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花开大草原 色达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纪实
色达县城全景。农牧民乐开花。巧手缝制畅销品。
◎周敏/文县创建办/图
天边金马奋蹄急,福地色达谋腾飞。隆冬时节,笔者在平均海拔近3900米的色达采访时看到,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之上,尽管雪野茫茫、河湖冰封,但雪山冰川与森林雪原的相映生辉、牧民与牲畜在定居点附近牧场移动的身影、格萨尔艺人的精彩说唱与观众的津津乐道,鲜活地勾绘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雪域高原壮美图景。在这片幅员面积达93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藏、汉、回、羌、蒙等15个民族和5.5万多干部群众就像“酥油与糌粑”一样相亲相爱。
作为“中国格萨尔文化艺术之乡”的色达,是一颗镶嵌在川西北草原上的“明珠”,这里既是红色文化、格萨尔文化、游牧文化的交融地,更是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藏剧艺术和生态资源的富集地,并成为多少人“今生一定要来的地方”,让人无限憧憬与向往。民族文化是色达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不仅是民族团结之根,而且更是民族和睦之魂。近年来,色达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活动中,充分发挥文化的“以文化人”作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道德素质蒸蒸日上,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攻坚决战的感人场景,生动地展示出了创建活动的可圈可点与“民族一家亲”的似锦繁花,进而迸发出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福地色达的昂扬斗志与豪迈激情,并展现出了一幅社会和谐、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群众和乐、生活和美、生态优美的多民族共生共存共荣的绚丽画卷。
团结之花向阳开
11月26日上午,当笔者驱车来到距离县城6公里的东嘎寺采访时,列敦·却吉嘉措活佛激动地说:“东嘎寺是一座红色寺庙,为中国革命做出过重大贡献。1937年,朱德总司令率领红二方面军将士从甘孜县西青寺出发进入色达牧区,由于红军受气候条件特别是缺粮食、缺燃料等诸多因素的困扰,红军部队陷入了极度的困难之中。当时寺庙主持翁波·班玛多杰及时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粮食、衣物、马匹等急需物资,并安顿红军将士在寺庙休整长达15天。临别时,红军向寺院赠送一面‘蕃汉是一家’的锦旗,并留下了朱总司令亲自盖上大印的粮食借条。1954年,由中央政府驻色达办事处特意给寺庙送来了五千大洋。如今,东嘎寺不仅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且还是全州“五二三”学教活动一等奖寺庙。
时代虽然在变,但这块土地上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传统始终没变。是日中午,笔者在色达色尔坝片区采访时,正巧遇到来自重庆的王女士等三人在公路边停车与一个藏族老阿妈谈得正欢。老阿妈的双脚前放着三个大大的礼品盒,双手被王女士紧紧地握着。这温暖的场景,让笔者好奇地上前打听,没想到心直口快的王女士和盘托出了其中的原委:“24日傍晚,我们开车途经这里时,不小心压死了村民的一只羊,当时我们都非常紧张,毕竟我们三个都是女的,况且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天又快黑了,万一被敲诈咋办?当得知羊的主人就是这位老阿妈时,我当场掏出1000元现金递给她,可老阿妈不但分文没要,反而还请我们到家里喝酥油茶、吃干牛肉。老阿妈平静地说,‘你们到这里来旅游不易,路上也难免遇到事情,何况压死的是羊而又不是人,我哪怕再穷也不可能要你们的钱。政府在帮助我们,内地在援助我们,你们来旅游也是在支持我们。只要游客多多的来,我死一只羊算啥?请你们到家里随便吃一点算啥?你们要开开心心去旅游,不要把这件事放在以上哈!’老阿妈的这番话让我们特别感动,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在我们吃饱喝足之后,老阿妈还打着电筒将我们送上了车。正因为如此,在我们今天返回时,就特意来看望这位善良可敬的老阿妈。”
在色达,有人说,县人民医院是干部群众的“健康之家”;也有人说,她是名符其实的“民族团结之家”。自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该院以来,12名医务人员常年驻扎在这里。他们精湛的医术,让一批批患者得到康复甚至起死回生;他们耐心细致的“传帮带”,让众多的医生按下并跑出了成长的“快进键”与“加速度”。
“姚校长”名叫姚佐懿,是来自五医院的外科专家,他到县医院后便与3名医生签订了师徒传帮带协议。然而,面对民族文化的不同、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和语言沟通的障碍,内心忐忑的他在近乎煎熬的压力中,最终决定“我先观察他们,去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从优点上鼓励,帮他们先梳理自信。”
22岁的云登多吉是院外科最年轻的医生,他去年才从乡镇卫生院调到这里,“我从小就想当个外科医生,到外科算是圆了我一个梦。我们做的大多是腔镜手术,每次手术‘姚校长’总是握着我的手,而我的手则握着腔镜的操作杆。手术现场,他手把手地教;走出手术室,他面对面地讲。就这样,让我很快找到了自信。在‘姚校长’的言传身教下,我和另外两位师兄都能单独操作常规手术了。其实,‘姚校长’是我们对他的尊称,工作上的他是我们的师傅,私下里他则是我们的长兄,他传授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技术,我们也教会了他藏区习俗和几句藏话,师徒四人经常忙碌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欢乐在一起。”
