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家援藏助脱贫 记甘孜县宗呷村援藏驻村队员陈云林

甘孜日报 2019-04-03 08:31 大字

陈云林入户了解情况。

◎县委中心报道组

李珍兰 文/图

2018年7月,龙泉驿区社区教育中心理论研究部部长陈云林作为援藏驻村工作队员来到甘孜县,将在该县呷拉乡宗呷村开展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随后,他9岁的儿子陈中奇来到了藏区陌生的村庄和熟悉的爸爸身边,在龙泉驿区教育局学前科工作的妻子周德会也积极响应援藏号召,踏上了援藏支教的征程……至此,陈云林一家在甘孜顺利“会师”。

携妻带子举家援藏

接到援藏的安排,陈云林也很纠结,“很想再回工作过的甘孜,可是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开明的父母鼓励道:“放心我们还动得,照顾得好自己。”他妻子也说:“你去,我陪你。”,孩子也天真地说:“爸爸,我也陪你们去。”就这样,举家援藏的事情定了下来。乘着暑期,陈云林提前将孩子带到甘孜,让他适应藏区的生活,学习藏语,和藏族学生交朋友。“爸爸,我头痛,我难受……”刚踏上高原的陈中奇头疼得厉害,眼睛里闪现着点点泪光,但这个9岁的孩子是个坚强的男子汉。孩子难受得厉害,爸爸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也正在海拔3300米的高原默默地忍受着高原反应的煎熬。度过了适应期,他才敢把这些事情告诉还在成都龙泉等待进藏的妻子。

有很多人会不解地问陈云林:“你跑到这干什么呢?还要连累老婆孩子!”每当这时,陈云林总是笑笑,他明白自己心中的那份向往和执着。“我们一家人很坚强的,刚开始时的确很艰难,但是我们还是迈过了这道坎,既然来到这里就要为这里的群众做些实事,帮助他们尽早脱贫奔康,过上好日子。”陈云林的豪情溢于言表。如今,在宗呷村,陈云林忙着自己的扶贫工作,而在甘孜县县城,年幼的儿子则跟着妈妈一起开启了学习生活。怀揣执着梦想,他们把一家人的距离从700公里缩短到了5公里,也把服务藏区缩短到了“零距离”。

驻村住进了群众心

刚到甘孜县宗呷村,坐在奔腾的雅砻江边,陈云林望着眼前这座还在贫穷漩涡中挣扎的村庄,陷入了沉思:“这就是我未来的生活吗?不,这不是我未来的生活,也不应该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未来的生活。”进驻宗呷村第一天,陈云林就和第一书记一起入户走访;第三天,就利用自身优势在村活动室为全村的学生开办起了暑期作业辅导班。

驻村虽然辛苦也很清苦,但是每为村民做一点事都会被感谢、被尊重、被肯定,这便是陈云林洋溢在心底的“甜”。 生活中他时常到村里走走看看,看见群众修堡坎他会主动递石头,遇见群众挖沙子他会撸起袖子干,也会半夜帮群众四处找马。他还积极学习藏语日常用语,哪怕很蹩脚,他也坚持学、坚持说,正是他肯干,能和群众一起干,大家都喜欢上了这个汉族小伙子。

攻坚攻出了新气象

宗呷村距离县城5公里,位于原317国道旁,自然条件较好,临近雅砻江,境内还有一条河流,水源充沛,水动力充足,以农业生产为主……对于宗呷村的情况,陈云林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在他看来,带队领导、乡党委书记、第一书记、村支书、村长、朋友、群众都是他的老师,而正是在他的努力和“老师们”的帮助,陈云林与驻村第一书记制定了《宗呷村扶贫规划》,其中既有大力开展“感恩守法感恩团结”“ 自强不息科学发展”和“卫生习惯健康相伴”主题教育的“农民夜校”培训方案,也有结合甘孜县全域旅游,推动宗呷村由传统种养殖业向发展旅游服务业转型的一日游基地建设方案。同时,他多方联系旅游公司,协调承包基地运营事宜,得到了县乡村各级认可,宗呷村的产业谋划、项目推进、政策落实、帮困解难等扶贫工作有效推进。

“陈云林真正地走进了我们群众的生活当中,从多方面解决了群众最迫切的问题。”在短短的驻村时间里,陈云林的工作就受到宗呷村群众的高度肯定。“援藏就必须要吃得苦、受得累、克服得了困难,现在既然看到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那就更要毫不懈怠地团结群众一起奋斗、一起脱贫、一起致富。”陈云林说,自己将会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和群众战斗在一起。

新闻推荐

甘孜县 新春文艺演出备受追捧

甘孜日报讯2月7日,农历正月初三,由中共甘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新春文艺演出隆重举...

甘孜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