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孜县:“新甘石”投运一年拉动百亿投资

四川日报 2013-10-08 14:56 大字

“新甘石”投运一周年回访

□本报记者 刘川

2012年9月19日,投资32.15亿元的“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投运,甘孜州西北部电网告别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正式并入国家电网。

如今,“新甘石”投运已经一年,沿线各地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在甘孜县副县长张鹏军的描述中逐渐清晰:今年1-8月,甘孜县落地项目超25亿元,还有约60亿元签约项目将逐步落地,另有数十亿元的投资正在洽谈之中。

不仅仅是百亿投资,“新甘石”还极大地丰富了甘孜县的社会文化生活。在打造康北电网和交通枢纽的过程中,甘孜县正成为康北商贸物流、教育、医疗等区域中心。

三大工业园区显雏形公共文化设施大完善

国庆期间,石渠居民拉姆喜欢在傍晚穿过机场大道,走到新建成的格达弦子广场。夜幕降临,拉姆和朋友们和着音乐跳起传统民族舞蹈。

总投资1200万元的广场占地2万平方米,宽敞大气。广场周围,一排排新修的安居房和商业店面正在进行最后装饰。

第一个文化馆、第一个体育馆、第一个红绿灯……行走在甘孜县,变化随处可见。这些公共设施都是在“新甘石”投运前筹划的,“以前不是不想建这些公共设施,没有电,那只能是摆饰。”张鹏军说。

对于万腾电器专卖店老板来说,变化在于以前店里的主要利润来源——发电机卖不脱了,“以前一个月能卖出上百台,现在能卖出几台就不错了,打奶机、电热器等小家电卖得好,家电和电脑等大件也很受欢迎。”

名山卤菜店老板代埝君在去年“新甘石”投运后新增4台冰柜,开始卖冷冻食品,“还买了一个冻库,有了电啥都好办。”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工业。甘孜县今年一口气引进十几家企业,三大工业园区雏形初具。记者走进呷拉工业园区,只见塔吊林立,几台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现代化标准厂房框架已经搭起。

甘孜永康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是进驻园区的企业之一。公司总经理吴朋记得过去电力不稳定时的窘况:开电灯最多用过3个调压器;电压不稳定和停电容易造成机器和原料损毁,最多的一次损失了价值10多万元的牦牛肉;员工一到冬天就向内地跑。

如今,吴朋花160多万元在青岛采购的新设备已经运达甘孜,冻库容量也扩展了一倍,“随着甘孜州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我们看好旅游业发展,接下来我们要借助西博会等平台,让产品走向国际。”

张鹏军透露,目前,一批工矿企业准备进驻甘孜县,甘孜县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启动建设。

完善电网毛细血管两年内解决4152户用电问题

今年上半年,甘孜县的用电量达1169万千瓦时,较上年同期增长47.04%。作为经济“晴雨表”,电力反映的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半年,甘孜县GDP增速达10.1%。“新甘石”搭起了甘孜州北部电网主动脉,无电地区和配网的“毛细血管”和甘孜州南部的电力输出通道还亟须加快建设,“电力天路”和无电地区电网建设两大战役被提上案头。

这两大战役的主战场在达通玛片区。作为甘孜县五大片区之一,达通玛片区距甘孜县最远、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属纯牧区,由于历史原因,至今达通玛的4个乡镇约1万余藏族群众仍生活在供电盲区。

按照省电力公司安排,德阳供电公司承担了色达县、甘孜县电网项目建管工作。甘孜县电网项目包括甘孜达通玛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甘孜大德35千伏输变电新建工程、甘孜茶扎35千伏输变电工程。目前工程正在进行前期调研和准备,预计明年初全面动工。

甘孜县供电公司总经理达瓦扎巴表示,到2015年将解决57个完全村、36个部分无电村、20个牧民定居点、6座寺庙共4152户19796人的用电问题,使农村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95%以上、农村供电可靠率达99.4%以上,提升农村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提高电网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使农牧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牧业生产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新闻推荐

行走高原的普查员

“终于到了,我们分片区清点牦牛数量,最后到我这里汇总。”5月15日上午,甘孜县普查指导员欧阳仕雪带着五名普查员经过40分钟的车程,再加上1个小时左右的步行时间,来到了仁果乡仁果下村牧民恩珠泽仁的放...

甘孜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甘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