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李秋怡李旭四川代表团举行的第三

四川日报 2012-03-08 19:19 大字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秋怡 李旭

3月7日,四川代表团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

分享四川的发展与体会,感受四川的机遇与力量。上午9点的审议还没开始,会场内已经汇集了百余名记者。只见多名摄影、摄像记者早早占好“地盘”,架起设备,“选个好的位置和角度,来晚了就没有位子了。”

香港文汇报记者刘坤领平时负责财经报道,他这次主要关注四川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和打造天府新区的情况。“我认为,无论从战略布局、发展条件、工业基础、发展潜力和各界呼声来看,当前成渝经济区的重要性可以说不亚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加快发展的各方面条件也已经非常成熟。现在四川应该说进入了发展最快的时期,希望能汲取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教训,别再走以环境换发展的老路。”他还说,这次来想了解香港和四川合作的新空间在哪里,以及四川下一步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布局。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辛健则更关注灾后重建。“日本地震过去快一年了,这一年,日本也开始大规模进行灾后重建。四川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实践,通过3年多重建,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一下四川的经验,既可以告诉日本民众四川的做法,也有利于提升日本民众的信心,让他们从四川灾后重建中感受到力量与鼓舞。”在媒体签到台上,摆放的绵竹年画引起她的兴趣。当她得知这是地震灾区发展出来的产业时,她感叹灾区群众的创造力。“这让人感到温暖。”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首席记者裴珂珑也曾在震后去过灾区。“我去的时候地震发生不久,可以说满目疮痍,现在不知道灾区怎么样了,想来了解一下。”

中国青年报记者王鑫欣看四川的角度又不一样。“四川在基层民主上有很好的探索,出现了公推直选这样一些在全国具有创新性的举措。行政体制改革也是两会热点,希望四川的实践能提供有意义的思路。”

各家媒体各有侧重,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本报北京3月7日电)

花絮

华尔街日报记者是川大校友

金发碧眼的华尔街日报记者石来恩来得早,虽然不是摄影记者,但他仍然选择离发言席很近的位置站着。他关心四川哪些方面?有什么问题想问四川?记者走上前去和他攀谈。

石来恩的中文相当不错。“到中国已经三年。第一年是在四川大学做访问学者,来北京两年。”他的回答让同为四川大学毕业的本报记者相当吃惊。“原来我们是校友。”

当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县烟袋乡毛菇厂村党支部书记张国富用四川话发言时,石来恩听得非常专注。他表示,前不久又去了一趟成都,和他在川大读书时已很不一样。“感觉成都发展很快。”他坦言,成都人悠闲的生活方式他很喜欢,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住这份悠闲,很可贵。

新闻推荐

林强编剧 金马影帝主演《贡嘎日噢》讲甘孜故事

本报讯(记者余如波)以关注麻风病康复村闻名的摄影家林强创作的电影剧本《贡嘎日噢》,将于5月25日在甘孜州九龙县开机。该片由多吉彭措执导,金马奖影帝洛桑群培主演。“贡嘎日噢”是贡嘎山的藏语音译,...

九龙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九龙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