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城年味扑面来 康定年货市场见闻
市民正在挑选腊肉制品。店主正在为顾客挑选春联。市民正在选购糖果。一位老人正在购碗。
◎甘孜日报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实习生 邓方树 文/图
过年是喜悦,过年是团圆,过年是百般得失归平淡的总结,过年是万象更新再向前的开端。春节是中华民族历史最久的节日,藏历新年是藏区儿女用情最深的庆典。而在春节和藏历新年到来之际,购年货则是最为重要内容之一。
作为古已有之的传统,购年货不仅是为了满足节日的物质需要,更蕴含着收获、分享、祝福等多种内涵;如今,人们选择年货的目光已经投向吃、用、穿等领域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国家对藏区发展高度重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一大批惠民利民政策相继落地甘孜,越来越多的甘孜儿女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好风气。春节和藏历新年将至,康定人民也活跃在年货市场,用“买!买!买!”的方式,展示着生活的喜悦,传承着千年的文化。那么,康定的年货市场究竟是怎样一翻景象?近日,记者带着好奇,走上了街头,走进了忙碌而喜悦的人群中。
主食零食 吃出团圆
瓜子、花生、水果糖,琳琅满目,老人、小孩、青壮年,摩肩接踵;叫卖声此起彼伏,询价声不绝于耳,小摊贩忙前忙后,乐不可支,消费者左挑右选,满面笑容……走进郭达桥农贸市场,记者眼之所见、耳之所闻全是一片热闹景象,“食品”便是这一景象的中心。
民以食为天。美食不仅是人们最普遍的追求,也是节日里最闪耀的主角,因为它不仅能带来唇齿的享受,而且能搭起亲友之间分享喜悦、交流情感的桥梁。
金平康来自康定市雅拉乡的一个汉藏结合家庭,他的爱人是藏族。这天一大早,他和爱人专程赶到郭达桥农贸市场采购年货。记者见到他时,他们的两个背篓都已装得满满当当,里面大多是吃的东西,光是糖果就有好几种,瓜子、花生、桂圆等干果和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也是应有尽有。
“买这么多好吃的,吃得完吗?”“过年就是要吃不完才好!预示着年年有余。”面对记者问话,金大哥爽快回答,而他的爱人则补充到,“今年春节,家里客人比往年要多点。”为何今年客人要多点呢?看着记者疑惑的表情,金大哥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金大哥一家是2018年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攻
坚让他们村里通了自来水和网络,他家也搬进了新房子,置办了洗衣机、空调等现代家电。对此他感到无比幸福,所以想在脱贫后的第一个春节,把亲友请到家中分享自己的喜悦。
被问及今年购买水果、干果、糖果的感受,金大哥满脸幸福地说:“高速通车了,外面的新鲜水果运进来很方便,我买了点石棉草莓,很新鲜还不贵;我们康定的特色小吃酥油果子也被很多人带到了外面,我排了十多分钟的队,才买到两包。”
除了水果店、零食铺子,销售肉类、蔬菜、粮油等主食的铺面也热闹非凡。
张大哥夫妇在康定销售粮油已经有5个年头,记者来到他家铺面时正值午饭时间,但他们根本来不及吃饭,因为正在等候的客人已经把他的铺面围了一圈。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大哥扬起疲惫而喜悦的脸庞说:“每年都是这个时候生意最好,大家都在储备年货,一天差不多能卖平时两天的钱。”
在离张大哥的铺面十几米的地方,猪肉商贩李大姐正忙着帮人制作香肠,她的客人何康德是“老康定”,今天专程来购买腊肉、香肠等年货。交谈中,何康德说:“以前过年,都是自己在家炒花生、炸果子,现在市场上啥子都有,方便多了;到市场上和大家一起购年货,热闹、喜庆,有年味儿。”
与在家门口买年货的何康德不同,彭措翁姆一家是从新都桥镇专程来康定购置年货的。忙碌两个多小时后,他们所带的三个大口袋都被蔬菜、酒水、饮料、小吃、水果、鸡等年货装满了。被问道为何要来康定买年货时,彭措翁姆坦言,康定的年货要齐全一些,而且赶车也很方便。当记者追问你买年货有什么讲究时 ,她笑着说:“也没啥讲究,过年,亲戚朋友聚在一起就是图个团团圆圆,反正吃的、喝的要买够。”
大件小件 用出吉祥
记者在郭达桥农贸市场采访时,不仅被扑鼻的美食香味惹得嘴馋难奈,也被鲜艳夺目的喜庆色彩惹得思乡情切,这些颜色主要来自临街悬挂的福字、春联和灯笼、挂历。
贴春联是过年的标志性仪式之一,康定自古是民族交融的重镇,贴春联的年俗在这里历史悠久,而福字、灯笼、挂历等过年用品,也跟着春联一起传到康定成为了“年货榜”上的一员。 来自康定市雅拉乡二道桥村的廖家丽夫妇在一个售卖春联的铺面前停留了好几分钟,夫妻二人东指指西看看,选来选去,就是做不了决定。在一旁观察的记者忍不住问,“你想买啥子嘛?”看记者主动搭话,廖家丽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想买一副祝福全家人健康平安的对联,几个福字和一套带国家领导人图像的挂历。”记者再问为何要买这些时,廖家丽一本正经地说:“贴春联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丢了嘛;贴上春联、挂上福字,红红火火的,寓意吉祥,能讨个好兆头;是国家政策好,我们才过上了好生活,过年买一副带领导人画像的挂历,算是表达感恩。”
