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彭措的“风情小院”

甘孜日报 2018-09-13 05:48 大字

◎谢臣仁 记者 刘小兵 见习记者 包小玉 文/图

小院总是多情,还未进门,一窝石榴一棵梨果实累累,迎迓着客人的到来。

这是得荣县瓦卡镇瓦卡村次仁彭措的小院。

推开古色古香的木质大门,主人次仁彭措和妻子次仁拉姆抱着小孙子站在葡萄架下,热情地迎接着大家:“走,走,屋里坐。”

次仁彭措是一座两层楼房,足足500平方米,宽大的客厅、舒适的卧室、清洁的卫生间,既有藏式的风格,又有现代的功能,让蜗居城市的记者好不羡慕。

次仁彭措的楼房属于灾后重建房。2013年8月28日和30日,瓦卡镇分别遭遇5.1级和5.9级地震,给瓦卡群众带来重大灾难。地震发生,在州委、州政府的关怀下,得荣县委、乡政府开展灾后重建。2016年10月,瓦卡镇凤凰涅槃,打造成一座藏乡田园风情小镇。

次仁彭措以前在阿称村,住的是土房子,灾后重建后,政府补贴了14万元,贴息贷款6万元,加上自己一些积蓄,花了40多万元建了这楼房。“现在政策好啊,建房有补贴。以往住土屋,现在住楼房,安逸!”

次仁彭措最得意的还是他的屋前小院。55岁的次仁彭措是一名木工,有着精湛的技艺,以往每年有十多万收入,随着年龄增大,次仁彭措已是干“耍耍活”,每年有四五万元收入;大儿子跑车搞运输每年有七八万元收入;小儿子在县移动公司瓦卡镇办理点上班,每年有五六万元收入;每年种植葡萄一年有一两万元收入,一年下来,一家人近二十万元收入,日子过得很舒心。次仁彭措属于“半工作”状态,但他天生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就设计了他的屋前小院。

“看,这是蔬菜区,这是花草区,这是葡萄架,这是凉亭,这是假山水池……”说起自己的小院,本来不善言辞的次仁彭措口如悬河。

菜畦里,几棵玉米已经结穗,饱满的果实披着红缨;十余株树椒红的红、青的青,相互映衬;南瓜已开花,茄子已半尺,生菜打着卷。“这是日本番茄,我从云南去找的种,再过几天就红了。”次仁彭措得意地为记者介绍着三株结着青紫色椭圆形果实的植物,顺手拔掉旁边的一株野草。“劳动惯了,闲不住,不干活就不舒服。”

除了蔬菜最多的就是花,三角梅开得正艳,月季花带着娇羞,茶花打着朵儿,格桑摇曳风中,院子里姹紫嫣红,热闹非凡。还有一架葡萄红的红紫的紫,折射着阳光的饱满。

一个小小的转经房倚在墙边,黄墙红顶,洋溢着藏族风情。转经房旁,一个小小的水池,几尾游走的锦鲤,让院子灵动起来。

院里有个凉亭,原木搭建,几个留种的葫芦悬挂在上面,别有情致。后门紧靠凉亭,门外小坝停着电动车、三轮车、农用车和小轿车。“现在家里啥车都有,连孙子都有小车车。” 次仁拉姆指着孙子手中的玩具车,高兴地说。

“灾后重建住上了新房,村里还组织大家发展葡萄产业增加收入。现在吃得饱、穿得暖,就想把日子过得有意思一点,有了这小院,空闲时种种菜,种种花,浇浇水,还不用买菜,又方便又省钱,还锻炼了身体哩!”次仁拉姆说现在日子好过了,大家就想着怎样把日子过得更安逸。

随行的瓦卡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瓦卡镇180户灾后重建户几乎家家都有像次仁彭措这样的小院,后屋前院已成为瓦卡群众房屋建造的“标配”。瓦卡镇要打造旅游风情小镇,大家都叫这小院是瓦卡镇的“风情小院”。“风情小院”现在已经成为瓦卡镇群众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要离开了,主人热情地摘下几串葡萄送给大家。剥皮入口,甜美陶醉味蕾。再看次仁彭措的“风情小院”,这葡萄的甜美不正是主人在为我们分享他甜蜜的生活、幸福的味道吗?

新闻推荐

葡萄产业“酿出”脱贫攻坚“得荣味道”

瓦卡镇葡萄基地农户正在除草松土“中国西部太阳谷”得荣县,依偎在流经川藏滇的金沙江河畔,是甘孜州出川、进滇、入藏的重要...

得荣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得荣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