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土喇叭”传播好声音 ——记全省优秀藏汉双语宣讲员松吉尼玛

甘孜日报 2016-08-12 23:46 大字

松吉尼玛 (中)正在讲解惠从何来、恩向谁报,并发放惠民补助资金。

他不是什么明星大腕,却拥有一群铁杆“粉丝”,是广大基层干部和农牧民群众追捧的藏汉双语宣讲明星;他宣讲时从不拿讲稿,却总是能条理清晰、逻辑缜密,各种数据、各个事例脱口而出,准确无误;他博闻强记,宣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常引得全场掌声不断、喝彩频频。他就是省、州优秀藏汉双语宣讲员、白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松吉尼玛。

■本报记者 田杰 文/图

修至诚之心

“共产党,真伟大,农牧民当家做主啦。种田免税乐哈哈,合作医疗笑脸挂,养老保险顶呱呱,住房电器现代化,村庄秀美人人夸,幸福生活就像花!”这是松吉尼玛今年6月初在色达县克戈乡色拉寺宣讲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时随口朗诵的一段顺口溜。

一个个“红色”段子,一个个生动故事、一句句鲜活话语,生动形象地诠释着党的富民惠民好政策。“松吉尼玛的宣讲太生动、太精彩了,他用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六字真言\’,讲透了‘老道理\’,讲出了‘新道理\’,讲明了‘大道理\’,也讲活了‘硬道理\’。这样的宣讲,确实让我们感动得哭、激动得笑!”这是今年4月14日甘孜县妇幼保健院院长益呷在现场聆听了“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州委群众宣讲团和谐乡村行”宣讲活动后道出的一番感慨。

采访中,松吉尼玛深有感触地说:“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看上去好像距离基层群众很远,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宣讲既不能高高在上,更不能照本宣科,而是要走到群众中去、走进群众心里,融会贯通、吃准吃透,群众才会想听、爱听。”

今年3月下旬,他随省委寺庙入寺宣讲工作组前往巴塘县竹瓦寺宣讲时,寺庙僧人及信教群众将宣讲现场围得水泄不通。他在欣喜之余,围绕宗教事务条例,就宗教界人士该如何遵纪守法、持戒修行展开了深入浅出的宣讲:“宗教界人士首先是国家公民再是宗教人员,每位宗教界人士都必须尽到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义务和责任到底该如何尽?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让人听得如痴如醉。宣讲结束时,江南活佛一面向他献上洁白的哈达,一面对他说:“宣讲内容非常实在,听起来特别过瘾。你能否留下手机号码,我打算在适当时候请你再给我们寺庙僧人和周边信教群众宣讲一次?”松吉尼玛二话没说,当即答应下来。作为基层宣讲员,不但要有至诚之心,而且更要有至诚之行。“哪怕工作再忙,我都得尽快挤出时间去兑现自已的承诺。”

积博学之识

打铁还得自身硬。宣讲员肩负着化解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疑虑、理论困惑、认识迷雾的重任。如何摆脱“讲者难,听者烦”的尴尬?作为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和近6年基层宣讲经历的他,将做好平日功课视为拉近与听众情感距离、增强宣讲感染力与实效性的基本前提。这正如松吉尼玛所说:“要做一名合格的基层宣讲员,就得积博学之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最大的动力。尽管基层宣讲员大多都是兼职,且没有特别待遇、没有耀眼光环,靠的是真心热爱与真情投入。从调研吃透民情到确定宣讲主题,从斟酌讲稿结构到打磨讲稿内容,从推敲宣讲语言到筛选典型事例,从熟悉宣讲材料到理解脱稿宣讲,这无一不是费时费心的事。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搜集整理的四五箱资料以及家里堆积的“书山”与“稿山”,这恰恰是他最引为自豪的财富。

然而,为让每一次宣讲都能出新出彩,他既不能很好地照顾家人,也不能够尽力去照看孩子,即使呆在家中,他总是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查阅资料和精心备课上。近3年来,他几乎没有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尽管妻子有责怪、孩子有埋怨、班主任有意见,尽管孩子成绩一直徘徊不前,但无可奈何的他只好将孩子送往姐姐所在乡村学校就读。面对众多的农牧民群众都想方设法将子女送到条件较好的县城读书,他却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内心的挣扎常常令他愧疚不已;长时间在外宣讲,家里的大小事全由妻子一人打理,即使年迈的父母生病住院,他也不能尽一份作为儿子的孝道,内心的苦楚常常使他黯然神伤。