正如廖家丽所言,春联、福字和挂历不仅能起到装扮作用,而且能寓意祝福,表达心意,正因如此,春联、福字和挂历也一直占据着年货市场的重要地位,一些善于捕捉商机的人也会在春节前夕,兼营这些物品。绵阳姑娘小倩,原本在康定南郊经营一家餐馆,这几天就临时“转业”,来到农贸市场,卖起了春联、灯笼和福字。关于这一决定她的说法是,“卖春联不仅能给别人带去喜气,自己也能讨个吉利。”
除了售卖春联、福字和挂历摊位,农贸市场上还有一类商铺生意异常火爆,那就是销售锅碗瓢盆、卫生用具的杂货店。
王阿姨十年前来到康定开了一家杂货店,每年都是临近年三十才回家过年,因为春节前夕总是她店里生意最好的时候;今年,她还专门请了两个临时工,虽然一天要多支出300元工资,但王阿姨坦言,“这两天买生活用品的人多,利润还可以。”
在王阿姨的店里,记者遇见了从甲根坝乡赶来购置年货的根确扎西一家。记者注意到,他买了500多元的餐具和卫生用品,饭碗、餐盘、果篮、扫帚、拖把、垃圾桶……大大小小有十几样。被问到为何要买这么多生活用品时,根确扎西用不怎么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图方便嘛,路修好了,买东西方便,现在生活吃穿不愁,家里的东西要用起来方便、好用。“农民夜校”经常讲要讲卫生,多买点卫生用品,讲卫生,家人也健康。”
记者与根确扎西说话时,王阿姨突然说道,“大家过年买用的东西,一方面是因为年底手上有钱,另一方面是因为确实要用;有的买车、买房,有的买点杂货,买年货都是希望来年有一个新的气象。”
从头到脚 穿出喜庆
从郭达桥农贸市场出来,记者沿着新市后街走到了溜溜城,这一片区域分布着大量的服装、鞋帽商店。穿街而过,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服装店促销打折的宣传广告,看到最多的就是一家几口挑选衣裤、鞋帽的场景。
穿新衣,戴新帽,辞旧迎新多欢笑!除了吃,穿也是人类亘古未弃的追求和欢度节日的主题。过年当天,穿上一身新衣,不仅意味着走进一个崭新年头,也代表着希望和祝福。所以,“穿”一直名列年货榜之首,只是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属于“穿”这一领域的年货早已不局限于衣裤,而是涵盖从头到脚的所有衣帽服饰和鞋袜。
在康定市幼儿园附近的一家服装店里,记者偶遇了正在为女儿挑选羽绒服的珠机。珠机告诉记者,她们一家是康定老榆林的农民,主要收入是种地、务工和销售一些土特产;今年,她家计划拿5000元钱置办年货,吃的和用的已经买好了,今天一家三口上街,打算每人都从头到脚换一身“新装”。记者遇见她时,她们的背篓里已经放着三双新买的鞋子和一顶藏式毡帽。说起给全家人“换装”的初衷,珠机坦言:“辛苦一年,还是该奖励一下自己,而且现在经济也比较宽裕,过年换身新衣服,一家人都高兴,走亲戚也喜庆。”在一旁的女儿补充道:“为了突出喜庆这个主题,我们买的外套都是大红色的。”
与珠机在同一个店铺选购衣物的还有来自塔公镇的刀登一家。与珠机不同,刀登提前就通过网购的方式,给全家人买了过年的衣服,这次到康定主要为了兑现给儿子许下的诺言——儿子期末考试得了双优,可以多买一套新衣服。
藏族群众也历来有在新年来临之际,为自己或者亲友添置新衣的习俗,所以,在康定,藏装也是“年货”的成员之一。
扎西翁姆出生在甘孜县,已在康定工作并生活多年。这天,她打算选购一套藏装,送给自己同事家的女儿,作为新年礼物,并以此向那名汉族同事展示甘孜的民族服饰文化。经过反复对比,她选择了一件红色的藏装。她说,“红色穿起来喜庆,寓意着红红火火!”
除了衣服和鞋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手套、围巾、帽子等小件服饰在春节前夕也比较畅销,而在这些商品中,色彩鲜艳的又会更受欢迎。对此,从事服装销售多年的王丽告诉记者:“差不多每年都是这样,过年就是要穿的喜庆一些。”
时代进步,消费自由;物质充裕,文化不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甘孜群众可用于购买年货的资金越来越充裕,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年货越来越丰富,购买年货的方式也越来越便捷。行走在康定的年货市场,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洋溢着甘孜群众在购买年货中的喜悦,这种喜悦中也流淌着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客户端1月25日消息,中共中央宣传部今天(25日)向社会发布其美多吉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时代楷模”...
甘孜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