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藏历年三十记者走进甘孜县达通玛草原余应琼本报记者陈

四川日报 2012-02-23 19:25 大字

藏历年三十,记者走进甘孜县达通玛草原——

□余应琼 本报记者 陈建兵

新年年年有,今年更欢庆。2月21日,记者走进甘孜县牧民定居建设规模最大的达通玛草原,见证了牧民住新房过新年的喜悦。

贡呷:新家过个温暖舒适年

在查龙乡政府定居点贡呷的家里,屋中间的钢炉里烧着牛粪饼,整个屋里暖意融融。贡呷向客人端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招呼大家吃牛肉、油炸果,女主人拉措穿着崭新的藏装,提着披挂哈达的铜壶,向记者一行倒上香甜的青稞酒。两个孩子端坐在政府新发的便携式太阳能数字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观看康巴卫视的动画片。

贡呷的新家是典型的崩科房,整个屋子宽敞明亮,家里的装饰既有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感,十几条毛毯、被子整齐地堆放在沙发上,佛龛上的酥油灯晃动着豆大的火苗。

“我家是去年11月份搬进定居房的,这会是一个温暖舒适的新年。”贡呷说。

贡呷家的定居房有1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楼,政府补助了3万元,他自己花了10万元。“花的钱大多是用在装修上了,这辈子第一次建房子,要修得漂亮点。”贡呷说。

当记者问及过年的准备,贡呷说:“我们很早就开始准备了,装修好新房,每个角落都得打扫干净,都得布置,从早忙到晚都没歇过,但心里特别高兴。以前没定居的时候过个年都感觉不踏实,如今搬进新房定居下来,总算可以过个舒适温暖的藏历新年了。定居点有个化妆品店,我还给老婆买了香水和擦脸油呢……”

多吉:祝愿国家越来越好

达通玛草原距离甘孜县城100多公里,这里居住着3323户定居牧民,其中有1466户牧民是首次在定居房里过藏历新年。

对于重感情的藏族人来讲,在新年里一大家子可以团聚在一起是他们最向往的一件事。

茶扎乡木通定居点多吉老人就是这样,对于孩子都已出门成家立业的多吉来说,这一天更是迫不及待,“人老了,就盼着家人团聚,以前没定居的时候,人来多了晚上都没地方睡,现在新房子宽了,来多少人都不怕了。”在向记者介绍的同时,多吉老两口一直忙活着为第二天一家人团聚准备伙食。

在两位老人的操持下,年夜饭摆上了餐桌,酥油人参果、坨坨牛肉、青椒肉丝、各种凉卤菜……斟满香甜的美酒,道上新年的祈愿,记者衷心祝福两位老人:“藏历新年快乐、幸福安康,扎西德勒!”“我们有这样的幸福生活全靠党的好政策,祝愿国家越来越好,我们农牧民的生活也才会更好!”多吉老人道出了定居牧民们共同的心声。

伍须洛绒:过年挣钱两不误

对于定居点的藏历新年,定居牧民伍须洛绒从年前就忙碌到现在。记者在茶扎乡银多定居点小卖部见到伍须洛绒的时候,他正忙着给顾客拿东西,看得出来,伍须洛绒的生意很好。

“定居后,我开了这个小卖部,卖点小百货,既方便了别人,自己也能增加点收入。”好不容易抽出点时间的伍须洛绒对记者说,“现在牧民大都定居下来了,来买东西的人自然就多了,特别又是过年,大家特别舍得买,我这是年也过了,钱也挣到了。”还没说完,伍须洛绒又赶着招呼顾客去了。

牧民定居后,特别是定居点的小集镇建设给牧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很多生活用品都可以在集镇上买到。当地定居牧民们说,天还是那片蓝天、草原还是叫达通玛草原,但是定居工程让世代生活在这片草原的牧民们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相信这种改变只是一个开始。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瞻对这个地名相信

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瞻对这个地名,相信多数人会感到陌生,历史上它进入人们视野,多半是因为清雍正、乾隆年间朝廷多次对瞻对用兵。1989年我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次抵四川省甘孜州采访...

甘孜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甘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