采访中,州委常委、县委书记何飚激动地说:“在成都市五医院专家们的倾力帮助下,不仅让当地医生找到了从医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更是让全县干部有了获得感与安全感;他们的辛勤付出不仅在色达种下了民族团结的善因、结下了善缘,而且收获了善果。如今,一支集优势医疗资源和精尖医疗技术于一体的本土医疗团队日趋成熟,一所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服务广受好评的牧区县级医院正在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健康之家’。”
……
一个个故事虽然感人肺腑,但诸如此类的故事绝非仅此一例。县民宗局局长、创建办主任向巴伍须告诉笔者,自2014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无论是群众帮助游客、游客资助群众,还是干群结对认亲、干部联寺联僧;无论是结对共建共创,还是对口援藏帮扶;……像这样各民族团结互助、守望相助的故事确实很多很多。随即,他简明扼要地向笔者道出了五年来色达创建工作的特点、亮点和看点——从领导机制、推进机制、保障机制、考核问责机制的切实出台,到一系列现场推进会、常态化明查暗访、不定期点名通报以及年度绩效问责,环环相扣的动真执行,让“党委牵头、政府推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创建格局在色达有效形成,并通过万人签名活动、主题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民族一家亲”绘画创意大赛、藏语乡村文艺作品创作赛、常态化群众性宣讲和 “五下乡”活动、民族政策法律宣传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月、“四好村”与和谐寺院创建、“五二三”学教活动以及“五星文明户”、“最美乡村教师”、“色达好人”、文明和谐寺庙、爱国守法僧尼评选等一系列全方位宣传造势、多层次宣讲凝心、多元化活动熏陶、立体式推进落实和典型性示范引领,特别是“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题教育活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以及“润育工程”的精准实施,确保了民族团结“八进”活动落地见效、“共建对子”担当有为、对口援助卓有成效、“五个结合”有声有色,伴随着一系列“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求细求实求深求新求效,色达创建活动取得了宣传全覆盖、全民齐参与、创建推进实、工作成效好的优异成绩,并顺利通过了省州考核验收。目前,全县100%的乡(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90%的村(社区),80%的寺院已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色达已成为具有综合示范效应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脱贫奔康在『赶考』
距州府康定444公里的色达,既是全国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自然条件最差的纯牧业县之一,更是全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面对明年能否如期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的“考题”,县委、政府响亮地提出“哪怕脱掉几层皮、累掉十斤肉,也必须顶着压力走、迎着困难上,切实做到决心毫不动摇、态度毫不含糊、行动毫不迟缓、成效毫不打折,承诺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兑现。”承诺是金,践诺靠行。眼下,尽管色达早已天寒地冻,但感恩奋进的色达人正行色匆匆地奔走在“赶考”路上。
27日上午,笔者来到设在县扶贫移民局的脱贫攻坚信息指挥中心。移动鼠标,一张脱贫攻坚作战图展现在了眼前。进入页面,在全县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中,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标注一清二楚,同步脱贫奔康的时限要求一目了然,贫困信息记录完整准确,脱贫措施一一对应,贫困村退出、人口脱贫资料精确到村到户到人;点击进展,在全县89个贫困村、3613户贫困户、14063个贫困人口中,2016年减贫483户1820人、21个贫困村退出,去年减贫1016户3977人、25个贫困村退出,今年将减贫956户4039人、28个贫困村退出;查看投资,去年累计投入资金11.46亿元、实施各类项目406个,今年投入4.8亿余元、实施各类项目709个;现场核实,笔者驱车来到指挥体系显示的大则乡厚门村,该村系2017年的脱贫摘帽村,全村有贫困户37户,去年扶贫建设项目有7个,在扶贫易地搬迁项目建设现场,施工队正在进行紧张施工,房屋主体已基本完成,与指挥体系信息一致;在旭日乡笔者随意要了一个贫困户姓名输入该乡脱贫攻坚微信公众号,按照信息记录找到了贫困户罗则家,罗则家庭成员、房屋建设等信息与实际准确无误。……一番大屏点击,一番现场比对,既让人心知肚明,更令人心悦诚服。“互联网+”这一脱贫攻坚立体指挥体系,不仅让党委政府的决策指挥更灵活准确,而且更让干部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时了解到各个贫困村、退出村、在建村的攻坚任务、完成情况、序时进度、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
实时而又精准的脱贫攻坚信息在网上“跑”起来,不仅给各级干部带来了担当实干、攻坚克难、争先恐后的“紧箍咒效应”,而且也给广大农牧民群众带来了比、学、赶、帮、超的“鲶鱼效应”。各级干部的自加压力与农牧民群众内生动力一经结合,先前的“物理反应”即刻被“化学反应”所取代。
当天中午,笔者走进被誉为“色达第二城”的色柯镇幸福一村牧民牛珠家。宽敞明亮的客厅内,彩电、冰柜、洗衣机等家电齐备。他情不自禁地说:“牧民定居让我们住上了好房子,富民产业让我们挣到了大票子,脱贫奔康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所有这一切都是托共产党的福啊!”
