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罗显秀:顺势而为就有商机
③和谐的发展憧憬
窝堡,彝称“窝堡勒妥”,意思是一个叫“窝堡的高地”。
“高地”离省道乾冕路S215线10.3公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
昔年,这个“拉库起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后来也因其特殊地理地貌特征,让进一步发展陷入困顿。
2000年,冕宁县委、县政府克服困难,决心打通去窝堡的通乡路。2001年1月,窝堡乡政府驻地终于迎来第一辆汽车。然后,同年7月份,因山洪冲袭,通乡路彻底瘫痪。2011年,在县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窝堡又在2012年4月贯通通乡路,7月,山洪又起,辛苦开凿的道路又被冲毁。
2012年底,窝堡乡党委、政府不气不馁,再次组织村民,赊欠工程机械,重修通乡路,于2013年5月4日再度通车至今。
“现在安逸了,村里的年轻人一下买了好多摩托。”11月1日,不会骑摩托的邱木克赶马驮行在山路上,对飙驰而过的摩托一脸羡慕。
在邱木克驮行的山路上侧,村民邱木阿别正一大早指挥挖掘机拓展新路基,他和村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堡子都能通车。而这一次,为了保证道路持久畅通,窝堡乡政府还专门聘请了护路员随时对公路进行养护和维修。
“以前修三间瓦房,用瓦得马驮两周才够,现在路通了,一早上拖拉机轻轻松松到门口,当然做什么都会越来越好了。”感受交通便捷带来的好处,邱木克的对未来的好日子一派憧憬。
此前,窝堡乡的山高路陡,不仅影响了当地群众的出行,就农网工程也因交通不便,一直未能覆盖。用上“长途电”,向来是当地群众“可欲而不可达”的千年梦想。
2001年1月28日,还在别地任职的乡党委书记倪友文为老家父母买来微型发电机,当第一支灯泡在大山间点亮时,倪友文年迈的母亲高兴地建议:杀头小猪来庆祝。当晚,点亮的三支灯泡不再舍得关上,循着光明前来的邻居对着录音机又唱又跳,通宵达旦。
然而,煮饭用电、炒菜用电,什么时候想看电视什么时候看的“长途电”却因交通不便,迟迟未能架到这个山乡。
最近,邱木伟体等长期用微型发电机的村民却对机器故障开始不管不问了,因为今年底,国家无电区建设项目的“长途电”将延伸到这个闭塞的小山乡,更稳定、持久地点亮山间的漫漫黑夜。
“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会有。”科学、和谐的发展定义下,如今,窝堡乡党委、政府也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开启了新一轮窝堡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向。
今天,放眼未来,窝堡乡大力发展青花椒、核桃种植,大力培育以牦牛为主的畜牧业,大力推进劳务经济,大力夯实基础教育等等,也将会成为这片曾经为争取“自由平等发展”而“拉库起义”的土地上美好的憧憬……
【窝堡百姓】
昔年,这里曾是“茶马古道”通驿。雅砻江畔,驮铃声声,边客行商络绎不绝。解放后,交通变迁,区划配给调整,加之省道S215通达,茶马古道驮帮日渐式微。
然,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资配给流通的自由,再度撩拨起“茶马古道”上古朴山民的商业脉搏。他们中有忠厚纯朴的牧民,有耿直乐观的商人,也有朴实无华的家庭妇女……
①乔联洪:
“耿直”就是生意经
乔联洪翘起二郎腿,嬉皮笑脸地逗乐自己两岁的孩子。窝堡乡的张家河坝街上,开有一家家电销售门市的乔联洪并不像一个精明的生意人。但他却在这条街上实实在在地干了六年,从一个家电维修工变成了专营冰箱、电视等大型家电的小老板。
乔联洪介绍,张家河坝整条街,共有七家家电销售门市,但自己的生意还是能“做得起走”。究其原因,一因张家河坝是泸宁片区及九龙邻近一些乡的物资销售集散地,购买力固定;二因自己作为“山里人”性情耿直,做生意没有花花肠子,大家都认同。