“既然我把宣讲当作事业来追求,就得锤炼自已健康阳光、轻松平和、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和甘于清贫、勤于付出、乐于奉献的积极情感,就得有博览群书、广泛积累、消化吸收的良好习惯和‘老树发嫩枝\’、‘故事有新说\’、‘宣讲接地气\’的创新思维。只有持之以恒学知识、学时政、读社会、读生活,才能不断增加知识信息储蓄量;只有知识丰富了、信息灵通了、视野开阔了,宣讲时才能收放自如、深入浅出和形象生动。宣讲如果照本宣科、空话连篇,就会让听众兴味索然。观点是宣讲的灵魂,语言是宣讲的肌体,‘喜新厌旧\’是听众的普遍心理。只有吃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社会生活与听众需求,只有用群众熟悉的生活、事例和语言来进行宣讲,才能把生疏政策理论、生硬的法律法规解读为生动活泼的生活语言,打通官方、民间两种话语体系的通道,进而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思想开启思想、用精彩赢得喝彩,真正让基层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进、受启发、能管用。”采访中,松吉尼玛深有感触地说。

练慧辨之思

说起基层宣讲的苦楚,声音嘶哑的他始终不愿触及。在一番旁敲侧击的交谈中,记者总算捕捉到了一组极具画面感的故事:因为自已常年奔波在边远牧区、寺庙(修行点)以及突发事件现场宣讲,因为这些宣讲点通常没有音响设备,久而久之自己的声带受损严重,因而每次宣讲前他不得不服下几粒润喉片。尽管有时一天要连续宣讲三四场,但他除了坚持还是坚持。有一次,他在海拔4300米的高山牧场调解虫草资源纠纷时突发急性胰腺,他强忍着腹部剧烈的疼痛,用慧辨之思成功化解了这场一触即发的矛盾纠纷。

慧辨之思,绝非抽象空洞。“政治建设就像‘牛鼻子\’。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就是牛的四个蹄子。牵住了‘牛鼻子\’,就能管住牛蹄子,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牛的前蹄子,确保牛往前跑;生态建设、文化建设是牛的两个后蹄子,后蹄子跟不上,牛就跑不动,前蹄子再快也没有用。”他宣讲中的形象比喻确实让基层干部群众津津乐道。

今年5月下旬,在色达五明佛学院扎巴区、觉姆区、居士区,松吉尼玛的宣讲更是展示了他的慧辨之思:“‘十二五\’以来,州上全力争取落实了中央寺庙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亿多元,省级和州安排危房维修和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各县财政投入寺庙基础设施资金共1.1亿元,在全州267座寺庙开展了路、水、电、通讯、广播电视‘五通\’及危房建设。面对寺庙和僧尼学习生活条件的日臻完善,难道我们不知道恩从何来吗?‘十二五\’以来,全州累计保障困难僧尼14969人,政府资助困难僧尼参加城镇医保、新农合39014人,纳入基本医疗保险38989人、养老保险12697人,完成52459名僧尼健康信息调查,3138名宗教场所负责人及成员享受工作补贴。面对这些无微不至的关爱,难道我们不知道恩向谁报吗?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州委十届八次全会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三件大事、实施六大战略\’总体工作格局,提出了全面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宏伟目标,我们广大僧尼也将与全州农牧民群众一起精准脱贫、致富奔康,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面对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和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难道我们不知道在感恩中奋进、在奋进中感恩吗?……然而,眼下甘孜州部分寺庙在建设与管理中还存在着‘非法乱搭乱建、非法佛事活动、未成年人员入寺\’等突出问题以及卫生防疫、地灾火灾等安全隐患,这无疑与中央和省委提出的推进藏传佛教寺庙规范有序、良性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难道我们就不能变心动为行动吗?”以小见大的宣讲、以事说理的宣传、以情感人的对话,使得宣讲内容都成了僧尼们爱听的大白话、通俗话和贴心话。这就是心与心相通,这就是情与情交融。

“他是基层宣讲的土喇叭”,这是干部群众送给他的亲切称号;“他是甘孜州基层宣讲达人”,这是州县领导送给他的特别评价;他的“六字真言”讲解法即将被省委宣传部编写入《基层宣讲必读》,这是对他的最高褒奖。据统计,近6年来,松吉尼玛已累计参加“省委‘三下乡\’暨欢乐藏区行”、“党的十八大精神走基层宣讲”、“州委宣讲团和谐乡村行”、“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基层群众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入寺宣讲近120场次,宣讲脚迹遍布州内12县(市)62个乡镇、57座寺庙;作为白玉县基层群众宣教荼的分管副部长,他采取“纠纷突出地重点宣讲、虫草采集地帐篷宣讲、边远牧场马背宣讲、搬迁户异地宣讲、重点人群里面对面宣讲”等方式,切实走好“宣讲最后一公里”,近700场次的现场宣讲,16.37万份宣传资料的发放,15.3万人次的群众聆听,让他津津有味地品味到了“苦并快乐着”的真实内涵。

其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宣讲员。当我们愿意用心讲述发生在身边的点滴变化和感人故事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幸福,越表达那种幸福感就越强烈,强烈的幸福感更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新闻推荐

甘孜县将完成33个贫困村“摘帽”

四川经济日报甘孜讯(余应琼记者杨琦)近日记者从甘孜县脱贫攻坚大会上获悉,今年该县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完成33个贫困村的“摘帽”和492户2282名贫困人口脱贫。为了完成脱贫目标,甘孜县统筹整合资金10511...

甘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甘孜,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