村支书俄日告诉笔者:“县上着力将我村打造成为路通、水通、电通、信息畅达的产业示范基地。目前,总投资518余万元的生态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正采用政府筹资、牧民入股融资的方式,村上186户牧户已入股258份;合作社已建设暖棚、厂圈、防疫巷道、水井、贮草棚、生产用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和300亩割草基地,购买了100头生产牦牛;合作社还选出了理事长、财会、监事等6名管理人员,聘请了7名有一定放牧经验的牧工,注册商标1个,县上还在县城黄金地段协调了两个门面供合作社销售畜产品专用。预计两年后,合作社股民每股每年能分到1500元的红利。看来,‘产业+基地+牧户’的抱团经营模式,绝对要比之前各家各户的单打独斗强得多。”
28日上午,大雪初霁,大则乡的草山被积雪覆盖,天空一片湛蓝。笔者径直来到位于厚门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修托家,在一长方桌上,修托的女儿拉日正在给邻居赶制冬衣。“冬天是牧民缝制衣服的高峰期,我要抓住机会多攒点钱。”47岁的修托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7口人,全靠国家低保、特困补贴、草补资金等惠民资金艰难度日。大女儿拉日有病在身,另外两个孩子仍在上中学。今年9月初,当县人社局在乡卫生院举行贫困户裁缝技能培训时,她与拉日一同参加了培训,25天的培训不但让母女俩学到新式裁剪技术,而且还领到了2500元的误工补贴。有了这笔钱,修托家购买了一台缝纫机;有了缝纫机,修托一有空闲就教拉日裁剪缝纫技术。如今,拉日已经能够独立缝制衣服了,每天都能挣近百元的加工费。拉日说,今年家里脱贫后,明年准备到县城开个门市,一家人增收致富就更有把握了。
拉日一家在“裁剪”掉贫困的同时,也“缝”出了满满的希望。而然充乡查启村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专合社,更是在针尖上绣出一条脱贫奔康路。“大家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质量,力争做到精益求精,不然,一旦产品质量不过关,那就等于是在砸自己的饭碗!”这是27日下午,专合社负责人贡布旺登在冬装缝制现场抽查时对社员提出的要求。据了解,专合社从2014年成立至今,从最初的13人,发展到今天的38人,绝大多数贫困户被纳入其中。他采取让“产品走出去”、牧民群众下“定单”等方式,将产品销往邻近各县和周边乡镇。截止目前,已缝制冬夏季各类藏式服装600余套,编织羊毛毡子360多对,库存量几乎为零。贡布旺登感慨地说:“专合社能有今天,多亏了乡党委、政府!如果没有当初那48万元的扶持资金、周转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乡干部和定点联系单位为我们找销路、搞培训和添置缝纫机,我们既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收益这么好、分红这么多,更不可能让村子脱贫、村民致富。”
……
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产业是奔康的关键。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既“有事做”更“有钱赚”,近年来,色达在产业培育上可谓是铆足了劲、下足了功:从自驾游营地、乡村酒店建设,到金马草原瓦须黑帐篷村建设,生态旅游产业正在向全域旅游迈进;从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到牦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生态农牧业在“多赢”格局中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色达金马饮片厂的投产,到独一味首批收购的完成,中藏药业的总产值呈现出了几何级增长的良好态势;……
这正如州委常委、县委书记何飚所说:“繁荣发展是叶,民族团结是根。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凝聚最大力量源,找准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必须始终坚持用高质量发展理念来统筹推进州委总体工作格局和‘三创联动’战略部署有序有力有效地在色达落地落细落实;必须始终坚持用‘抗缺氧信念更坚定,抗缺氧斗志更高昂,抗缺氧干劲更充足,抗缺氧工作更实在’的色达精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确保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不断增强全县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奋力在脱贫奔康的征程中唱响创建活动‘聚民’、脱贫攻坚‘助民’、依法治县‘育民’、生态建设‘安民’、城乡提升‘乐民’、交通先行‘便民’、就业增收‘惠民’的‘七民歌’,确保农牧区产业‘兴’起来、环境‘美’起来、新风‘树’起来、秩序‘好’起来和农牧民群众‘富’起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勤劳朴实的色达人永远在路上;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实现全面小康,感恩奋进的色达人正行进在‘赶考’途中。”
新闻推荐
甘孜日报讯近日,全州交通运输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五大行动”业务培训会在甘孜县举行。举办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明确交通运输...
甘孜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甘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