“在这里做生意房租少,成本低,竞争小,同样的家电比山外还卖得低,买家又何必舍近求远多花钱。”说起在山乡张家河坝做生意,老家在山外的乔联洪有点“乐不思蜀”。
特别近年在山里娶了妻,安了家,还在张家河坝置了房,乔联洪更觉得山里更好了。“只要打开门,不可能不开张。但小修小补,你也要用心给别人整,人心换人心嘛。”
对于今年乾冕路的改道,乔联洪一脸乐观自信,他说:“老乾冕路从街上过,方便了大家,但也给门市还来一路灰尘。现在改道,街道更干净。街还是这条街,买东西是还是那些人,只要耿直,生意仍然好做。”
②邱木伟体:
耐得住寂寞是一笔“生意”
10月以后,邱木伟体会“闲”一些。
邱木伟体是窝堡乡白湖村村民,与同村村民共有牦牛200余头,是地地道道的畜牧大户。每年,邱木伟体都要出售牦牛20余头,酥油250斤左右。
身为一名高山牧民,从这段时间到来4月份,他只需要不时上山查看牦牛数量,定期上山补充牦牛盐分,就能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牧民邱木伟体的这种“闲”,却也要在海拔高差2000米的高山上下攀爬、行走,直到看到自己的牦牛。而这样一次出行,对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言,至少也要耗费7个小时。
问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上山、下山,邱木伟体会心一笑,以“习惯”二字作答。
每年4月至10月,邱木伟体都要和同伴吃在山上、住在山上。那段时间,每日清晨,他将与其他牧民在山上挤牛奶,熬制酥油。
“除了下山驮运粮食,几个人大半年都在山上,要说的话早说完了,就连天上的星星都数完了。”邱木伟体说,时间一久,几个耐得住寂寞的男人养成了少言寡语的秉性,以致他对牛的了解和熟悉更胜一筹。每头要出售的牦牛,身上有多少斤净肉,邱木伟体都能目测,误差不超五斤。
这样耐得住寂寞与超乎寻常的目测本领,在邱木伟体心中,也不过是牧民应该拥有的一种“习惯”。
而这种“习惯”,会在每年变现成一笔生意:出售的近10头牦牛,100斤左右酥油,巩固他在当地成为一个典型的“富豪”基础。
大山深处的张家河坝,是一条顺路而“生”的自由市场。这里交易山货,交易药材,这里更是山民们采购各类副食品的商贸集散地。
罗显秀是这条街上的老住户,目睹了整条街从几家小店到108家商铺的变迁,也参与了这条深山街市上蔬菜买卖“露水市”到“坐贾待售”的变化。
长久以来,山民们趁着露水未干,天蒙蒙亮,就用背蒌将自家园子里的新鲜蔬菜采摘到张家河坝待售。太阳一出,凡卖完或未卖完,即刻收摊回家务农,故称“露水市”。
近年,随着大山深处工程增加,流动人口增多,“露水市”已无法满足人们购买新鲜蔬菜的需要。
家庭主妇罗显秀看到了变化,瞅准了商机。随即打开门,沿街摆起了蔬菜、水果摊。
“进货方便。每天让进山的汽车缺什么带什么。”临近公路而居,罗显秀充分利用资源,顺势而为,风风火火做起了蔬菜生意,“生意好时,一天卖几百上千没有问题。”
每天盘算蔬菜价格的起伏,坐地收购“露水蔬菜”转卖;探听工程大小,预测蔬菜用量。如今,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随意买卖到主动谋划,罗显秀的蔬菜摊也把握着市场脉搏的节奏,顺势而为,探索起更为有利的商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钦豪)5月23日上午,南充市第三批援藏工作队4位援藏干部从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城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翻越一座海拔4500米的大雪山后,将一批捐赠物资送到了九龙县三岩龙乡波岗完全小学。这...
九龙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九龙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