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让甘孜县地格村贫困户提升生活质量—— 高海拔村吃上了新鲜蔬菜
甘孜日报讯 11月3日中午,甘孜县来马镇地格村贫困户洛绒达吉来到自家蔬菜大棚里采摘了些莴笋、菠菜和西红柿,给孩子准备晚饭,“能吃到新鲜蔬菜,多亏了对口帮扶的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地格村平均海拔3500米,地处高原高寒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常年干旱缺水,地格村多年来以传统种植青稞和土豆为生,村民饮食结构也很单一,常年主食为糌粑,肉、蔬菜均靠用青稞“物物交换”。
今年3月,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驻村干部刘强进驻地格村后,注意到这一情况。他和学校领导多次实地调研考察,并与来马镇党委及地格村村“两委”、村民反复沟通后,最终决定,学校投入42600元,为10户贫困户每户建立32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以解决贫困户蔬菜供应、提升贫困户生活质量。5月初,项目顺利实施完成。
不过,村民都是第一次接触蔬菜大棚,对植株间距、温度调节等都不熟悉。比如洛绒达吉刚开始种植时,由于间距太小,有些菜苗就发黄甚至枯萎了。
为此,天府学院又通过农民夜校辅导,提升村民蔬菜种植技能,并设立了蔬菜种植技术辅导员公益岗位,每月发放600元补贴,聘请对种菜有一定经验的村民手把手教大家种菜。经过精心照料,各家大棚蔬菜的长势都非常好。洛绒达吉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有菜吃,家里多余的青稞也可以拿去卖钱。
莴笋炒肉、西红柿炒鸡蛋、菠菜汤……在厨房里,洛绒达吉一边熟练地洗菜切菜,一边得意地告诉记者:“我这做菜的手艺也是从学校学来的!”原来,为了让村民用现有的蔬菜做出可口的菜品,驻村干部还在农民夜校中组织了一次川菜培训。
“下一步我们要鼓励村民将吃不完的菜拿出去卖。”刘强说,仅以青稞换取蔬菜计算,蔬菜大棚将为每户贫困户带来的间接收入每年约为1500元,在种植技术成熟、菜品选择更好的情况下,将为贫困户带来直接和间接收入约为3000元。此外,还可提高贫困户农业种植技能和市场意识,为后期大规模连片种植积累经验,为实现长效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徐登林 县委中心报道组 余应琼
新闻推荐
吕右蓉展示她种植的花卉。10月26日,甘孜州甘孜县河坝村村民吕右蓉的花圃内,新一批鲜花在枝头怒放。下午4点,从县城卖花...
甘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孜,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