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民俗非遗馆里亘古的记忆

甘孜日报 2016-11-12 00:00 大字

■余应琼 文/图

犁、牛皮糌粑口袋、土陶罐……这些看似不起眼,却曾经存在于民族文明史千年的生产、生活用品,正在逐渐逝去,而经过集中收藏整理,这些器具又将人们拉回到遥远的文明时代。这里就是在甘孜县民俗非遗馆,走进大门,“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几个大字昭示励志精神。

“目前,馆藏品大致分为四大类。”该县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局局长孙明春介绍说,一是农具、生活用品;二是游牧文化用具;三是家居、生产生活用品;四是藏文化的民俗民风文化类物品。这些藏品有些是个人捐赠的,有些是县上征集的,很多藏品都是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的,这些正在消失的用具,会无声地诉说历史。

孙明春介绍,民俗非遗馆已免费向公众开放一年多了,进一步丰富了甘孜旅游的文化内涵,也为广大游客新开了一扇领略甘孜风情、体察藏族民间生活的窗口。目前馆藏品拥有1500余件,占地1000多平方米。孙明春说,征集工作一直在进行,以后馆藏品会更丰富,展示更加规范,让更多的人可以近距离一睹这些藏品的风采。

该县民俗非遗馆也是县民族中学的课改教育实践基地,开馆以来,师生们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我们的文化遗产,尤其是游牧、民俗等文化的逐渐消失,几千年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智慧结晶在人们思想中走向淡化。” 为此,县委宣传部部长建国显得忧心忡忡。他说,“民俗文化植根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尤其是甘孜深厚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底蕴,养育丰厚了一代代甘孜人的精神家园。这些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应该抓紧挽救,加以保护,让文化成果得到传承和发展,使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新闻推荐

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掠影许静石渠在藏语里叫扎

新都桥—甘孜—石渠电网联网工程掠影□许静石渠在藏语里叫“扎溪卡哇”,是四川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偏远的县。传说,一群勇敢的康巴汉子从太阳那里引来火种,融化了冰雪,扎溪卡草原才变得水草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