政府,不久他就发现这个有着数百学龄儿童的乡镇,中心校里却只有17个学生。2001年,推行普及初等教育(小学)政策,陆明新作为包村干部深入村庄调查,他发现这里很多人对于教育的态度还和十几年前自己面临的情况一样,大家都觉得读书是最不划算的事情。“当时组织要求干部子女必须上学,有些人宁愿花500元请人顶替也不把自家孩子送去学校,当时乡干部的工资也才530元。”这时他意识到康巴藏区的教育面临巨大的问题,也需要更多的人去参与。

2003年陆明新任龙灯乡副乡长,他屡次在会上提出要加大对乡上教育的支持,还坚持每年儿童节拿出500元给孩子们买糖果和学习用具。一个那时就与陆明新共事的干部告诉记者:“他在会上、会下都经常对我们说少喝一瓶酒,少抽一包烟,拿点钱去支援教育,我们有今天全靠教育。”

2006年到2008年,陆明新分管乡教育工作,他亲自监督中心校学生宿舍楼的建设,学生饮食也亲自把关,每月至少两次带着乡卫生院院长不定时检查学校伙食安全;对教师的支持也是不遗余力,老师和家长发生误会他亲自处理,对扰乱教学秩序的严肃处理,学校有事总是随叫随到。2008年初,刚毕业的黄老师来到乡中心校,什么生活用品都没带,身上也没有多余的钱,急得直哭,陆明新随即把仅有的1000元借给了她,现在,昔日的“小女生”已经成为龙灯乡中心校的“顶梁柱”。

2013年,陆明新调到道孚县林业局工作,当时八美镇中学生每年需要交纳80斤柴火作为加工食物的燃料,然而这不多的柴火却成为一些学生入学的阻碍。陆明新得知情况后立即向局里申请协调。从2014年至今,道孚县林业局每年向八美镇中学提供两车柴火。同时,在陆明新的推动下,道孚县林业局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每年拿出一部分费用支持全县的中小学和贫困学生。

2014年,陆明新随领导到红顶乡慰问群众,被老乡的热情和真诚深深感动,同时得知正在成都读中专的降次罗布家发生火灾可能会辍学,他回去后就召开会议决定以单位名义,每月给降次罗布600元生活费直到其毕业。除此之外,他还经常组织单位职工给贫困学生捐款。单位同事拉姆告诉记者:“陆局总是告诉大家少吃少喝多助教,刚开始还反感他把自己的心愿强加给我们,现在看到墙上的锦旗大家都很欣慰,每次募捐大家都很踊跃。”

陆明新的同事告诉记者,陆明新的妻子没有工作,他一个人的收入要养5、6口人,彝家人亲友多,他又热情好客,经常成为“月光族”,还好他爱人勤俭持家也十分理解他。

陆明新告诉记者,他最骄傲的就是自己现在成了老家人用来教育孩子的榜样,在昔日以“读书为耻”的老家,现在大家都想尽办法让孩子们读更多的书。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有增无减,全州的教育发展态势良好让他感到非常高兴。

“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的生活却是教育给的,我希望民族地区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享受优质的教育,我愿一直为此尽最大的努力,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的教育!”陆明新用这样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教育情怀。

新闻推荐

近日九龙县供电公司组织安全用电宣传工作队深入各乡镇

近日,九龙县供电公司组织安全用电宣传工作队,深入各乡镇学校、场镇、村社,采取宣讲、演示等多种方式开展“安全用电及电力设施保护知识”宣传活动。为确保宣传活动深入人心,九龙县供电公司制作了图文...

九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育林树人终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