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飞出的歌
◎灯下走笔
钟声
康北重镇、海拔3394米的甘孜县城,被称为洁白美丽的地方。到了那里,觉得离太阳很近。天空,蔚蓝如海,流云似舟;地上,空旷寂寥,青稞、菜花和黄土地间杂在一起,组成一幅大自然奇妙的图画。虽然已是初夏,地上还留着斑驳残雪,突然,缕缕清越的歌声响在耳畔,其调悠悠,其音绵绵。
我被这雪地里飞出的歌声所吸引,沿声寻觅,左弯右拐,来到一处藏房的修缮之处。只见刚建好的新房的屋顶上,有10多位男女,规则地站成两排,每个人双手紧握一根木杆,木杆下端镶有直径20来厘米、厚约寸余的圆形石板,夯打着脚下的屋顶。两排人面对面地一唱一和地对唱,随着歌声,有节奏地举臂扭腰,或进或退、或左或右,不停地变换脚步和队形,渐渐地房顶也变得平坦而结实。
后来才知道,甘孜县的藏房屋顶,墙上架着圆木,上面铺着灌木枝桠,枝桠上铺上黄泥,房屋建好后便请来亲友邻居帮助打夯。此后,每遇到一场雨雪之后,泥土流失,为防止房顶漏水,又必须再次打夯,当地称之为打阿嘎。
朋友说,那些歌声里的意思是:
打起阿嘎抬头望,
你的房屋更漂亮。
热情招待美食吃,
你的房子更结实。
雪山顶上绕白云,
感谢主人一片情。
1960年代末我被派到甘孜州宣传队,赴康南海拔4100米的理塘毛垭草原,那里则是天仓仓野茫茫、风吹草动见牛羊,又是另一番景象。有一年我在禾尼银巴牧场上过藏历年,牧民们顶着零下二三十度的严寒,围绕着篝火,男男女女,手牵着手,在雪地上跳起锅庄,一面唱,一面跳。给寂静的草原,营造起欢乐氛围。
那篝火是将挖掘的草皮,切成砖块大小的草饼,晒干后砌起近两米高形如宝塔的草饼堆,节日到来,在塔中加进柴禾引燃草饼,火势熊熊,牧民的热情更高,围着篝火跳起锅庄。大家轮番不停地跳,不停地唱,一些人回家吃饭睡觉,另一些人吃饱睡足之后又来接着唱接着跳,连续几个昼夜,篝火不熄,人群不散,歌舞不歇。牧民们就是这样用激越的歌声,欢度藏历新年。
我常常被这些美妙的歌声感染,但却不知所唱为何?说来很惭愧,由于生性笨拙,加之警务倥偬,虽然在康巴工作了30年,却不懂藏话。曾问过一起工作的藏族同志,这些歌声的内容。据说,大多是取材于当地的民歌,或讴歌生活,或爱慕传情,或恢谐幽默,或善意讥讽。
后来,我零零星星收集了一些歌词,摘例如下:
男女情爱类
我和情人约会的地方,是在山谷深处。除了树上的鸟儿,谁也不会知道。
丢下情人心不舍,带着情人又害羞。情人若是一个碗,我就揣在怀里头。
生活哲理类
大江虽有金沙澜沧,实用还推山头小溪。与其骑不走的枣骝马,莫如拄着檀香棍步行。
忆苦思甜类
黄金一样的家乡,谁不想永世住上。若不是支不完的乌拉差役,哪忍离别这块地方。
田畦虽长还可耕耘,姑娘的苦却无了期。
歌舞唱词类
雄鹰展翅飞来了,高高的雪峰请退开吧!因为雄鹰的翅膀展不开;跳锅庄的小伙子来了,草坝上成群的牛羊请躲开吧!因为他的舞姿展不开;唱山歌的姑娘来了,天上的白云请飘开吧!因为她的歌声传不开……
康巴歌舞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藏王松赞干布曾将新龙锅庄,选为宫内的传统表演节目,并在藏区推广。巴塘弦子则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往今来,歌舞已成为康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板块,成为男女老少全民喜爱的大众文化活动。有谚语曰:“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
在康巴,酒有酒歌,茶有茶歌,打夯、秋收、婚嫁、集会、耍坝子、赛马会,都可以看到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康北康南,农区牧区,流派各异,名目繁多。那些歌舞或无拘无束,舒展婀娜;或潇洒飘逸,矫健明朗;或动作利索,节奏欢快;或洒脱豪放,质朴粗犷。有的膘悍倔强,如万马奔腾;有的舞姿优美,如天女散花。形成康巴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一大特色,展现了康巴人热爱生活、珍惜爱情、不忘过去、奋发向上的情怀。
康巴是歌舞的海洋,康巴人像所处的雪域高原一样的明净单纯,坚毅乐观,善于用歌舞的形式,直接表达出生命本真的情感、节奏和韵律。康巴歌舞是康巴人生命力的张扬,深蕴着人文的内涵。
在康定工作的那些年代,几乎每周六州文工团都要在州人民大礼堂演出,各单位都要发票,免费观看。每次表演的节目中,除了老演员向阳表演的金钱板之类,最多的是歌舞,弦子、锅庄、踢踏、热巴舞。当年那些场景,至今仍在脑海中回荡。
我的书房中,珍藏着10多年前老友送的光牒康巴民间之舞,兴之所至,便让她通过荧屏释放出美妙的歌声和舞姿,满足我对美好青春年华的怀想,也常常唤醒我对当年康巴生活的无限眷恋。
新闻推荐
甘孜州群众欢天喜地庆国庆。甘孜县幼儿园亲子活动庆国庆。海管局歌咏比赛颂党恩。文艺演出让群众笑开颜。甘孜县本报讯(县委中心报道组余应琼文/图)9月29至30日,甘孜县幼儿园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系列亲...
甘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孜,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