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牧民“定”下来 还要富起来

四川日报 2012-11-12 17:28 大字

会场连现场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旭本报记者 陈建兵

[基层即景]

11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甘孜州九龙县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伍须海时,伍须村牧民定居点的牧民们正围着草甸上的“切玛”跳锅庄,庆祝党的十八大召开。定居户朋措汪登告诉记者,自己从小住牛场,现在搬进定居房,日子比起住牛毛帐篷真是好太多了。

伍须村牧民定居点2010年全面完工,入住了19户78名农牧民。村党支部书记泽仁扎西介绍,村里不仅道路、广场、供水、供电等配套完善,还配备了报刊、书籍和健身器材。现在大家还希望把旅游业搞起来,“现在村里每天接待近300名游客。”

定居下来的牧民们,托记者把心愿带到北京。

[会场连线]

嘉宾:

胡昌升 十八大代表、甘孜州委书记

泽仁旺姆 十八大代表、阿坝日报社工会副主席、办公室副主任

定得下,如何稳得住?

村民朋措汪登:牧民定居点距离县城有点远,一些公共配套好久能改善?

胡昌升:牧民定居点建设还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们将竭力完善牧民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在完善定居点道路、饮水管道、输电线路、垃圾收集站、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把医疗保障服务跟上,使牧民就学就医更方便。

泽仁旺姆:省委、省政府在藏区实施的三大民生工程,让农牧民搬进了定居点,过上新生活,读书不花钱、看病能报销,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藏区的科教文卫、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比较缺,特色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怎样推动藏区产业发展?

牧民来让降泽:村里打算成立旅游协会,政府能不能组织我们出去考察,或开展一些技能培训?

胡昌升: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要靠产业助推,这就对整个藏区的产业格局和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定居点建成后,加大对农牧民的便民科技服务,制定产业支持和信贷扶持政策,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机制,培养一大批乡土人才,都是下一步要着力探索的重点。

我们已依托牧民定居点打造了一批精品旅游示范点。今后,政府将大力支持,帮助和引导定居点提升服务水平和接待能力,挖掘文化体验项目,发展旅游小商品。同时,我们也将大力培育、发展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努力发展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业。

泽仁旺姆:建议国家和省上设立藏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特色产业、新型产业的培育发展;出台支持藏区资源开发转化尤其是就地转化的配套政策,建立完善各方收益的资源开发机制。

藏区大发展,如何可持续?

村民扎西:我们不仅希望钱包鼓起来,也希望脑袋“富”起来。

胡昌升:我们甘孜州已经建了508个村民活动中心,但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要加快村民活动中心、文化站、图书馆的建设,力争使老百姓足不出村便能接受产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引导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带动牧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起,甘孜州还大力实施“康巴百千万英才工程”,努力为藏区培养一大批本土人才。

泽仁旺姆:希望国家和省上能设立藏区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人才引进奖励基金,便于藏区“借脑”,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报北京11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农村孩子读书不能“半城镇化”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胡彦殊“家里条件好点就想把娃娃送到镇上、城里的学校读书。”全国人大代表、南江县“五郎”黄羊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其德,和记者在房间里探讨逐渐富起来的农民是不是想进城的问...

九龙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九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