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土豆能不能“种”出小康?

四川日报 2013-03-05 16:38 大字

代表热议如何克服“短板”、实现贫困农村超常规发展

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支书张国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全村900多人,800多亩耕地,每年种植一季玉米、一季水稻,每亩收入只有2000多元,如果改种高产的土豆,收入可以提高到3000元以上。

但他话锋一转,“但是种土豆,还是种不出小康。”张国富说,偏远乡村是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而全面小康又不能缺少农村的小康。

同样是算账,来自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通江县副县长郭红梅算得更精准:对比全面小康社会人均GDP指标,通江县还差23916元,这意味着今后8年需要保持GDP年均19%的增速,贫困地区的农村发展非“超常规”不可。

代表们热议,农民奔小康,到底能不能从土豆地里“种”出来?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张守帅

现象:2000万农民进城务工对策: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代表们反映,在“土豆”地上耕作的农民渐趋变少。

全国人大代表、龙兴农业科技董事长李晓华,对蔬菜基地抢收时的一幕难以忘怀:“干活的全是老年人,财务、出纳都要下地,我真担心以后能找谁来种地。”因采摘不及时,眼看着青椒变红椒,这样的事她也经历过。

不独如此,她的企业只请到一个拖拉机手,没有哪个年轻人愿学操作技术。“丘陵山区的农村,正面临无人种地的窘境。”“四川农村户籍人口6600多万,其中有1000万在省内务工、1000万在省外务工。”全国人大代表、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提供的数据,佐证了农民加速进城的趋势。

他还有另外一组数据支撑,“从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看,家庭经营收入已经降到了46%,工资性收入上升到43%,这说明工业化、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增长拉动成效显著。”他认为,农村奔小康与提高城镇化率密切相关,需要减少农民数量,提高农民技能,最终使农民富裕。“今年省委一号文件首次明确,农民增收工作实行书记、县长负责制,力度前所未有。”任永昌对农民奔小康持乐观态度,但他同时认为,对“土豆地”的规模化、标准化经营是重要方向。

李晓华对此深有感触:“在丘陵地区,劳动强度大,一个人一年最多种两亩辣椒,收入2000元。只有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为鼓励适度规模经营,四川省正研究出台政策鼓励培养大业主,其中30亩以上种粮大户、50头以上养殖大户等将获补贴。

现象:路太颠簸菜运不出去对策:要想富先修路

就在李晓华拓展规模化种植时,张国富也对“土豆地”进行改造。他瞄准了特色产业。“高原上蔬菜珍贵”,令其无比懊恼的是,“路实在太烂,蔬菜没拉进九龙县城就颠簸烂了。”

他用四年时间,带领全村百姓投工投劳,修出一条长16.8公里的出村土路,没想到还是运不出菜,只能屈服于“土豆”。“核桃不怕颠簸。”张国富说,村上利用荒山种植核桃树,核桃下面套种魔芋,终于找到致富路径,这种种植模式搞得好一亩能收入五六千元。

但他仍对无法种菜这事耿耿于怀,所以在准备提加快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的建议。任永昌认为,在四川省三州农牧民的收入结构中,国家政策性补贴占了很大比重,如果再搞好农牧业,奔小康不成问题。

“藏区跨越发展,首要是加快以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突破。”全国人大代表、阿坝州州长吴泽刚说,都汶高速通车,结束了阿坝州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汶川融入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已经显现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希望继续向纵深发展,加快修建汶川到马尔康的高速,让更多群众受益。

李晓华也遭遇过道路不畅而回绝农民的尴尬。“人家热情邀请我们过去带动发展,但是农业企业一般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投资,否则也没法投资。”她认为,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对于贫困地区和丘陵山区而言,没有路这个梦就难以实现。“南充每年各项惠农政策补贴总额就近40亿元,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的现金达7亿多元,但资金分散到580多万农户人均仅100多元,有的单项补贴人均仅有10多元钱,甚至不够支付边远山区群众的往返车费。”李晓华建议,应考虑调整相关惠农政策补贴方向,重点加强对农村治水、修路、改土等生活生产环境综合整治的政策性补贴,这样既能把事情办到老百姓心坎上,也可加速广大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新闻推荐

林强“触电”《贡嘎日噢》有真人原型

5月25日,电影《贡嘎日噢》在甘孜州九龙县正式开机。该片由长期关注麻风病康复村的摄影家林强编剧,多吉彭措执导,金马奖影帝洛桑群培、百合奖影后德姬分别饰演男女主角。近日,记者采访了该片主创人员...

九龙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九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