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格萨尔机场 高原上的“天路空港”

甘孜日报 2019-09-02 00:44 大字

进行试飞科目。 刘炳科 摄机场做好校飞准备。 刘炳科 摄

8月28日上午,甘孜州北部的群山深处,经过历时两年多的建设,由中国五冶参建的甘孜格萨尔机场航站楼完成竣工交付,为该机场正式通航打下坚实基础。

一年多来,建设者们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发挥“缺氧不缺精神”的优良作风,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克服重重困难,在川西高原上建起了一座美丽的“天路空港”。

◎王楠楠

“在平原地区易如反掌的事,在这里都困难重重”

甘孜格萨尔机场是甘孜州“交通先行”战略的重大项目之一,位于甘孜县来马镇和德格县错阿镇交界处,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度4067米,是典型的高原机场。中国五冶主要承建该机场的航站综合楼工程(航站综合楼弱电、离港系统除外)以及相应的配套工程,建筑面积约10600平方米。

回忆起建设过程中的点滴,项目经理唐勇连说了三个“难”字。“不是说这个项目的建设任务本身有多少难度,而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许多在平原地区易如反掌的事,在这里都困难重重。”

比如土方填挖作业。唐勇介绍说,由于机械作业设备在高原山区的功率、效率都会受到影响,所以面对当地坚硬的灰岩时,很多时候都需要人工动手,用钻头一点一点去敲击、破碎。项目所在地的含氧量低,但工作的强度却丝毫不减,“因为高原反应,大家睡眠质量不太好,经常会出现头痛、疲倦、呼吸困难的症状。”唐勇说,为了确保职工健康安全和工作效率,项目采取了“增加同期劳动作业人员数量,每三个月进行一次人员轮换”等多项措施,实现了各工期节点的按期交付。

此外,材料运输也是难题,这里物资匮乏,大部分材料都要从内地运送,加之常遇到下雨塌方等情况,这就要求项目准确计算材料用量,按一定比例多备常规机械零配件,防止因材料不足和机械维修影响工期。

“没有人抱怨和退缩大家都咬牙坚持、并肩作战”

适应高原生活,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必须跨过的坎。

项目安全负责人高伟对“高原生活”印象深刻。“天气变化大,这一刻阳光明媚,下一刻也许就会大雪纷飞,甚至有时艳阳高照,却突然下起冰雹,让人措手不及。”更让他不适应的是生活的“窘迫”:“头天晚上没喝完的水,早上会结成半杯冰,洗完脸准备擦脸的时候,发现毛巾已经冻得很硬,牙膏也冻得挤不出来。”

但这样的生活反而磨炼出了项目团队钢铁一般的意志。“没有人抱怨,更没有人退缩,大家都咬牙坚持,并肩作战,战胜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最终跨过了这道坎。”说起这支团队,唐勇很自豪。

而在这一过程中,项目团队也锻炼出了更多经验与能力。为保证高原地区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项目团队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五冶的要求,全面贯彻质量责任制,落实“三检”制,并定期组织回访检查,还针对高原地区高寒高海拔气候特点,项目开展了《四川省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研究》课题研究,并组建相关的技术攻关团队,取得了一系列的施工技术成果。

此外,项目还以创精品示范工程为目标,针对项目所在地生态脆弱的情况,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中,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施工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

在竣工交付之前,今年6月13日,空客A319在甘孜格萨尔机场圆满完成试飞。根据计划,甘孜格萨尔机场将于今年9月正式通航,年内拟开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重庆江北机场-甘孜格萨尔机场航线。“看着飞机稳稳降下,又起飞,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唐勇说。

新闻推荐

投入2.04亿元 甘孜县加快 深度贫困乡镇发展

甘孜日报讯甘孜县查龙镇、茶扎乡、卡龙乡、大德乡和扎科乡系该县公共服务的落后区、脱贫攻坚的难点区,被列为深度贫困地区...

甘孜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